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第13版:
   第14版:
   第15版:
   第16版:
王济武:科技创新的公益之路
张醒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

版面目录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第13版

第14版

第15版

第16版

新闻内容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社会公益工作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MBA校友会会长
王济武:科技创新的公益之路

    (陈维一/摄)

    公益是公众利益和公共利益,与私利相对应,它们之间有大那么的矛盾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有一些体会:

    第一,公利与私利、公益思维与商业思维都应该是辩证统一的。甚至,具有公益思维的个人和企业,在个人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中,往往具有某一种更重要的能量。

    今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保罗·罗默教授,他的理论叫“内增经济增长”,它揭示了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其他的要素比如土地、资本的投入,随着规模的增长,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边际效应递减,但是知识、技术、科技,带来的边际效应是递增的。但是有一个前提,这些知识、科技必须是开放,是共享的。

    这刚好解释了启迪控股的发展模式,我们是从事全球范围内的、集群式的科技创新的,目前建立了331个科技园和孵化器,这个规模在全世界是最大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公益思维的力量。

    我们总结认为,科技创新基因里面本来就有公益基因,科技的创新和进步本身带来最大的就是公益。我自己有个统计,在我们公司历史上所培育的创新企业家里边都有个共性,就是普遍具有公益性,可以说公益性和创新型企业的成功是完全正相关的。他们当中,据不全面统计,至少有50%的企业家在参与公益,主要形式为捐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正因为公益是科技的基因,所以,科技创新和特别成功的科技企业的发展,和公益是正相关的。

    第二,科技本身是公益的一种力量,科技创新是公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有新兴科技,才可能带来新兴产业,或者把传统企业提升,变成新兴企业。公益思维和商业思维的统一之处在于增量,如果是存量的商业思维,企业与企业间是博弈关系,就没有公益,但增量的商业思维就是公益,而科技恰做的就是新兴产业的增量。

    我们团队在中国有个典型的扶贫案例,早期在内蒙通过建光伏电站,做光伏扶贫,后来带来了一股潮流,大家都来做光伏扶贫。这种综合运用投资本地传统产业,再将新兴科技注入,提升科技产业,是规模型扶贫和公益的重要推动力。如果没有产业和科技,这个地方贫穷了几千年,怎么能够脱贫?通过捐赠和转移支付式的扶贫是输血,不是造血,科技带来的新兴产业是公益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公益是幸福的源泉,是企业增长的源泉。在若干年前,启迪控股在境外发行了一笔“三无债券”,境外投资规模净资产数大约是15亿美金,总资产更加庞大,覆盖国外70多个国家,在国外控股的上市公司有4个。这笔钱从哪里来?其原生动力就是发了一笔海外债,大约10亿美金,无评级、无抵押、无担保,就是要发债。买我们债券的都是国外的投资机构,因为他们研究启迪的商业模式,看到我们做科技创新有非常强的先进性和公益性,因此认可我们的商业模式,相信我们在“三无”的情况下,能把这笔钱用好。就这样,靠着三无的10亿美金构建海外业务体系。

    第四,当我自己在从事社会工作的时候,我自己是幸福的。我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没有觉得是纯粹的帮别人,更多地是自己的深化。只为私利,边际成本递增,边际幸福递减,是用越来越多更大的代价获得那一点满足;如果为了公益,恰恰是边际效应递增,而边际成本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