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小小洗漱包,做出大文章。去年8月,民政部青年自组织民政青年同心社(以下简称民心社)的“清爽宝贝计划”,由民政部直属机关团委申报参加了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斩获金奖。12月5日,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在直属机关团委呈报的获奖情况报告上作出批示:对获金奖表示祝贺。希望再接再厉,更进一步。 “宝贝”清爽 养成卫生好习惯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尔其乡依惹村小学安装了一块全身镜,每天上学来,老师都带领同学们排队照照镜子,整理仪容。三年级的小姑娘海来石普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羞红了脸。她在家吃饭总是不擦嘴巴,早上也不爱洗脸,脸上脏兮兮的。民心社送来了洗漱包,小姑娘每天都来学校洗脸:把香皂在毛巾上涂了一层又一层,用力把脸擦了一遍又一遍,直至通红。再照镜子,她笑红了脸。 2015年,民政部民政青年同心社发起并组织实施了“清爽宝贝计划”。民心社志愿者为大凉山的孩子们送上洗漱包,并向孩子们一个一个地介绍洗漱包里的生活用品:长长的是牙刷,圆圆的滑溜溜的是肥皂……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用指头扫上一点涂脸的润肤油,嘻嘻哈哈地往小伙伴脸上抹;支教的老师们叫住这个说,不许把牙膏吃进肚子,又拉着那个说,当心把润肤油打翻;几个爱美的小姑娘、小男生悄悄拿起梳子,躲在教室角落对着镜子梳头。 泥水里打滚的黑娃娃洗出了白嫩嫩的小手、红扑扑的脸。他们也喜欢干净的自己。来支教的老师说,前天晚上刚教会孩子们摆放洗漱用品,第二天早上不用提醒,孩子们就自觉地把东西摆放好了。 改变从洗手洗脸开始,这是民心社发起项目的初衷,也正是这一件件的小事,将民政青年的志愿服务热情浇灌到贫瘠的大凉山,培育出昂扬而不颓靡的、振奋而不邋遢的孩子们。衣虽简朴而整洁,手虽稚嫩必干净。民心社养成的“清爽宝贝”是由内而外的清爽,更是身处于泥淖而志存高洁的清爽。 身体力行做公益 民政青年助脱贫 民心社成立于2012年4月,是以民政部直属机关青年为主体而自发成立的一支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宗旨,倡导“人人公益、随手公益、快乐公益”的理念,长期开展扶危济困、脱贫攻坚的志愿服务,迄今成员已达290余人,涉及数十个国家部委、几十家全国性社会组织以及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并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设立了“民心公益”项目,参与公益活动和捐款人数达4500人以上,受助对象超过5600人,近两年依托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筹集和协助筹集善款250余万元。民政部领导长期关心关注民心社的成长与发展,多位部领导、司局长为“民心公益”项目捐款。2016年,民心社公益项目荣获第一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2018年,民心社被确定为“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前不久又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民心社与大凉山的缘分始于2015年。 四川大凉山地区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孩子也大多被束缚在这片冷峻的山区,他们的成长和生活习惯很少被困难家庭特意关注到。被放养的孩子们不习惯刷牙、洗脸、洗手,也几乎不曾体验过“面貌一新”的感觉。洗手洗脸被人们视为一天的开始。而对于几乎从不洗手洗脸的人而言,养成洗手洗脸的习惯无疑是一次新生。 正是基于对大凉山地区的调研、忧虑,民心社在2015年筹款6万多元,与凉善公益促进会进行合作,以凉山州昭觉县和美姑县的阿波觉村二小、尔拖小学等10所学校作为试点,为1100名小学生每人配发了一个洗漱包。洗漱包内有脸盆、牙膏、牙刷、毛巾、肥皂、梳子、镜子、擦脸油、指甲钳等数十件物品,其中牙膏、牙刷、毛巾、肥皂等易耗品都是一年的使用量。 几年下来,项目的运作方式不断完善。民心社依托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筹集资金,为小学生每人配发洗漱包;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凉善公益促进会承接在当地的具体执行;当地支教老师和青年志愿者则负责每天言传身教和监督孩子们使用洗漱用品,从终端培养起凉山贫困儿童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项目每年实施一期,根据实施中支教老师和青年志愿者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 孩子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洗去的是手上脸上的尘土,而迎来的,将是一个充满爱与阳光的未来。 “民政爱民”情 点亮一盏灯 昭觉县凉善公益促进会于2014年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协会草创之时,支教的老师们便感觉到大凉山贫困儿童卫生问题之严重。孩子们用黑黢黢的手直接抓起食物塞进口中,病菌由此侵入,疾病由此蔓延,医药或能治病,但生病的根源却不是药可以根除的。 协会志愿者们空有心力,却苦于缺少物资。2015年,民心社的志愿者联系至此,双方一拍即合,一场从大城市到深山的促清洁、保健康活动开始了。 从洗脸刷牙开始,大凉山贫困儿童的变化是一系列的。志愿者们教孩子们把每天洗脸后的水冲厕所,每周定期洗头发、洗衣服,洗漱可以获得学分,学分又能换取募集而来的衣物。高年级学生在家自己洗漱,低年级学生由老师监督检查,在志愿者们全天候的关注下,怕麻烦、想偷懒的孩子也不得不坚持搞卫生,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孩子们把洗漱当成了日常的习惯,这习惯又带来老师、家长的赞扬,反过来促使孩子们继续保持下去。 凉善公益促进会的项目负责人亲身感受孩子们一天天的变化:“以前人们来到凉山,会看到很多孩子身上脏兮兮的,头发里面还有泥土,他们胆小,不敢说话,只敢远远地望着来客。现在不一样了,孩子们身上都是干干净净的,而且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积极、阳光、自信、热情。” 因为洗脸刷牙这样的小事,民政部青年志愿者们和远在四川大凉山的贫困儿童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攻坚战而言,一个小小的洗漱包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洗脸刷牙真的不是小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搞好个人卫生,正是培育大凉山贫困儿童茁壮成长的第一抔土。脱贫必然是昂扬奋发的面貌,成长必然是自尊自信的姿态。 大凉山的孩子生于贫穷的淤泥,但应当长于脱贫的沃土。“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推行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青年们,在大凉山孩子的身上,也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这一政策。民心社的青年志愿者们的努力不足以令天地变色,但是在他们日复一日的奉献中,五千余名贫困儿童的命运底色,因此多了一抹温暖。 (据《中国社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