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社会创新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助力儿童阅读:设节、立法势在必行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社会创新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9年03月1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助力儿童阅读:设节、立法势在必行

    2018年4月2日,爱阅公益基金会发布“童书100”书单,首次在国内为6-12岁儿童甄选适合阅读的优秀书籍(本版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朱永新在农村学校调研

    1997年起,美国设立“全民阅读日”(Read Across America Day),重点推广普及对象是校园学生。图为1998年,希拉里·克林顿在“全民阅读日”当天为儿童读书

    ■ 本报记者 武胜男

    “我一直认为,全民阅读是建设现代化强国,提升国民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最重要抓手。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觉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两会期间表示。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带来了多份与阅读相关的建议和提案,包括全民阅读、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保障贫困地区儿童课外阅读、消除城乡阅读鸿沟等。

    推动包括儿童在内的全民阅读正在成为一种共识。

    农村学校图书馆面临问题众多

    在众多建议和提案中,一项针对“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提案引人关注。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明确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存在种种问题:“图书配备品质较低”、“利用率低,管理水平较低”、“校长和老师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等。

    《公益时报》记者采访了专注于阅读推广事业的深圳爱阅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文,她向记者描述了考察过农村中小学读书馆后的感受:“去考察的时候看到孩子们的阅读状况心里非常难过,很多学校没有像样的图书馆,甚至没有图书馆。他们的书大部分来自社会捐赠,或者是通过图书招标的补充而来,书目大多不适合孩子们阅读,并没有一个标准的书单,书有更新迭代和变化,学校的图书馆也要不断补充新书,而农村孩子并没有享受到这些应有的待遇。”

    老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决定性作用,农村孩子的阅读和老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李文表示:“校长和老师对于阅读在乡村教育中所占份额理解不透彻;很多老师自身除了所教课程相关读物以外没有阅读习惯,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力;校长和老师引导孩子阅读的能力不够,导致老师没兴趣去做引导阅读这件事;图书馆没有专职管理员等等,这些都是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现存问题。”

    对此,朱永新提出应“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专业化建设”。

    李文认为,“标准化”主要体现在硬件方面,比如要根据学校的人数来设计图书馆的占地面积,保证人均拥有图书数量等,这些问题也是一直饱受诟病的地方。“专业化”主要体现在软件方面,比如图书馆员或者老师怎样引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怎样利用好图书馆对管理员来说是一项技能。她认为,在成为图书馆员之前应该经过考核、设置门槛。

    目前我国在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方面并无标准,专业化更加难以实现。像图书管理员的技能水平需要长期培训学习才能达到,在大部分农村学校优秀老师都很难留住,设立专职的图书管理员难度可想而知。

    社会力量关注农村孩子的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也曾连续十多年提交关于阅读的提案,关注阅读推广事业。他认为,中小学应该设有阅读课,以教授阅读方法为主,同时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指导中小学生阅读这一年龄段应该读的书。同时,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阅读”“阅读意味着什么”。

    针对农村中小学阅读存在的这些问题,李文给出以下建议:

    1、希望师范类院校开设阅读课,老师在成为老师之前能够具备阅读指导技能。

    比如小学老师在成为老师之前至少要掌握阅读绘本的技能,对基本的阅读书籍的分类阅读要了解,知道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样的书,给孩子正确的阅读策略、阅读指导,来花一个学期或者一年来修“阅读”这门课都不为过;

    2、为农村老师提供培训学习机会,专门开设如何引导孩子读书的阅读培训课。

    3、设立奖励机制。高中生面临高考课业压力大,教育部门的指挥棒对他们的阅读很重要,可以适当设立奖励机制,比如把学生阅读列进老师的考核指标、设置高考阅读加分项等。

    目前,已经有不少社会组织在行动。据李文介绍,心和公益基金会(发起“担当者行动”)、广东省春桃慈善基金会、深圳彩虹花公益小书房、幸福公益基金会(为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提供绘本)、六和公益教育基金会(以县为单位进行阅读推广,研发相应课程)、澳门同济慈善会(让每个孩子接受优质公平的教育,资助0~6岁早期阅读项目)、北京慧心书屋、上海微笑图书馆等都在关注农村学生的阅读问题。

    朱永新在两会上也表示,“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团体支持农村中小学的阅读工程建设,在捐赠优秀图书、培训阅读推广人、开展各种阅读活动等方面给予帮助”。

    李文说:“社会组织的使命是‘发现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可能政府没发现的社会问题社会组织发现了,有些问题可能还没发展成为全面覆盖的问题,但已经形成问题了,社会组织也要去发现,这是社会组织的使命。”

    爱阅公益基金会方面。目前已经发布实施了“千所小学图书馆捐赠计划”、组织领域内专家研究并发布“中小学图书馆必备书单”、资助公益组织开展阅读推广项目、开展早期阅读项目“阅芽计划”、开展阅读推广人培训班、设立世界级阅读推广人奖项等。

    聂震宁则建议“开展全民阅读志愿者队伍建设”。他认为,要开展好公益活动,建立志愿者队伍,通过志愿者的发动和沟通,吸引更多的群众自愿参与,并引导、鼓励、帮助广大群众产生持续的热情和兴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

    阅读有待设节、立法

    除了社会力量推动儿童阅读,设立全民性的阅读节日,让大众在意识层面上高度重视阅读,从而带动对儿童阅读的关注,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纵观欧美等国,大部分也都设有全民性质的阅读节日,并且着重强调儿童的参与。

    十多年来,朱永新也一直关注阅读节日的设立问题,今年两会他再次建议以设立“国家阅读节”为抓手,把孔子诞辰日(公历9月28日)设立为国家阅读节,打造一个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节日,创新阅读推广方式,推动阅读广泛。他表示:“我一直认为,全民阅读是建设现代化强国,提升国民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最重要抓手。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觉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聂震宁也连续多年提出“设立全民阅读日”,他表示,全民阅读是新世纪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要让全民阅读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国家还要下更大的力气。

    阅读立法有利于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美国、日本等国家早已出台相关法案。我国是世界出版大国,早已告别图书短缺时代,但是图书人均拥有量、阅读量仍然上不去,形成不了全民阅读的氛围。

    今年的两会,朱永新委员特别呼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能够尽快出台。他表示:“这些年来,全民健身都有个条例,但是全民阅读的条例到现在还没有正式出来。文本早就完成了,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快出台,能够更好地推进我们国家的全民阅读事业。”李文认为阅读条例出台将从律法层面上保证了每个人的阅读权利,也会保障社会资源配置,促进全民阅读事业的发展。

    政协委员白岩松曾说过:“很多人有一个误解,就是老百姓读个书还立什么法,难道还要通过立法的方式让所有的老百姓必须读书?立法不是要约束老百姓读书,而是要让老百姓把读书当成像吃饭一样的硬需求,来约束政府,保障老百姓读书的各方面权利,比如公共设施的建设、投入等。全民阅读立法是约束各级政府保障老百姓读书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