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居住在阿富汗赫拉特市郊的穆哈穆德·阿热法,出生8个月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后,爷爷阿卜杜拉从未让他离开过自己一天,“穆哈穆德的病也成了我的心病,我对6个儿子都没有投入这么深的爱!” 为了治病,他们曾10次往返首都喀布尔,每次都要攒够两万阿富汗尼(约人民币2000元)诊疗费才敢启程,为了多挣钱,穆哈穆德的爸爸远赴伊朗打工。即便如此努力,四五万元(人民币)的手术费对这个家庭来说也是“永远也凑不够的大数字”。 阿富汗红新月会项目经理法依孜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阿富汗由于经年战乱,局势不稳,基础医疗设施薄弱,很多先心病儿童没钱治疗,已经错失救治的最佳时机,其中约有10%的儿童会因先心病早逝。” 7月4日16时30分,新疆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迎来了包括4岁穆哈穆德·阿热法在内的27名阿富汗先心病儿童,他们会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免费救治。 据了解,应阿富汗红新月会请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于2017年8月启动“丝路博爱基金”阿富汗先心病儿童救助项目,计划投入资金750万元,按照“优先救济最紧迫者”的原则,救助100名阿富汗先心病儿童,项目分别在2017年8月、2018年4月救助了两批共计46名患儿,均已康复回国。 穆哈穆德是第三批。“邻居们都劝我放弃,我仍然坚持着,穆哈穆德能够获得来中国免费救治的机会,实在是太幸运了!”阿卜杜拉说。 身着紫裙的9岁阿富汗女孩赛依达从人群中探出头,看到了前来接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红十字会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分队队员,她害羞地躲在爸爸身后,赛依达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跳忽快忽慢,常常感觉很累。 女孩阿替法的爸爸一看到接机的志愿者,忍不住流下眼泪,他说:“没想到中国人这么热情友好,很温暖!” 每一个阿富汗先心病儿童背后,都有一个饱受疾病困扰的家庭。 6岁女孩哈加尔一出生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她呼吸困难,经常咳嗽,每天早晚都需要吃药控制病情,一旦某一天忘记吃药,身体就立刻感到不舒服。 哈加尔一家居住在坎大哈市,她的爸爸穆哈穆德·乃依木和说,“女儿3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带她去邻国巴基斯坦治疗,当地医生检查发现她的心脏有3个洞,表示难度太大无法手术,后来喀布尔的医生也给了同样的回复,只能靠药物维持。” 12岁的那扎尔从小看东西模糊不清,身体虚弱无力,不喜欢活动,3年前左眼动手术时查出了先心病,“他在家里的8个孩子中排行老四,我是农民,靠种植西瓜、黄瓜、麦子和牧羊为生,孩子看病是很大的负担,就没有动手术。”爸爸阿噶热苏说。 那扎尔拥有褐灰色的瞳仁,对他来说,去喀布尔的路很远。他的家远离城市,位于西南部法拉山区的一个300户人家的小村庄。每一次,他和爸爸需要徒步走两个小时,翻过3座山,才能抵达一个小车站,那里有发往喀布尔的班车。 为了检查和治疗,阿噶热苏已经带着那扎尔往返喀布尔6趟,一趟就要花费他一个月的收入。 当技术精湛的中国医生免费为100位阿富汗儿童治疗的消息传到48岁的恰满的耳朵里,这位在喀布尔打工的爸爸再也无法安静地为顾客装修房间,“得病的人很多,我必须付出更多努力,为3岁3个月的女儿木娜瓦热争取机会!” 因此,恰满每个星期都要去一趟阿富汗红新月会,从得知消息的那天起,带活泼贪玩的女儿去中国看病就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阿富汗红新月会项目经理法依孜说,目前在阿富汗还有约8000名先心病患者没有接受治疗,至今仍然以每天15人的速度报名,经济困难是最大的难题,加上阿富汗本地医疗条件和水平非常差,全国只有3家医院能做先心病手术,但不包括复杂病例。 同样失去工作的还有31岁的哈芬祖拉,他是4个孩子的爸爸,4岁半的儿子穆哈穆德·依不拉音在一次严重的感冒发烧后,确诊为先心病,“自从发现得了心脏病之后,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很容易生气发脾气,吵闹不听话。” 哈芬祖拉曾经在老家巴哈拉开一家假花专卖店,当孩子一个个出生后,他发现养家成本太高了,就到首都喀布尔的一家公司当保安,一个月收入1万阿富汗尼(相当于1000元人民币),仅够一家人的生活开支。 公司得知哈芬祖拉要出远门,立即辞退了他。可哈芬祖拉并不在意,“把孩子的病治好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礼物。” 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外科,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让阿富汗患儿感动不已。 在护士张慧娜和海尼木古丽·阿不都热依木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张46个词组的阿富汗日常用语音译图。2017年8月,第一批阿富汗患儿的家长们,教了护士们很多日常用语,她们专门誊抄在纸上,如“你好,谢谢,吃饭,穿衣服,躺下,喝水,卫生间……”还有为了安慰想妈妈的孩子们专门学的“不怕,不哭,苹果,饼干……” 为了调节氛围,新疆医科大学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队还为阿富汗患儿组织了绘画课,孩子们用彩笔涂色,一起绘制阿富汗和中国国旗,现场笑声不断。回到病房,小阿提法一直躺在床上欣赏自己的画作,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连午睡都把画紧紧攥在手里。 绝大多数患儿都对医护人员努力打造的环境和服务感到非常满意。 5岁男孩穆尼尔性格倔强,陌生的环境令这个小男孩非常抗拒,他拒绝换病号服,不吃饭,任凭护士阿姨们一波波地来哄逗,依然背着手不理人。 “换了环境,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愿意跟别人交流。”爸爸古力哈比德说。 为保证救助工作顺利进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邀请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安贞医院的小儿心脏外科重症医学专家,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脏外科医生组成联合专家组,进行联合会诊、疑难手术处置等。 7月5日一大早,27名阿富汗先心病患儿在医院接受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彩超检查、CT检查等,为专家会诊做前期准备。下午,联合专家组一起进行会诊讨论,根据27名患儿的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手术集中在6日至8日,医生根据手术排期,每天为7名至9名阿富汗患儿实施手术治疗。 7月6日16时,当5岁的穆尼尔被推进手术室,父亲古力哈比德就陷入了煎熬,这场手术能否终结他的心病? 这是一台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加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参与人数达到11人,手术台医生3位,分别是主刀医生苏俊武、一助单雪峰、二助晋晓闯,器械护士阿布力克木,巡回护士周江琪,麻醉医师王江、吴建江、戴晓雯,和体外循环师詹海婷、苟伟挺、胡振飞。 手术在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中持续推进。 无菌台前的器械护士阿布力克木不断地为医生传递各式手术器械。粗略统计,在这台手术中,主刀医生、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苏俊武使用了约80种器械,3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脏外科医生单雪峰说:“心脏是身体的核心脏器,加上孩子年龄小,病情变化快,手术极具挑战,风险很大。” 据了解,在阿富汗先心病患儿中,有很多复杂病例,有的孩子心脏甚至“千疮百孔”,其中最复杂的一台手术,从9时一直到16时,长达7个小时。 因此,当助理医生单雪峰从手术台下来后,他习惯性地按了按浮肿的小腿,然后坐在椅子上歇了5分钟。 这是他当天参与的第三台手术,他的任务并没有结束。为推入ICU(重症监护室)的穆尼尔做完各项检查后,单雪峰还要填写术后病例,这需要花费约半个小时。 时间已过20时,和往常一样,他并不着急吃饭,脱去手术服就直奔小儿外科的病房,次日准备动手术的孩子和家长还在等待病情咨询。 穆哈迈德·海德尔已经两天没睡好觉了,晚上每过1小时就会醒一次,他一直在担心。 术后,当阿替法从ICU转到普通病房后,穆哈迈德·海德尔听到女儿喊了一声“爸爸”,还冲他挥了挥手,“当时我悬着的心就放下了,我很感动,很激动,大夫们照顾得很好,孩子已经完全健康了!” “我一见到阿替法就哭了,这个哭不是因为难受,而是开心的泪水!”穆哈迈德·海德尔说。 仅仅一个星期,9岁的萨纳瓦尔就完全恢复了,连孩子自己都没想到,自我康复能力这么强。 7月18日一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为患儿做术后康复指导和用药注意事项,帮助家属收拾行李、办理出院手续。半个月的朝夕相处,孩子们与医护人员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分别时依依不舍。就连倔强不理人的穆尼尔也展露了笑脸,让护士们惊喜不已。 一个小女孩专门找到护士张慧娜告别,紧紧搂着护士阿姨的脖子,亲吻她的脸颊,像和妈妈一样亲昵地顶顶脑袋。 临行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还为每位患儿送上定制的“英雄能量包”,内含积木、彩笔、彩泥等物品,助于患儿提高“健康能量”“心理能量”“知识能量”,鼓励孩子们勇敢战胜病痛,迎接新生活。 送机时,当阿富汗孩子们一个个转身消失在候机室后,护士张慧娜忍不住捂脸轻轻抽泣,“确实和孩子们培养了感情,以后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见面,但他们肯定会记得,是一群中国医生治好了他们的先心病!” (据《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