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 卢磊/文 多元共治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策略和机制。社区服务项目化运作则为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协作创造了难得的载体和平台,也使得社区治理创新找到了具体抓手,有效地激发了社区建设的参与活力,实现了社区居民从问题提出者到主动建言者再到行动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在社区服务项目化运作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应明确和瞄准具体的发展目标及其对应的行动策略,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以项目化方式催生源自居民智慧且切实可行的社区问题解决方案。每次社区服务项目大赛都会直接催生了一些社区问题甚至治理难题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涵盖了环境治理、邻里互助、特殊群体关怀、便民服务、社区文化等各个方面,并最终以项目化的方式呈现和落地。这些解决方案大都能够获得基本的资助,并经过专业社会组织和街道枢纽平台的陪伴支持和社区居委会的协同配合,绝大部分项目达到了预期成效,同时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因而,这些项目中的具体做法和方法较为接地气。虽不是高大上的专业性较强的解决方案,但它们有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实在而有效。 其二,以全景视角培育和发展社区居民领袖和社区社会组织。依托社区微创投、小微项目大赛等平台,在社区公益项目设计、实施、总结等各个阶段提供全方位的能力建设,充分挖掘培育社区居民领袖并以此聚合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社区居民,逐步形成居民自发组建的社区社会组织,实现社区居民自治互助的组织化。每支获得支持的项目团队都会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通过项目工作获得不断发展,策划和开展社区公益项目的能力水平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与此同时,也使他们重新开始定位自己在社区中的角色和价值,为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奠定了人才基础。人才是社区治理持续发力的基础和核心,社区社会组织是基层社区治理的内生力量。 其三,以渐进式嵌入策略助力社区工作者回归本位和转变服务理念与方法。在基层社区治理创新中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站是主要的利益相关方,它们是社区服务和管理的重要主体因此,在以项目化方式推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对于社区工作者的关注、引入和支持是较为关键的一步。以设立社区协调员的方式,引入社区基层力量持续陪伴和支持相应社区小微项目是较为成功的做法,其赋予社区工作者一定的权责,也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的作为空间。同时,全过程式的能力建设和系列培训既能够助力社区工作者有效监测和支持居民社区小微项目,同时能够积极引导社区工作者转变服务理念和增强其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其四,以发展性视野探索建立社区自助、互助和自治机制。社区微创投、小微项目大赛等创新和拓展了社区内外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单位和社会组织主动发现社区需求,自己探寻解决方案,并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赛方式获得资源支持。社区居民及其自组织有着不可估量的内在潜能量,再加上专业社会组织和街道枢纽平台的增能助力,已开始逐步建立起根植于社区的“自我解决”机制,真正地提升了社区自治水平和管理质量。 (本文为大连市兴华街道“益互联枢纽平台发展规划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