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专题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图片新闻
一周慈善捐赠
疫苗事件后表示信任国产疫苗整体安全性的网友不到三成
益数字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8年07月3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疫苗事件后表示信任国产疫苗整体安全性的网友不到三成

    1.你认为疫苗使用安全与否主要责任在哪方面?

    A.生产企业的源头是否安全;27%

    B.政府相关部门监管是否到位;42%

    C.社会各界对疫苗的认知程度很重要;15.6%

    D.接种疫苗的民众知情权缺失,所以也就谈不上“选择权”。15.4%

    2.疫苗安全事件发生后,你对疫苗接种的选择是:

    A.继续信任国产疫苗的整体安全性;28%

    B.以后只选择进口疫苗;36%

    C.不会再接种二类疫苗;24%

    D.选择去香港或者国外去接种疫苗。12%

    3.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形成一套安全可靠的疫苗监管体系?

    A.探索建立一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监管,形成疫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31%

    B.加强药品在各环节的监管力度,让造假企业无可乘之机;40%

    C.大幅提高涉事企业的违法成本,让企业不敢越雷池半步;16.5%

    D.不乐观——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这种恶性事件只能不断历史重演。12.5%

    截至7月29日10时

    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根据线索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现场进行检查时,发现该企业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行为。

    令人意外的是,此事曝光后不久,该公司2017年11月被曝25万余支销往山东省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效价不合格事件随即浮出水面,并再次引发公众高度关注。

    不合格疫苗事件持续发酵,引发了广大家长们的恐慌。特别是当他们发现:多数疫苗只掌握在长春长生、武汉生物和深圳泰康等少数几家厂商手里、且计划免疫范围内的一类疫苗都是免费注射,对于打哪种疫苗,家长基本没有选择权时,震惊和愤怒的情绪在坊间不断升温,所有人都想知道一个共同的答案:事关民众生命安全的疫苗为何会屡屡出现安全问题,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内疫苗毛利润高达80%以上,而本次引爆安全问题的长春长生狂犬病疫苗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三年前不到4%上升到了28%,成为中国第二大犬病疫苗供应商——如此丰厚的垄断暴利收入囊中,却还在疫苗问题上频频造假,这不仅让人无法接受,更为法律所不容。

    疫苗在当下生产环节的监管存在漏洞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流通环节内的问题同样不少。按照《疫苗流通和顶防接种管理条例》,卫生部门负责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药品监督部门负责疫苗的质量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然而,“预防接种”与“质量、流通”之间究竟如何划分责任却始终存有疑问。

    除了疫苗研发和监管问题,经济利益链条也成为疫苗安全的潜在重大隐患。随着收费疫苗的出现,作为社会公益机构的防疫系统,同时也成为一个收费疫苗的营销网络。

    此次疫苗安全事故燃爆之后,家长们吐槽最多的问题就是——现在疫苗接种都是和小孩入托、入学等直接挂钩的,少打一次,孩子入托入学就会遭拒,为了省点麻烦,自然是“人家让打什么就打什么了”。

    疫苗安全问题缘何频发?如何才能建立一套安全可靠的疫苗监管体系?就此话题,《公益时报》联合凤凰网公益、问卷网推出本期“益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正在持续发酵的疫苗安全事件让公众对国产疫苗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表示继续信任国产疫苗整体安全性的网友仅占28%,36%的网友表示以后只选择进口疫苗;24%的网友表示今后不会再接种二类疫苗;12%则选择去香港或者国外接种疫苗。

    关于“疫苗使用安全与否主要责任在哪方面”这一问题,42%的受访者将焦点集中于“政府相关部门监管是否到位”;27%的受访者认为“生产企业的源头是否安全”也很关键;15.6%的受访者觉得“社会各界对疫苗的认知程度很重要”;还有15.4%的受访者表示“接种疫苗的民众永远是弱势群体——知情权缺失,所以也就谈不上‘选择权’”。

    疫苗安全事件发生后,关于对疫苗接种的选择,36%的受访者表示“以后只选择进口疫苗”;“继续信任国产疫苗的整体安全性”的受访者占比仅为28%。

    就“如何才能形成一套安全可靠的疫苗监管体系?”这一问题,认为需要“加强药品在各环节的监管力度,让造假企业无可乘之机”的受访者占比40%;另有31%的受访者建议“探索建立一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监管,形成疫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12.5%的受访者表达了对疫苗监管不乐观的担忧,认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这种恶性事件只能不断历史重演”。

    网友留言:

    奇点_先生:查明不查明的先不说,能不能给出点有实用性的建议,已经注射过疫苗的孩子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应对可能产生的潜在问题呢?!

    钦差特工:既然这次假疫苗不是被检查出来的,而是被举报出来的!那说明质监的检查是无效的,那以前的疫苗合格与否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克鲁伦河之波:垄断,就没有市场,也不会有好产品。这样的中国疫苗,如果不能用市场规律淘汰出局,权力有责任将其驱离赶走。

    ■ 本报记者 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