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社会创新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马拉松志愿者递国旗致选手失冠引质疑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社会创新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马拉松志愿者递国旗致选手失冠引质疑
专家:这种行为太低级

    被干扰的远动员何引丽在微博上作出回应(网络配图)

    11月18日,“奔跑中国”系列赛——2018苏州(太湖)马拉松在细雨中开跑,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0名选手参赛。

    在女子选手最后的冲刺时刻,争议的一幕出现——比赛还剩下不到一公里左右,参赛者何引丽与一名非洲选手向冠军发起冲击,二人几乎拼尽全力,互不相让。此时,有志愿者在赛道旁递给何引丽一面国旗,但未成功。其后,又有一名人员冲入赛道向其递送国旗,根据央视直播画面显示,此时何引丽拿到国旗后节奏有些被打乱,带着国旗跑了几步后,国旗掉在地上,而紧随其后的非洲选手立刻超过了她,直至终点冲线并最终获得冠军。

    原本还有机会获胜的何引丽遗憾失冠。由于整个过程通过直播播出,引发大面积公众讨论。

    19日,苏州(太湖)马拉松组委会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已经注意到此次事情的网络舆情,该事件主管单位已介入调查,目前尚未有官方声明公布。

    北京博能志愿基金会理事长、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翟雁表示:“志愿者进入马拉松赛场送国旗,这显然太LOW(低级),没有相关常识。”

    比赛中志愿者能否进入赛场?

    在一场正式马拉松比赛过程中,志愿者能否进入赛场成为公众讨论焦点,时常我们也看见一些人员在赛道中运送补给的事件。

    作为志愿者服务的“老兵”,有着2008北京奥运志愿者服务经验的北京博能志愿基金会理事长、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翟雁在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规则,马拉松比赛允许运送补给,赛道只允许裁判员和运动员进入,志愿者及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赛道,只能在赛道两侧给运动员传递补给,志愿者更应拦着观众,协助现场安保人员维持秩序。”

    有评论认为,第一名志愿者在赛道内传递国旗未果,第二名志愿者直接冲入赛道传递的行为,显然违背了马拉松比赛的国际规则。

    翟雁表示:“马拉松比赛进行中,志愿者直接进入场内送国旗,这显然太LOW(低级),没有相关常识。”

    此次事件责任在谁?

    但翟雁认为,这起事件责任在主办方,志愿者无责。主办方应履行培训、管理、告知、风控等行为,这显然属于主办方的管理责任。而在正常比赛中,有两次递送国旗的行为,如果首次不是主办方行为,其后又再次出现该行为并影响比赛,如果是主办方自行为之,这个责任将比管理责任会更大,属于明知故犯。

    翟雁表示,第一,主办方疏于培训管理,使得志愿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冲入赛场内,应该被批评教育;第二,如果是志愿者自行行为,情节严重者应该终止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并列入黑名单。

    参赛者有无权利申诉?

    19日,苏州(太湖)马拉松组委会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已经注意到此次事情的网络舆情,该事件正在调查中,目前尚未有官方声明公布。“苏州这边的主管单位已经介入,等有正式公告时,我们会在官方的微博和微信上对外公布。”

    如果事后调查,运动员确实是因志愿者国旗传递国旗导致耽误比赛,那么运动员能否申诉吗?

    翟雁认为,如果事后证实是志愿者行为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运动员又有权利申诉,并要求主办方承担相应责任。首先,主办方对赛事有着基本的管理责任。马拉松志愿者管理是非常标准的,是一场系统工程。主办方能够举办赛事,证明其具有志愿者管理的能力。第二,经济责任。运动员因比赛结果在经济和名誉上遭受损失,可以向主委会申诉,要求补偿。第三,如果志愿者是明知故犯,参赛者可以追加当事人的民事责任;如果志愿者是被动为之,那么所有责任归咎于主办方,运动员追加志愿者,志愿者可以追加主办方。

    志愿者应如何管理?

    如今大型运动赛事越来越多,志愿者需求也持续看涨,如何做好志愿服务管理,翟雁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按照《志愿服务管理条例》规定,应查看主办方资质,有无志愿者使用资格。使用志愿者无论是在岗位开发、招募、信息对称、培训、签约属于中,属于重大活动中应该有着正规的管理规范。第二,应按照专业化志愿者管理规程,将大型赛事等社会活动做出定义,赛事性质是否符合志愿者使用规定,并不会所有的活动都能使用志愿者。第三,了解志愿者的岗位适配性很重要。志愿者岗位的定义、职责、需求需要适配,志愿者服务过程中监测、评估、督导、支持、保障都需要适配,志愿者在接触志愿工作后,大多会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和情境下展开,知识、常识方面都不太具备,所以岗位适配性是给志愿者知识的同时再给一些保障。

    翟雁认为,马拉松百米冲刺最重要,这100米选用志愿者和初期赛段的志愿者肯定不一样。大型赛事的志愿者究竟为谁服务?马拉松比赛究竟是要服务怎样的社会文化?这是每一个志愿者使用机构都应该思考。而公共产品的培育,政府也有着首要责任,应该提供相关配套政策。

    翟雁强调,志愿者并不是万能的,也并非所有岗位都适合用志愿者。像安全检查等要求度比较高的岗位,就必须得用全职人员,应该花钱聘用专业人员来确保大型活动的保障进行。岗位开发是否具有专业性,是否用了合适的人,这都是一个问题。

    2017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权益保障、促进措施等作了全面规定,如今《条例》实施即将一周年。

    “有多少使用志愿者的组织知道这个《条例》?有多少人能够按照这个《条例》去做?”翟雁追问道。

    ■ 本报记者 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