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新闻
   第12版:视觉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专题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一群青年志愿者的乡村环保试验
小候鸟身边几多志愿者默默付出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09版
特别报道

第10版
特别报道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视觉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8年09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一群青年志愿者的乡村环保试验

    水库、茶园、竹林、民宿,路边开满野花,道路干净整洁。长江边的黄龙岘俨然已是南京人心中的“桃花源”。

    这个昔日偏僻山村的“大变身”,与一些年轻人的到来有关。

    2015年底,十几名大学毕业生来到这里。起初,村民并不清楚他们的来意,既不搞民宿,也不做餐饮,老关着门谈事,还经常带外人回来,村民甚至以为他们是搞传销的。直到一次村支书的到访,才揭开了谜底。

    原来,几个小伙子来自南京大学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中心,一次野外考察,他们偶然发现黄龙岘具有良好的生态“底子”,又是长江边上一个小的流域单元,特别适合开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他们走进山村,为的是设立千百园生态环境保护中心,给当地自然环境把脉,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2013年,黄龙岘开始搞农家乐、兴办民宿,一下子成了人流量爆棚的乡村景点。每逢节假日,村里便会迎来数万名游客、两万多辆外来车辆。

    “人来了,经济活动多起来了,整个地方的资源需求不断膨胀,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随之增大,村民们也希望加盖一些房子,多占一亩三分地。”在环境专家、千百园生态环境保护中心顾问祝栋林看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行为本无可厚非,但也给当地环境造成不小的负荷。

    如何守住生态红线,不逾越人与自然的边界,不超出环境最大承载力?“通过绿色转型的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建设可持续乡村”,成了千百园团队研究解决的课题。祝栋林说,他们不希望城市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在农村再来一遍。

    2016年初入驻后,千百园队长、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硕士刘文杰带领十余名志愿者依托小山村的生态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绿色项目,包括打造生态创意工作室、蝴蝶工坊、雨水花园、人工湿地、有机菜园、摇篮水田,共约70亩。

    他们的乡村环保试验,也带动了当地村民。为了取得村民信任,增加彼此互动,一到晚上,刘文杰等人就提供基地场所,教跳广场舞,放映环保电影。村民们很快便和他们打成一片,逐步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开始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出改变。

    村民吴纪全听说做生态沟、雨水花园、有机农业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主动将自家两栋房屋以每年5万元的价格租给了他们,而这两栋房原本有人愿以每年八九万元的价格租下来开农家乐。吴纪全还积极行动,在村里随手捡拾垃圾。

    让刘文杰更欣慰的是,村民们对吴纪全低价租房、捡拾垃圾的行为从最初的嘲笑转变为认可和点赞,少数人的环保行动逐渐变成全村人的自觉行动,街坊邻居也和吴纪全一样加入到随手捡垃圾的行列。

    千百园雇了当地一位农民帮忙种植、照看有机菜园。按照当地传统习惯,种植蔬菜必须施用化肥农药,这样长出来的作物产量高、个头大,杂草不生。所以,当得知无需除草施肥时,这位农民有些手足无措。

    祝栋林花了不少功夫解释,“沟渠有流水,有野草,蛙、蛇等动物会以此进入农田管理。届时生态系统趋于平衡,就不需要人为干预了。”农民们渐渐相信了祝栋林,开始按照他的方法管理农田。

    事实证明,这些行动改变的不仅是村民的环保意识,更直接推动了当地人经济收入的增长,经营理念的转变。

    萤火虫是生态系统的晴雨表,对生长环境特别敏感,一旦受到化肥农药、灯光污染的影响,它们的存活率会直接下降。

    今年5月,刘文杰带领团队在黄龙岘茶园附近调研萤火虫种群及分布情况,一边拍摄萤火虫,一边记录其数量、出现时间等信息。通过复原其生存环境,让萤火虫越来越多地出现。

    萤火虫茶园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当地村民开始意识到,对茶园及其周围沟渠、湿地环境进行管理,萤火虫数量增多,分布区域更广,可直观印证茶园无农业污染,种植的茶叶品质上乘。那时候,不仅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茶园的收入也必将蒸蒸日上。慢慢地,他们也加入到保护萤火虫的队列。

    千百园还积极借助茶文化村的人气开展环境教育。针对不同的空间,开发不同的环境教育课程:在山里,帮助认识动植物,了解生物多样性;在水边,传授湿地保护与建设知识;在农田,讲解有机农田和摇篮水田的种植。

    一年多来,千百园先后为江宁街道、陆郎社区小学、南京市博物馆、马鞍山学校等单位开展专项环境教育活动8次,服务近千人次,基地接待来访游客约6000人,接待各类交流活动数十场。

    “孩子应从小接触自然,这种接触不是蜻蜓点水,一次两次而已,而是一到两年全程参与。”祝栋林告诉记者,千百园未来还将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黄龙岘村委共建自然学校,推动环境教育的普及。此外,开展童子军夏令营,让孩子从中认识自然,受到自然教育,而且形成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第三方团队介入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传达出一种引导人才回流乡村的信号,他们鼓励千百园继续为生态保护工作服务,协助整个村做垃圾分类。

    事实上,如今的千百园已跟黄龙岘渐渐“融为一体”,刘文杰等人正积极推动村里的垃圾收运体系、水资源管理、绿色茶园和农田的建设。(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