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自述
   第08版:新闻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社会创新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探析城市幸福感与志愿服务的正相关
公益品牌项目为什么也会筹资难?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自述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社会创新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9年01月1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探析城市幸福感与志愿服务的正相关

    青岛市志愿服务学院网络信息部干事

    于博文/文

    “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结果近日发布,杭州、成都、宁波、西安、南京、广州、长沙、台州、铜川、珠海十城入围。其中令人瞩目的当属杭州,成为全国唯一连续12年获此殊荣的城市。

    为何“最具幸福感”之城能连年荣归杭州?固然,西子湖畔的秀丽,钱塘海潮的壮观,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可为市民带来愉悦、增加幸福感受,但若仅归于此,恐也难以服众。而从本课题主持人、经济学家韩康教授所指出的“‘为大多数人幸福’是该排名的核心理念”着眼,再细看这个“最具幸福感城市”评价所包括的满足感指数、生活质量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社会文明指数、经济福利指数在内的5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47项三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其具备的客观公正性,使杭州的入围实至名归。

    城市幸福感,既反映了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与客观幸福状态,又包含了民众心理幸福感的部分认知内容。志愿服务,本质上是人们对公共利益的自觉认同,它不但将个人的幸福感与社会整体福利相结合,还与发挥自身价值为他人服务而获得的愉悦感相关联。通俗地讲,志愿者因奉献、受助者因得助、旁观者因触动而感到幸福,一个志愿行动,可使幸福感多向迭加溢出。当这种“为大多数人幸福”的志愿服务得以全民参与时,它在城市幸福感中的地位之重自然不言而喻,把志愿服务视为城市幸福感的源泉主流当无疑义。故而,通过回溯杭州的志愿服务发展历程,来探析其与城市幸福感的正相关,对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早在2002年,杭州市便提出由共青团专门负责协调和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将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项目载体和工作机制,纳入文明社区发展规划和创建考核中。如今,各区和大部分街道都成立了志工委,紧紧围绕“党政所急、百姓所想、社会所需、志愿者所能”的理念,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开展活动,坚持量力而行,务求实效。一方面,确定了社区志愿服务以民生为重点领域。构建并形成了助老、文体、环保、帮困、助残、医疗等服务项目体系,使志愿者能够力所能及地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另方面,把“实事求是”说到做到。按照“便于居民接受服务”“便于居民参与”“便于实现服务与需求有效衔接”的“三便”工作目标,注重实际、实用、实效,因地、因人、因时制宜地开展项目。同时,针对部分志愿者热情有余、规范不足的问题,杭州市还创立了志愿服务文化节,将在三年内实现全市社区志愿服务培训全覆盖,全面提升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和专业度。历经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18年末,杭州市已有志愿服务组织3.2万余个,注册志愿者达243万余人,平均每三人中就有一名注册志愿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服务理念业已形成。通过搭建与践行以“社区为重心,以民生为中心”的志愿服务普及模式,广大市民至少从志愿服务的三个层面获得了幸福感。

    一是在广泛性、自愿性参与志愿服务中获得了幸福感。在United Health Care和Volunteer Match 两家机构于2010年对4582名志愿者的一项调查中,有96%的人表示:自愿参与才会让自己感到更加快乐,尤其是参与过程中自己被社会视为有价值的强者,这种幸福感是经济激励无法替代的。杭州市的实践,则是通过一张以社区为重心、生动翔实的“志愿地图”来实现的,每个市民可借其与有意向的组织直接联系,自愿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来。这种普及模式,充分保障了市民的广泛和自愿参与,使他们的成就动机和价值取向均得以满足,从而也使城市幸福感得以提升。

    二是在参与志愿服务组织的归属中获得了幸福感。许多学者认为,只有当志愿组织的价值观与信念对志愿者有吸引力的时候,才能招募到优秀且持久的志愿者,它才会使志愿者产生源源不断的归属感。杭州市在实现“参与组织——实现归属——获得幸福——奉献服务”的良性循环上大下功夫。首先以市志愿者指导中心为统领,形成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服务流程,对志愿服务组织进行监管和督导,并使参与组织志愿者的归属信息和“诚信分数”在线可查。社保部门充分调动退休人员的积极性,开展“回归再上岗”“新老人服务老老人”的志愿服务,将参与志愿服务组织及活动场所,转变为新的精神养老方式和休闲之地。还通过将志愿服务积分纳入到落户政策和公务员考录中,给予不同归属组织的志愿者充分激励。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志愿者内心对志愿服务组织的归属感,戴上“小红帽,我服务我幸福”,已是杭州市民真实而普遍的感受。

    三是在对志愿精神的认同中获得了幸福感。志愿精神是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更是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当前,各地纷纷提出城市精神,但细观之下,许多地方出现了定位欠准,内涵不足的情况,未能将精神文明的引领作用予以突出。欲取实效,则应将“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城市精神相交融,在城市精神的构建中充分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市民在对城市精神的认同中,步入“自觉投身志愿服务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对志愿精神认同”的良性循环。

    杭州市连年荣获“最具幸福感城市”向我们证明:一个城市的志愿服务开展得越普及、服务水平越高,市民的城市幸福感也就越强;志愿服务带来的多向正能量,当之无愧地成为增加城市幸福感最强劲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