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17日,时隔一年后,第四届99公益日规则正式在北京发布。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腾讯基金会”)配捐金额达到2亿9999万元,新增1亿元作为支持慈善组织成长基金,并提供超10亿级传播流量+个性化产品+名校培训,并首次推行规则共建机制、准入规则和审查机制更加严格,打造更透明健康的公益生态。 从2015年开始,99公益日逐渐成为公益行业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现象级年度公益盛事。参与人数从205万人次增加到1268万人次,用户捐赠额从1亿元增加到8亿元。但一些新的问题也时常围绕着99公益日,如配捐消耗快、机器刷单、项目筹款比例差异较大、可供企业参与形式单一等。 为此,《公益时报》专访腾讯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懿,解读今年规则的变化。 首次建立共建机制 2018年99公益日首次推出共建机制,成立“99公益日规则委员会”,让关注和参与99公益日的伙伴共建规则。 先后举办思想汇沙龙、线上公开意见征集、规则委员会提案会、规则委员会专业评审会,近80位99公益日的参与者、专家、媒体、律师等参与建言,形成231条建议,充分考虑行业伙伴的提案,评估平台实际产品能力,经过专家的评审与意见,最终形成2018年99公益日规则。 委员会共建方采用公开报名机制利用互联网让更多人参与,并在发展方向合规前提下引入跨界资源,邀约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专家学者、意见领袖、法律界、审计界、媒体界相关专业人士组成共建委员会,参与规则制定。 此次规则提案全部来自于公益机构,尤其是参与99公益日盘面占比较大、行动规模较大的机构。2018年99公益日主体提案来源于49家公益机构,同时在规则制定邀约伙伴对象中也考虑公益行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公开报名邀请相关机构参与。 对于跨界难点,孙懿也坦言,主要在于跨界领袖对于公益的热情很高但对行业的发展和所存在问题了解不够透彻,后续将加强与跨界领袖的的沟通,鼓励他们将自身专业能力结合到99规则的制定中。 新增1亿元非限定性配捐 2018年99公益日腾讯基金会新增1亿元非限定性配捐。 配捐使用方向,由获得配捐的公益慈善类组织统筹用于组织运营与发展等非限定性方向; 配捐规则,统计99公益日三天每天0点到24点的全部数据,分别按照筹款金额(不包含其他配捐金额)、筹款人数(去重:即三天中一个捐赠用户ID只计算一次)、企业配捐配出额三个维度的数据占比进行分配;配捐范围为99公益日三天有公众捐赠,且联动至少一家企业配捐合作的公益慈善类组织;配捐结果将于99公益日结束后3-7个工作日内公布。 孙懿表示,新增1亿元非限定性配捐作为支持公益组织的成长基金,将以筹款金额、筹款人数、企业配捐等标准进行一定比例的激励。另外,1亿元配捐的详细规则正在进行严谨的核算,将于8月第三周通过“腾讯公益伙伴”微信公众号另行发布。 此外,今年99公益日还将推出系列扶持计划,包含资金激励、传播流量、个性化产品、人才培训等立体计划。 配捐轨迹每年增长1亿元 从2015年首届99公益日腾讯配捐资金9999万元开始,从轨迹来看每年增加1个亿。 孙懿表示,腾讯公益的配捐是希望成为撬动更多公益资源的杠杆,期望形成一个固定的日子跟用户一起成为公益的发动机,撬动更多爱心企业和更多用户参与到公益互动中。无论腾讯每年配捐数额多少,愿景都是希望通过更多立体的玩法带动公众和企业一起来配捐,参与公益。 腾讯公益更多是提供更好的互联网组件和资源,让爱心用户和爱心企业支持公益项目,使更多公益项目有足够的发展资源,达到一个发展阶段。 2018年99公益日进入第四个年头,配捐玩法有所调整。公益伙伴在捐赠参与过程中是否拿到配捐由原先固定比例变为随机,当伙伴的一笔捐赠发生后,是否能够成功获得配捐需要等待“机会”,这让获取配捐的预期变成了一种开心的玩法,让伙伴在公益倡导互动中形成公益印象。 正如99公益日一样,现在大多数公益产品没有任何一个参照系。在中国做互联网产品很多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不断尝试和修正。正因为是开创性的项目,对于互联网来讲很多产品没办法制定一个相对核算的数据,99公益日腾讯的配捐也只是一个杠杆,在于能撬动多大的能量。 1分钟内超5次捐赠被判不合规 去年99公益日期间,本报曾刊发《99公益日第二天,诡异的捐赠记录,疑似刷单》一文,报道多个公益项目在1分钟内存在相同ID重复低额捐赠,疑似刷单现象,腾讯方面宣布调查。 2017年10月10日,腾讯公益在其公众微信号“腾讯公益伙伴”上发布调查结果,称99公益日期间疑似“刷单”的异常个人账户共计2.5万个,因“刷单”产生的捐款金额超700万元,获配捐370万。2017年总体用户捐赠金额为8.29亿元,腾讯配捐3亿元,“刷单”约占配捐时段总金额的1%。 是否定性为“刷单”?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懿表示,目前来说,对“刷单”定性可能性不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并非一个公司、一个公益平台和一个公益机构能够定性,而更多的是将公益生态建设得更好。 通过公益生态的贡献者,把规则优化得更好,降低“刷单”意愿,提升“刷单”成本,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刷单”现象产生,99公益日是全民参与的公益事件,腾讯公益作为平台方,将履行好平台的监管责任。 孙懿说,依据2018年99公益日配捐规则调整,推行每天3小时的1:X的随机配比模式,这无疑加高了“刷单”的成本,有可能多次的捐赠配比额度为0,这种“刷单”意义就不大。并且腾讯公益联合多方对公益组织进行数据排查,会将数据形成共享,用方法规避“刷单”行为,尽最大努力控制行为和风险。 孙懿表示,腾讯公益更多的是基于一个平台的监管方存在,2018年99公益日监管将比2017年有所提升。 首先,推行独立审计。根据资金量占比,将对2018年99公益日筹款排名前5位进行独立审计。 其次,根据捐赠量级分档进行抽检审计。按照募款款项,对“1000万元以上”、“500万元~100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50万元~100万元”、“10万元~50万元”的筹款项目分别进行抽检审计。 最后,对于今年新增1亿元的机构配捐资金,建立事后审核发放制度。2018年99公益日结束后,会有三至七个工作日的数据排查期,结束后按规定发放。同时,2018年99公益开始前,将在行业中推动自律公约的签署,拟定行业行动标准,倡导行业各参与方有序竞争,推动99公益日的健康发展。 公益更需要“99”余下的362天 2017年,根据互联网测算,公众平均捐款额度为20元,从捐赠资金上来看已经不再是门槛,如何才能将这20元用于公益,这要建立起基本的信任。 孙懿认为,“指尖行动”其实是一种投票,公众将爱心托付出去,需要验证这颗爱心是值得被托付的,这样才会有持续关注、持续行动,公益才能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公众来讲成本很低,通过碎片化就能完成,这是“指尖公益”的特点。 孙懿觉得,就整个现状来看,数据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一个情况,“指尖公益”的数量还在快速地增长,并鼓励更多公益组织去影响更多的用户。 首先推动公开透明,公益组织与用户建立连接,构建信任是第一步,即便科技发展再快,但人性间的信任才是捐赠的基础;其次,推出更加工具化的产品和服务,让连接更加便捷。 2018年,腾讯公益推出“冷静器”互联网产品,用户捐赠前弹出页面显示公益项目执行情况,待用户思考后再选择是否捐赠。“指尖公益”是用户的主动捐赠行为,希望用户对于公益的更多认识从苦、穷、惨,眼泪止不住就捐赠到更加理性,让用户真正对公益议题形成长久关注,在平台上进行理性的捐赠,从而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 “聚微爱、成浩瀚”要让微小的爱汇聚,并形成一定的合力,任何的公益项目都需要一定的资金量和长期的关注度去解决,这需要平常不断的建设,最核心就是信任,让透明成为信任的第一推动力。 孙懿觉得,未来几年“指尖公益”的成长空间非常大,通过平台和公益组织行动去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就会有着更好的改变,而且这个参与路径也会使公众参与者心情愉悦。公益就应该是一个快乐、轻量化、可持续的过程,“指尖公益”希望做人人可公益的创连者。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