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社会创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公益和商业:同一个扶贫项目的两副面孔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社会创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8年06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公益和商业:同一个扶贫项目的两副面孔

    6月9日至12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妇基会”)品牌项目“母亲健康快车”在青海省共和县、互助县和湟中县等三个深度贫困县展开新一轮活动,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妇女、儿童及当地医院送去义诊、体检及医院现场教学等帮扶和培训服务。

    7月,“母亲健康快车”即将迎来项目的15周年纪念。15年来,从第一辆健康快车到目前衍生出的众多妇幼健康服务,项目突破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17年底,“母亲健康快车”已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投放母亲健康快车2624辆,项目受益人数超过6600万人次,同时配合“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发放救助款9.96亿元,救助贫困“两癌”妇女9.96万人。

    而15年来,另一个趋势也在这一项目上渐显端倪——在为贫困农业人口送去健康服务的同时,也针对这些人群开展助力其生产的商业性服务。

    一边是公益,免费,解决当地百姓因贫困无钱看病的难处;一边是商业,虽然有偿,但进一步打破当地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公益的意味仍然浓郁。

    当一辆快车带着公益与商业的两面属性驶入贫困之所在,接受服务的人群如何看待这样的项目?什么样的商业服务可为贫困人群所接收?公益与商业如何在同一项目中更好地磨合?以“母亲健康快车”此次活动为例,《公益时报》记者分别站在天平的两端,观察这一健康扶贫项目的两副面孔。

    守护深山村寨女性15年的“救命车”

    ■ 本报记者 李庆

    据母亲健康快车办项目负责人透露,中国妇基会想在“母亲健康快车”这个品牌项目15周年的时候,打造一个“母亲健康快车爱心巡诊周”的品牌活动。此次青海是第一站尝试,通过改进和完善,将成为常态化的品牌活动。

    “15年前,最早在健康快车上出生的孩子已成少年。2004年10月21日8时20分,渭南市第一医院‘母亲健康快车’急诊接一名临产孕妇。行至途中宫口已开,接诊医生妇产科主任靳爱华和助产师李维芳当机立断,将‘快车’停在路边,用帘子遮挡车窗,她们跪在车上,紧急接生,8时45分随着婴儿‘哇’的一声啼哭,孕妇顺利生产,母亲欣喜地看着婴儿,连声说‘谢谢、谢谢,孩子是在母亲健康快车上顺利出生的,我们就叫他‘车生’吧。’”

    活动现场,中国妇基会秘书长助理李彩云向记者讲述了15年前发生在健康快车上的事。这样的故事和场景,她已司空见惯。随着“快车”跑的路越来越长、受益者越来越多,她对很多细节依然记忆犹新,但也有很多已散落在模糊的记忆中。

    “我们的第一辆母亲健康快车已经工作了15年,因为车辆使用年限的限制,已经锈迹斑驳退出了服务序列。但是,医院依然为它喷了油漆,院长说他们舍不得让它退休,因为这第一辆车妇产科才慢慢建起来。”李彩云向记者介绍道。

    从2003年正式启动,到2018年,中国妇基会“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已经开展了15年。从第一辆车、第一辆车载医疗设备,到目前衍生出的多类型妇幼健康服务,项目突破了重重困难,一步一步践行着通过公益的力量造福当地妇女儿童的初心。

    为何需要这样一辆“快车”?

    “为了弥补广大偏远地区妇女由于机会不均等造成的资源短缺,促进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合理性,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应运而生。”李彩云回顾了项目启动的背景和初衷。

    15年前,为了配合《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落实,降低我国的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中国妇基会决定重点针对西部的青海、新疆、西藏、内蒙、甘肃、宁夏、四川等12个省份来推动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障工作。

    经调研,中国妇基会认为交通工具是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于是,2003年7月25日,在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母亲健康快车”项目正式启动。

    如何运作这辆公益快车?

    谈及项目的运行模式,李彩云首先向记者描述了“快车”的车辆设计,该车辆属于定制型,根据地形、气候等条件不同,对车辆实行多样化设计,分为转运型救护车、准监护型救护车、监护型救护车、越野型救护车等不同类型。平坦道路上的裸车一般公益定价为12余万每辆,根据资金募捐的情况,会对其进行医疗设备的配备,如超声、妇科急救包、心电图仪等。而针对一些高原地区,像青海、西藏等地势较差的地区,就需要配性能较高的车,公益定价在20万至30万元不等。

    项目的实施主要依托妇联系统、医疗系统来传播孕期保健知识,通过基层妇联发手册宣传,妇幼保健院接到孕产妇的电话后,派司机和妇科医生去患者家中免费将孕产妇接往医院分娩。据李彩云介绍,“快车”项目得到了各方力量的支持,比如政府、妇联、医院、专家、企业、志愿者来协同作战……方方面面的加入,让项目焕发生机。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一套严谨的项目管理方法,由妇联系统进行监管、分配和监督,妇幼保健医院作为直接的执行方,负责对车辆进行维护和保养,专人做记录和方案,分派司机和一名妇产科医生进行出诊。

    李彩云认为,“快车”项目若想具备生命力,兼具可持续性,除了要与社会长期的需求相适应,让妇女儿童群体受益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项目要有完善的监管体系。

    “每季度,医院要统计并上报孕产妇人次、义诊人次、健康普查人次等数据;每年年底,各省妇联根据监管情况整理执行报告及数据信息,进行网站年报数据公示;期间,我们要进行不定期现场督导,每5年,中国妇基会会邀请第三方评估团队对项目进行专业评估,不断完善改进项目运作。同时,远程GPS数据信息化管理可以随时监测车辆运行情况。”李彩云介绍道。

    她还告诉记者,针对车辆的分配他们有几个原则:

    第一,属于西部12省份,争取每县一车,根据步骤由国贫县到省贫县再到普通贫困县;

    第二,中部和中部的少数民族,例如一些革命老区和山区;

    第三,不断更换,有些地区的车由于年代已久,已经需要更换,例如新疆、宁夏等地已属于二次覆盖。

    李彩云认为,“快车”之所以能够多年来持续、有效地服务于有需要的妇女儿童,离不开庞大的专家队伍,“只要门诊可以离开,基本随叫随到。他们不但参与到项目的研讨、方案的把控、科教的录制、基层的探访,而且还为基层医生进行面对面培训,近几年,又开通了网上的微课堂。”

    有目共睹的社会效益

    “母亲健康快车”所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在西部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利的牧区,当地人对快车的认可度非常高,也非常有感情,他们会叫妈妈车、牧民的爱心医疗车等称呼。”李彩云笑言。

    这样的信任来之不易,就像妇幼健康知识的普及一样困难。当“母亲健康快车”第一次开进内蒙古牧区贡格尔嘎查的时候,当地妇女们对“脱衣服检查”这事充满了恐惧。经过项目方和基层干部的努力劝说和解释,才使得她们开始勉强一试。“被迫”很快变为“积极主动”,每次健康快车来巡诊,妇女们都放下手里的活聚集起来排队看医生。

    有推动者、坚持者,才能看到一点一滴的变化。梳理15年来项目覆盖地的变化,李彩云认为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正在凸显:

    第一个方面,对于受益地区妇女儿童来说,通过“母亲健康快车”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村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了妇女病普查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的效率,降低了部分患者的就医成本。

    第二个方面,对于项目执行医疗机构来说,“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为其带来的不仅是开展业务的便利,并且通过项目实施提升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更重要的增强了公信力,密切了医患关系。

    第三个方面,对妇联和卫生部门来说,通过“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实施锻炼了一批服务妇女儿童的基层干部,提升了服务意识,增强了专业服务能力。

    第四个方面,对受益地区来说,“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不仅有利于提高当地的医疗卫生水平,而且通过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维护妇女权益的落实,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为实施地区实现“两纲”的要求,增进社会安定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妇女很喜欢母亲健康快车,尤其是亲切称之为妈妈车。

    下一个五年规划

    “维护一个品牌项目的常青不衰,就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妇女的需求不断创新。”李彩云强调说,今年正值“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实施15周年,我们正在讨论制定未来五年(2018-2022)项目发展战略规划。通过创新“母亲健康快车”公益项目运作模式,完善项目管理,丰富项目内容,发挥资源聚合效应,为更多的妇女和母亲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健康服务。

    李彩云表示,在接下来的五年计划中,中国妇基会将着重开展心理健康、精准扶贫、两癌筛查及救助、车辆升级等方面工作,让“母亲健康快车”行驶得更远更平稳。“例如,我们正在开发了一款专门针对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的车,每辆近60万元,计划于今年在新疆投放1辆。”她说,具体项目发展战略规划将待第三方评估报告完成后对外公布。

    来自中国妇基会的官方统计显示,经过近十五年的努力,妇基会凭借项目投放的持续增长、管理的规范透明、组织的科学严密、运作的创新务实,使“母亲健康快车”项目的实施规模和受益人群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底已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投放母亲健康快车2624辆,受益人数超过6600万人次。同时配合开展“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自2011年至2017年5月底共发放救助款9.96亿元,救助贫困“两癌”妇女9.96万人。

    “15年来,第一辆‘快车’走了612987公里,可绕地球15圈。见证了8654名宝宝的诞生,为8654个偏远家庭带来希望。救助了52143名妈妈,守护在深山村寨每一名女性身边。还将有更多的母亲健康快车,奔跑在高原、山地、丘陵、沙漠。为了贫困地区的妈妈,将开启下一个15年。”李彩云感慨道。

    纯商业还是纯公益? 小额信贷注定两者难解难分

    ■ 本报记者 张龙蛟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

    6月11日上午,小寺村综合服务中心门前热闹非凡,广播中播放着的《青藏高原》荡漾在整个小广场上。土族妇女们盛装而出,穿着节日服装早早地赶到现场。年长的阿爹阿妈们或牵着孙辈,或结伴而行,也都赶来现场,排队等候工作人员帮他们免费测量血压和血糖。

    这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小寺村村委会广场,是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和农信”)“慢病管理”倡议活动的现场,也是今年“母亲健康快车·爱心巡诊周”公益活动的重要一站。

    在此之前的6月9日,同样是在青海,刚刚举行了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女医师协会、青海省妇联、青海省卫生计生委共同主办,中和农信协办的“母亲健康快车·爱心巡诊周”活动启动仪式,该仪式也宣告着中和农信“她计划”健康主题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青海省妇联以及中和农信的相关领导与医学专家共同出席了启动仪式。

    作为本次活动的唯一的企业参与方,中和农信格外引人注目,其副总裁苏配柚在活动现场致辞。苏配柚表示,作为农村出身的自己曾经历和感受到三种最心酸的事情。一是农村的孩子上不起学,甚至无学可上;二是贫困农户想发展生产,但无启动资金;三是当一个贫困的农户遭遇疾病,却因为各种条件限制,而得不到及时救治。苏配柚指出,这些令人心酸的事情时至今日仍在发生着。同时他也谈道,目前众多的非政府组织、公益慈善机构等也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代表的希望工程有力推动了农村偏远地区孩子“上学难”问题的解决;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信贷项目(即中和农信的前身)致力于解决农户“用钱难”的问题;而有15年历史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对于改善偏远地区的“看病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业的导向:

    解决了某些公益问题

    中和农信由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项目部改制而来,是一家专注农村市场的小微金融机构,其主要宗旨是为那些不能充分享受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农村中低收入群体,量身定制小微信贷、保险、理财、电商等多方位服务。目前,除了中国扶贫基金会以外,蚂蚁金服、国际金融公司(IFC)、红杉资本以及天天向上等机构在该公司中均占有重要股份。据了解,目前中和农信正在努力向市场化和商业化方向转型。

    商业领域一般强调如何确保商业回报,对中和农信来说,如何降低风险,确保贷款人的还款能力是确保其商业回报的重要前提。据了解,除了放款前运用机构内部的一套风险审核机制预估项目风险,中和农信最主要的还是依靠当地的信贷员来确保贷款农户具有还款能力。

    一名信贷员可以做什么?了解客户情况、办理贷款、收回贷款。由于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特殊性,中和农信为了确保农户具有还款能力,常常还需要信贷员给农户提供生产建议、连接资源给农户提供生产技术、帮助农户联系医院治疗疾病、调节婚姻关系以降低农村妇女离婚率、帮助失业农户介绍工作……在此,商业化导向的过程却带来了部分农户的脱贫致富,帮助解决了一些扶贫减贫问题。

    当谈及为何这些农户不通过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寻求资金帮助时,中和农信青海省互助分支负责人马长延介绍,中和农信的目标群体一般是农村的无抵押的中低收入群体,其中农村妇女占比高达72.7%(数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5月31号),这些群体一般较难通过银行等传统正规融资渠道快速获得资金支持,无法改变贫困的现实。中和农信的小额信贷业务是对银行模式的一种补充,放款迅速,且100%无抵押,不仅帮助农户解决了用钱的燃眉之急,帮助其发展生产,真正实现脱贫致富,而且也改变了当地传统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的态度。

    公益的活动:

    间接收获商业回报

    6月9日,由中和农信协办的“母亲健康快车·爱心巡诊周”公益活动在青海举行活动启动仪式。同时,该仪式也宣告着中和农信“她计划”健康主题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在“她计划”健康季中,中和农信面向其项目所覆盖的300多个县域的所有农户提出“慢病管理倡议”,号召农户养成定时测量血压和血糖的习惯,并为其在青海互助的分支机构配送了血压和血糖仪,使农户可以不用去医院,只要到其分支机构办公室即可免费测量血压和血糖。

    6月11日在小寺村村委会广场举办的中和农信“慢病管理”倡议活动也是此次“她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场活动开始后不久,家住互助五十镇拉日村的董才什姐前来免费体验血压和血糖检测。据介绍,董才什姐一家是国家精准扶贫贫困户,她家在几年前由于其丈夫脑梗塞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并留下了一大笔债务而陷入贫困。面对一家老弱病幼,年过四十的董才什姐默默地撑起重担,在中和农信贷款4万元并得到相应技术指导后开始自己种植药材,一家人的生活也由此逐渐地走出困境。在“慢病管理”倡议活动现场,董才什姐谈道,如果早日知道慢病管理,自己丈夫也许就不会得脑梗塞。自己和周围的人总拿小病不当病,其实“身体早晚是要来讨债的!”“以后中和农信不只是来借款,还可以常来帮我们测血糖量血压。”

    在活动现场,除了免费检测血糖、血压的地方等满了想要体验的人们,不远处的中和农信小额信贷临时咨询点,也陆陆续续围满了前来参加活动的乡亲。

    商业与公益:

    单选题还是多选题

    谈及小额信贷行业的商业性与公益性,中和农信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国内的小额信贷都是从国际上传入的,借鉴的是孟加拉的尤努斯(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的一套理论。从国际惯例来讲,小额信贷天然就有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双重标准。”

    她谈道:“其实在国际上,小额信贷指的都是公益性的小额信贷,服务的都是这些贫困的中低收入的农户。针对这些中低收入的农户,你(小额信贷机构)要是为了你的运转正常,你就需要帮助他们提升致富的能力。提升致富的能力是综合方面的,比如说大病返贫,那我们就要关注他们的健康。此外,还有金融服务全方位的一些事情,比如技术培训,比如种蘑菇,我们都会在农户有需要的时候,或者我们自己给他们说,或者我们请相关的农技所、农机站或者是税务局的人来给他们讲一讲。其实都是为了让他们顺畅地发展,也是让我们的资金顺利地回流。小额信贷的模式设计里边就是有天生地要注意提升农户的综合实力这样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