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社会创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地方实践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社会创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8年06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地方实践

    6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基地”揭牌,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将与北京市房山区委社会工委正式展开基地共建合作。

    据北京市房山区委社会工委书记、区社会办主任于瑞林透露,今年,房山区将重点在资金、人才、场地这三个硬件的筹备上有所突破,在已搭建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基础上,再投入一笔钱,培养一支队伍,力争把北京市心理服务培训实践基地建在房山。

    于瑞林强调,房山区在“十三五”社会治理规划当中,特别地把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写了进去,而且还在中期修改中进一步加大了“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比重。从房山区委到区政府,对构建心理服务体系、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都非常重视。今年,房山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有一个特殊的政策叫“上不封顶”,即不限定资金的额度。“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在寻找合适的项目。”于瑞林强调。

    房山区为何如此重视心理服务工作?具体又会怎么做呢?

    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据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主任、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秘书长龙斯钊介绍,今年4月29日,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联合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在西安发布了一个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其中显示当前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有73.6%,有心理疾病的有16.1%,心理健康的仅10.3%。

    对比2011年和2016年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做的全市居民心理状况的调查,也发现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

    实际上,心理问题是很普遍地存在于大众身上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上80%的人在人生不同阶段都会经历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房山区春燕社会工作事务所负责人班春燕表示。

    房山区春燕社会工作事务所成立于2014年,由5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心理专业的大学生组成,他们以专业社工方法结合心理服务技术为特色,为需要帮助的群体和个人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救助服务,是房山区唯一的五A级社工事务所。

    班春燕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指出,心理问题不可怕,可怕在于它的隐秘性。她说:“现在我们大众对于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这些概念混淆,会导致一些一般性心理问题在早期不能被识别,得到有效干预,长期挤压变成心理疾病,甚至精神障碍。”

    “年轻人天天看手机玩游戏、刷视频,并沉迷在其中,无法自拔,这都是问题。个人认为,现在越来越应该有心理服务介入,好多问题都是积累而成的,必须要通过心理疏导和实践上引导转变青年人的观念。”于瑞林也强调。

    开展心理健康普查

    据于瑞林介绍,今年房山区将通过春燕社会工作事务所或者其他机构,以及申请建设的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实践基地,计划启动对房山区的社区百姓,尤其是领导干部、教师、医生这些职业人员入手先做心理健康普查。

    “假如我们把房山区的社区百姓心理健康普查都做出来了,形成心理健康数据库,提供给区委区政府,在很多重大决策上包括拆迁征地等方面,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了解不同人群的思想认识趋向,再加以科学的运用,对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非常重要的。”于瑞林强调。

    “心理服务工作是预防大于治疗。据以往个案研究统计,有心理障碍程度才来治疗的服务对象达到95%以上。所以我们在社区主要开展的是前置性服务,在社区建设心理服务站,以站点为依托帮助社区搭建心理服务平台,构建一个‘3+3’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具体指从心理服务的网络团队的搭建到培养,包括面向健康人群的心理宣教,到一般性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最后到研究性心理问题的预警和转接的服务。”班春燕表示。

    需要多方联动

    一个心理问题的产生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更多是社会的问题,所以不能仅仅对这个人的认知、个人情绪的心理进行干预,也需要社会的理念对他所在的社会生态系统进行干预,对他的社会关系进行修复和重建。因此,心理服务工作需要多方联动。

    曾经的一个失败案例让班春燕印象深刻:

    “之前接到过学校转过来的一个初二男生的个案,这个孩子因为打骂老师、父母,被转接到我们的机构。前期信息收集过程当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孩子在其老师和家长的评价中非常低,‘人渣’这个词是他母亲对他的描述。接触过程很难,我们也一直坚持‘非批判’,以对他完全接纳的态度和他做工作。我们发现这个孩子有非常大的心理创伤,他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被虐待,并被威胁不能告诉家长,在寄宿学校又受到了校园霸凌,他向老师和家长求助无果。长期积压的心理情绪,使他去报复老师、报复家长、报复社会。我们在做这个孩子心理辅导过程当中,更多要做他父母的工作。为什么失败?就是失败在和他父母的沟通上。父母的认识非常固化,他们觉得我让你帮助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在我这儿浪费时间。多次沟通未果,他直接带着这个孩子和我们机构断了联系。当时孩子已经产生了变化,转变他的态度愿意,当时改变的时候折在了父母身上。”

    “一个人心理问题真的不仅仅是与个人有关,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一个家庭、父母、学校,甚至包括他同类群体、社区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搭建起一个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环境,才能给青少年有健康成长的氛围。”班春燕强调。

    政策推动、多方联动

    如何才能推动社会心理服务的联动呢?龙斯钊认为,要政策推动、多方联动。

    “在政策推动方面,十九大召开以后,我们组织了一个联合调研组和文件起草组,着手起草关于加强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当前要紧的是先把工作做出来,实践做的好,中央文件下来,我们做一些北京创新、北京模式。”龙斯钊表示。

    多方联动方面,龙斯钊表示,首先,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想在市级层面建立一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联席会议制,定期会商全市的社会心理工作,形成合力。

    其次,要上下联动,市里面动,基层没动也不行,所以通过文件的形式要求从区到乡镇也要建立联席机制工作机制。

    最后,是社会力量的互联互通。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服务的形式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参与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包括资源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建设。

    ■ 本报记者 于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