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由于近几年徒步越野活动的兴起,人们开始走进大山、接触大自然,但环保意识的缺失致使随手丢弃的塑料瓶、塑料袋等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再加上这些稍稍远离城市的山区和景点由于面积广大而无人清理,往往成为了城市环境治理的死角。 为此,于2013年成立的超越户外俱乐部提出了“把白色垃圾带出大山”的口号,通过进入社区、学校等各种形式,带领俱乐部会员和社区居民一起捡拾北京周边山区的白色垃圾,还青山一片净土。这使得户外运动再次进入了公益领域的视野,也激起了我们对于户外运动与绿色公益结合的关注和思考。 从户外健身到“青山行动” 超越户外(以下简称“超越”)是宣传环保理念的倡导型环境NGO,它以“健康、绿色、平等、互助”为理念,倡导队员在健身的同时提升环保意识、践行环保行动、宣传环保理念、传播环保文化。 超越由刘松林及其好友高如钢共同创立于2013年,2014年注册为民间非营利性公益组织。转型为非营利组织之后,超越遇到了新的难题。原先超越作为健身俱乐部,主要的发展重点在于增强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活动质量,而现在超越面临更多的是组织内部运营管理的问题。这期间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人手不足、人才极度紧缺;第二个难题则是几乎所有NGO最初发展都面临的问题:缺乏资金。作为拥有近百名成员的民营组织,超越除了延续原有的“AA”传统外,也不得不思考利用其他方式和渠道融入更多的活动资金。 为此,超越尝试向北京市石景区申报政府购买服务,创立超越户外公益行——绿水青山环保行动(简称“青山行动”)品牌项目,旨在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的传播效应,通过制作将白色垃圾带出大山的专题宣传片等方式,推广超越户外理念,推动越来越多的徒步爱好者将白色垃圾带出大山。项目的申报很顺利,超越拿到了政府6万元的资金赞助,拿出一部分作为活动经费后,紧接着便开始创建了超越自己的公众号。 而当时的公众号运营也是捉襟见肘。“当年我们公众号(运营)只有一个人,我想发点东西还得等他有时间才行。”刘松林说,“我们经历了不少成长的痛苦,这也算是其中的一些无奈吧。” 为解决这两大难题,超越在“招兵买马”上花了不少力气。原先为保证社交质量而默认只有熟人能进的俱乐部微信群里,开始出现了陌生的面孔。“新鲜血液”的融入让超越的发展越来越顺利,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其中。 2015年,超越从新加入者中收获了几员“大将”,使得超越的管理质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超越也形成了特有的组织结构。超越设有两名理事长,刘松林任“总队长”,高如钢任“法人”;理事长下设秘书长,秘书长下还设有四个管理组,分别是财务组、活动保障组、项目管理组和宣传组。 这两年里,超越的“青山行动”项目也一直在发展创新,以不断丰富原有的活动内容。发展至今,超越户外“青山活动”已包括三个子项目,分别为“把白色垃圾带出大山”绿色环保活动、绿色环保进校园活动和绿色环保进社区活动。 为增强民众参与度,建立广泛的社会基础,超越一方面大量动员社区居民、学生和普通民众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活动,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参与;另一方面它还带动了石景山地区以及城六区的众多环保人士加入,从而形成专业化的支持体系与良好的社会公信基础。除此之外,超越还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比如与“越野一族”和“甲虫俱乐部”合作举办“99重阳敬老活动”。 在社会效益方面,超越的工作成果也十分显著。自超越户外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走以大山为导向的绿色路线,分别在秀美的翠微山、悠远的京西古道、雄伟的鹫峰和灵山、奇险的水泉沟举行了捡拾白色垃圾的环保活动40余次。超越户外还积极投身其他公益活动,2014年捐赠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区孟家中学2套音响设备、1800本图书和210套校服。 截至目前,超越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自愿参与,没有专职人员,也没有薪水酬劳,成员的自我激励和奉献精神是全部的工作动力。在超越“健康、绿色、平等、互助”的理念引导下,其内部成员形成了互帮互助、彼此奉献的良好文化氛围,也由此增强了组织内部的凝聚力。 独具特色的“八字方针” 超越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健康、绿色、平等、互助”的八字方针,寓意为通过运动拥有健康的身体;通过参与获得绿色的生活;通过公益感奉献的快乐;俱乐部成员之间人人平等,提倡在生活、工作中的互助关系。随着实际活动的开展,“健康、绿色、平等、互助”八字方针逐渐引入了新的内容和新的理念,开始有了全新的诠释。 首先,“健康”不再仅指健康的出行方式,现在更多地扩展到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超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爬山归来的那顿午餐,不许饮酒抽烟,忌食辛辣油腻,力求将健康的生活方式贯彻到组织活动的方方面面。 其次,“绿色”理念也有了新变化。原来超越秉承的绿色理念与一般结社出游常说的那句标语无异: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欢乐,什么都别带走。但发展到后来,超越除了欢乐,还要带走大山里的垃圾,不但带走自己的垃圾,还要把别人的垃圾也一起背出大山。“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甚至超出了我最初对超越的预期。”刘松林说,“在爬山的过程当中我发现,队员们不光在捡自己的垃圾,他们还捡别人的,我发现了这个现象,是他们在教育我。”透过这个偶然的现象,刘松林看到了超越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也由此推出了“青山行动”项目。 再者,“平等”。超越的大部分成员都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平时生活在体制森严的单位中,上下级之间常以“张总”“王经理”等职务名互称。而为了摆脱这种职务称呼方式带来的距离感,超越要求成员之间不互称职务而只互称微信名。超越的成员平时主要通过微信作为媒介进行沟通,见面时也互称微信名,能够迅速地拉近彼此的距离。到后来,“平等”也渗入到组织管理之中,超越章程规定,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群管理的权利,都可以参与到超越的建设中来。超越鼓励成员自由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也为每个人提供同等地发展和展示的机会。 最后,“互助”理念的变化是最深刻也最深入人心的。一开始提出的“互助”,也就是平时登山时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后来渐渐被深化至生活和事业等全方面的互帮互助。为深化“互助”精神,超越还设立了“超越者联盟”,为组织中拥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企业家和正在奋力拼搏的创业“小白”搭建一个互助交流的平台。这种基于奉献精神的“互助”模式,大大增强了组织成员的内部凝聚力。 未来展望 首先,专注打造品牌项目。超越近几年一直在专注于打造“青山行动”项目,经过多年实践积累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刘松林表示,未来希望能集中精力把这个项目做好做精,而不是一昧地寻求承办活动的数量和组织规模的扩张。 其次,借助多方渠道获得资源。超越与政府保持良好的联系,与企业积极合作,并邀请社会精英加入其中,使得组织内部形成了专业化的支持体系与良好的社会公信基础。 再次,扩大宣传目标人群。提到超越的社会效益,刘松林语重心长地说:“十个超越、百个超越,也捡不完山里的垃圾。但是我们在传递一种环保的理念。”比起社会效益,超越更加注重的是环保理念的传播,让更多的人看到超越,以此唤醒更多人的环保公德心和环保参与意识。 目前超越正在筹划“快乐星期日”项目,希望走进写字楼,走入成百上千家的企业,去宣传绿色公益的理念,并倡导更多人加入绿色公益的行业里来,以此进一步扩大环保理念的宣传目标人群。 结语 第一,超越目前存在的最大挑战在于缺乏活动资金、缺少专职人员。超越处理这一问题的方式是实行一岗多人的轮班制,分散任务的难度,延长任务的完成期限。刘松林也表示,如果以后资金充足的话,会考虑招聘专职人员。 第二,户外活动与公益的结合还是一种全新的探索,总的来看,超越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建立一套成熟的“户外活动+公益”模式。户外活动如何和公益更好地结合,这不但是我们至今仍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超越未来发展必定要面临的问题。 第三,如何把握多元化活动内容与专业性的张力,也是超越这一类NGO在发展中必将思考的问题。超越户外从事了很多与环保有关的活动,但未参与者看不到关于项目的系统评估报告,也无法了解这些活动举办的实际效果如何。作为一个仅靠志愿者维持运行的机构,如何在从事多元化环保倡导的同时,保持自身的专业性,也是超越目前存在的重要张力。当然,目前的很多社会组织都存在这一问题,更是整个行业需要反思的。究竟是为了生存而不断做各种项目,还是专注在一个点上取得突破?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后者取得了成功。 (据公益慈善学园) ■ 李健 杨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