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社会创新
   第13版:国际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社区院落“脱胎换骨”背后的“治理密码”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社会创新

第13版
国际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9年02月1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社区院落“脱胎换骨”背后的“治理密码”

    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桂溪街道永安社区,书法爱好者免费为居民书写春联(新华社发)

    这是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的共享菜地(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摄)

    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拍摄的欧城花园一角(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摄)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安,城市才能安,社会才能安。如何发挥民众无穷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凝聚起社区治理的新力量,让社区由乱到治,让社区如家,邻里和睦,让居民拥有满满的获得感?记者走访北京、四川、浙江、广东等地,寻找众多社区院落“脱胎换骨”背后的“治理密码”。

    居民的呼声就是集结治理力量的“哨声”

    社区被称作党群联系的“神经末梢”。它的灵敏度,其实就是居民诉求的能见度。

    上午10点,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大佛寺东街“兆军盛”菜市场里人头攒动。

    承办该菜市场至今,曾兆军花钱搞了三次改造,货架从简陋水泥台,升级到整洁的不锈钢。而他仍担心菜市场会在环境整治中“被拿掉”。

    幸好遇到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

    这是北京为破解基层治理“看不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而创新的机制,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街乡和部门合力解决基层难题。

    “哨声为谁吹响?社区居民的呼声就是哨声。”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戚家勇说。

    2018年,景山街道对“兆军盛”菜市场所在的大佛寺东街进行环境整治。从最开始,街道就耐心开展入户调查,梳理群众需求。

    很多老居民提出,虽然菜市场有时影响交通,但是为周围居民提供了便利,希望整治后予以保留。

    听到社区居民的呼声,街道吹响了“哨子”,联合相关部门协商,不仅保留了菜市场,还对周边环境提升改造。

    居民们多年生活方式得以存续,曾兆军悬着的心也放了回去。

    谁不爱自己的街区?“兆军盛”菜市场整治完成后,大佛寺东街的“小巷管家”和社区居民主动接管了菜场出入口的交通秩序维护。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少了,物料堆放更加有序,运货车辆停放时间精确到半小时,大大减少了堵车时间。

    社区老住户、“小巷管家”洪永旺激动地说:“告别了脏乱堵,我心里特别舒畅。街坊邻居很珍惜这个整治成果,希望能一直维护下去。”

    浙江省桐乡市杨家门社区,开放式老旧小区较多,房屋老旧,缺乏物业管理,一度邻里关系紧张。社区居民要求整治的呼声强烈。

    社区听到并回应了居民诉求,通过对社区党员和居民骨干的全面摸排,根据居住分布、年龄特长等,精心挑选了57名楼道“红管家”,希望通过居民自治,解决多年顽疾。

    “邻里纠纷,我们能解决的当场解决,无法解决的上报网格长,由网格长协同解决。”“红管家”张建平说,力争“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网格”。

    在“红管家”带动下,“社情民意气象站”“傅阿姨为老服务站”“老叶法律诊所”等一批有别于政府部门的自治组织,助力这个老旧社区一跃成为当地明星社区。

    共治共享

    社区治理创造更多“被需要”

    在成都正南,是蓬勃发展的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辖区。

    57岁的刘玉玲,尽管在这里的安公社区住了快30年,但是过去社区脏乱差的环境,一直让她难有归属感。直到社区引入了“共治”理念,组建了志愿者团队。

    刘玉玲加入这个团队后,连续五年不间断“出勤”,帮助维护交通秩序、清理城市小广告。

    “参与社区治理,让我找到了存在感。”即使到隔壁小区遛弯,她也随身带着小铲刀,随时铲掉小广告——像刘玉玲一样,不少居民已经把志愿服务融进了生活方式。

    目前这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已有超过2000位注册志愿者。

    通过志愿者团队这个“支点”,居民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除“志愿线”外,安公社区还放射出“党员线”“自治线”“社团线”“服务线”,从不同维度共同激活治理资源。

    在成都市“上风上水”的生态西北角,郫都区书院社区一幢幢居民楼中间,点缀着一片片绿油油的共享菜地。32岁的曾君艳是首批共享菜地的“菜农”,隔段时间就骑自行车过来施肥。

    共享菜地前身,是堆满垃圾的社区管理死角。社区一改过去生硬的“直管”,选择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社区党总支动员两委干部、社区党员和社工团队组建农耕委员会,制定共享规则,引导社区居民有序“认领”使用共享菜地。

    “2017年6月开始分地,当时报名非常火爆,还有人开着宝马来申请菜地。”曾君艳笑着回忆说,共享菜地寄托田园梦想,大家亲近感一下子增强了。

    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共享社区建设已经在全区88个社区普及。线下共享物理空间随时发布居民可共享的物品、技能和活动信息;线上共享社区App吸引近4万人注册,“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在线精准对接。

    “社区治理正在步入‘智治’阶段,共享社区是社区‘智治’的有益尝试。”中央党校党建部副教授雷强说。

    共治、共享,带来了居民“被需要”的满足感,带来了分享的快乐,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纽带连结在“兴趣上”

    广场舞跳出治理合力

    桂溪街道永安社区所在的成都高新区,是我国西部经济高速发展的龙头区域。这里没有农迁社区,缺少熟人纽带,缺少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润滑剂”,矛盾容易激化。

    一户商家在自己的墙上打洞,其他住户不干;楼上渗水到楼下,物业上门协调搞不定……

    “在具体过日子的问题上,政府无法大包大揽。我们迫切感到需要有一股力量,能直透到底!”桂溪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主任王怀光分析。

    这样的力量,在哪里?

    夜幕垂下的永安社区广场,很快便填满了跳广场舞的队伍。

    “我们组成了三个广场舞队,足足300多人呢。”77岁的老党员郑韵侠说,“多数老人从老家过来,给孩子煮好晚饭,就下楼跳舞。”

    这给街道干部极大启发:“年轻人压力太大,一早出门,深夜才归。基层只有为小孩、老人服务好,居民整体才有获得感。”

    很快,永安社区文体总会成立了,分支协会涵盖广场舞、合唱、门球、羽毛球……桂溪街道又开“脑洞”,顺势将支部建在“兴趣上”。

    74岁老党员马兴崇担任文体总会党支部书记。他挨个院落打听,发掘出不少能人,如四川清音传人、市级太极比赛获奖者、民间艺术舞蹈达人……他们全都成为社区活动带头人,带动社区居民捧回了一块又一块奖牌,居民参与热情“水涨船高”,凝聚力水到渠成。

    御府花都小区多个家庭组成了“亲子会”,因为妈妈多,被大家亲切地叫做“妈妈队”。妈妈们定期组织活动,孩子们不出小区就能得到妥帖的照料。

    “三生不如一熟!”永安社区党委书记冷文说,“通过各种纽带的传导,我们正在重构熟人社群,从中获取社区治理的团结力量。”

    创“1+211”新机制

    脏乱差小区“起死回生”

    成都市双流区欧城花园建成于2002年,现有住户3000多人。这个小区由于管理不善,环境曾变得脏乱差。第一届业委会无力解决业主诉求,选择集体辞职。第二届业委会因为个别人员办事不公,失去了群众信任。不少业主看不到希望,忍痛卖房离开……陷入困顿的小区被称作“末梢坏死”。

    2017年,曾任四川省白玉县委书记的藏族党员泽洛当选为小区党支部书记。他从业主中动员了40多位敢于担当的党员先站出来。他们当中,有退休的县长、法官,还有地方人武部的政委等。

    新一届业委会,建立了业主群、业主代表群和党员群。小区大小事项先经党组织审查,再提交业主大会和业主代表大会议事,同步在业主群、业主代表群和党员群里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先易后难解决。还由住户代表、街道干部、派出所民警组成小区监委会。小区重大事务,接受群众监督。

    安装智能电表、小区修枝、建电瓶车集中充电桩……这些虽是鸡毛蒜皮却往往扯皮不断的事,在新的治理机制面前,很快就得到解决。

    成都市双流区是我国西部城市化进程最快县区之一,近5年新增近150个商品房小区,新增占总量的三分之二。欧城花园“起死回生”的做法,被双流区委组织部总结为“党组织+业主大会和业主代表大会+业委会+监委会”的“1+211”机制。在当地8个脏乱差小区试行之后,2018年,这些传统上访小区的全年上访率全部下降为零!

    “神经末梢”从“坏死”到“激活”,牢牢抓住的,是机制改革这个牛鼻子。

    成都市曾梳理过老旧小区治理条块,细数下来竟涉及46个职能部门!多头指挥让“末梢”无所适从。2017年9月,成都市委创造性地在市县两级党委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由常委、组织部长兼任主要负责人,构建起由党组织统一领导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机制。

    成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社治委主任胡元坤说,通过“找党员、建组织、优机制、抓服务、植文化”,压实“关键少数”的责任,才能发挥群众智慧,真正汇集各类资源,获得疏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蓬勃力量。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