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新闻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写在国际减灾日:以减灾的思路做灾后重建
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党政认知和支持策略
《慈善法》实施两周年,
带来了哪些改变?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特别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慈善法》实施两周年,
带来了哪些改变?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

    徐家良/文

    《慈善法》实施至今已满两周年,它为慈善行业和社会带来了几个明显的变化:

    第一,慈善组织有自由选择公开募捐资格与非公开募捐资格的权利。传统上的基金会注册登记,分公募与非公募两种,获得公募资格的要求非常严格,大量基金会只好被迫注册为非公募基金会,限制了基金会的筹款活动。《慈善法》解决了这一方面的问题,增加了自由选择权。

    第二,由年度检查调整为年度报告。《慈善法》和相关政策规定,把社会组织的年检调整为年度报告,一方面向登记管理机关报告,另一方面向社会报告。

    第三,重视信息公开与信用管理。通过信息公开,提高慈善组织透明度,增加社会信任感。同时,通过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建设,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来惩处违规的社会组织,区分信用好与不好的社会组织。

    第四,通过备案方式激活慈善信托。《慈善法》明确民政部门为真正的备案单位,确保慈善信托多形式进行。

    第五,互联网募捐平台公开亮相。民政部通过公开评审,择优认定互联网募捐平台,提高公开募捐的公开性,加强募捐平台的技术规范和行事标准,促进了募捐平台的规范性和便利性。

    《慈善法》实施两周年来,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税收等优惠政策未及时出台。对社会组织来说,如果好处不多,为什么要认定或登记为慈善组织呢?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都未及时跟进,严重滞后于慈善组织的现实需求。

    第二,互联网募捐平台仍不习惯于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由于原有的互联网募捐平台都有自己的专长,被指定为募捐平台后,仍离不开原有的传统;有的仍为地区性的募捐平台而不是全国性的平台;有的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而非全部的领域,结果,募捐平台的服务对象较少,服务范围较狭窄,没有起到全国性互联网募捐平台的实际作用。

    第三,慈善组织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对等。目前的法律政策对慈善组织的义务讲得多,而权利给予少,因此,社会组织没有动力去登记或认定为慈善组织。

    第四,慈善信托备案限制性多,信托公司没有动力。慈善信托备案情况在不同地区非常不均衡。同时,对不少信托公司来说,它们没有获得任何行政开支费用和商业回报,只是把慈善信托做成一个纯粹的慈善奉献的项目,所以,慈善信托单数做得越多,信托公司亏本越大。

    第五,事实上的慈善与法律上慈善的矛盾与张力。传统上,帮助别人就是慈善,而《慈善法》强调组织化的慈善,是对不特定人群的帮助,这使社会上对慈善的理解由广义缩小到狭义;传统上,在编办注册的事业单位,如福利院和养老院等,理所当然是慈善组织,但在《慈善法》实施的相关政策中,仅仅限于在民政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造成民众的理解与法律界、实务界、学界的解释不等同。

    总体而言,《慈善法》很年轻,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具体说来,或可从如下几点推进。

    第一,继续推进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改革非营利组织单一的税收优惠政策,把非营利组织分成一般的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两类,明确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不同的优惠税率。只有如此,才能有更多的社会组织认定或登记为慈善组织。

    第二,对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要有宽松的心。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还不长,其治理结构、能力建设、外部关系、危机应对、营销服务、信息公开、信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的问题,需要逐步提升和完善。

    第三,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的权利义务要平等,尽可能均衡。目前的法律政策体系对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的义务讲得多,而权利却很少,这很难保护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可持续发展。

    第四,重视行业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其特有作用。行业组织可制定行业标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服务会员、政府,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减少政府具体事务,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满足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的实际需求。

    第五,加强职业化建设,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有社会组织的三个职业:社会组织专业人员、劝募员和社团会员管理员。有关部门、高校和行业组织应积极推动这三个职业的考试和认定,确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高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据《善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