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年来,“推动行业联合发展”、“打造公益联盟”已成为公益领域趋势,不少机构和公益人士在积极探索推动行业联合。这种集合影响力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打破公益领域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有益尝试。对于草根或年轻的公益机构来说,这种跨界联合平台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5月底,中华儿慈会宣布启动E公益联盟,希望通过提供互联网公益平台、筹资培训、筹资产品和方案设计传播等系统性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100个最优质的儿童公益项目,依托自身在互联网筹款等方面的丰厚经验,打造互联网筹资E时代。这是国内大型公募基金会开放自身资源和平台、促进行业发展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已有一些基于不同诉求诞生的公益联合体或平台,比如中国好公益平台、行动者联盟、中国乡村儿童联合公益以及不久前成立的创投公益联盟等。不同形式的公益集群在不同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公益行业规模化发展。但另一方面,联合发展如何才能避免流于形式,也是很多公益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从一家之力到强强联合 据中华儿慈会平台运营部高级主管、E公益联盟负责人马小艳介绍,E公益联盟将从不同层面为广大非公募类NGO的公益项目提供募款平台及传播支持,并通过过程与结果管理,提升更多NGO的项目设计与管理、善款预算与执行、网络筹款等能力。联盟首批专家团队包括互联网筹资专家、项目管理专家、传播专家、企业筹资专家、志愿者管理专家、财务专家等。根据不同情况,平台还将继续扩充专家团队规模。 互联网筹款一直是中华儿慈会的强项。2015年,该基金会互联网筹款第一次超过其他渠道,达到62%,且2015年互联网筹款比2014年增加了400%。此后,其互联网筹款额连年增长,在近三年的99公益日中表现尤为突出。成立E公益联盟则是希望分享基金会在这方面的优势,提高其他小型儿童类公益机构的筹款能力。 “我们一直在向社会传达一种开放的理念,即无论是公募资源还是平台或资质,都应该和整个行业共享。”中华儿慈会副秘书长姜莹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单是共享公募资质,更深入层次的共享还涉及管理思维、资源匹配以及渠道的开拓等。我们希望分享自身的经验和优势,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助力公益组织尤其是草根NGO的发展,让他们少走弯路。这是我们谈联合时想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 与E公益联盟的运作模式不同,由南都公益基金会、阿拉善SEE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壹基金等16家机构联合共建的“中国好公益平台”更像是公益领域的一次强强联合。平台成立之初就设置了三大目标:促进针对真实社会需求的公益产品的规模化;提升民间公益组织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夯实公益信任体系,成为公众寻找可信赖公益产品的窗口。 截至2018年5月,好公益平台累计遴选了53款优质公益产品(其中因为规模化成效不够理想、产权调整等原因,有5款产品退出平台,目前共有产品48款)。该平台为这些公益产品提供品牌认证、规模化相关专题培训、一对一咨询、推广渠道、品牌传播、资源链接以及学习经费资助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平台还引入了“赛马机制”,为规模化效果良好的机构(数量上扩张50家)提供一年20万元的奖励性资助,帮助这些机构在实现规模化的同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成效。 以“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为例。最初加入平台时只有六家公益组织开展该项目,通过路演等渠道推广,现在全国共有160多家公益组织在开展此项目。该项目发起人贺永强还当选为2017年度CCTV慈善人物。此外,好公益平台及时协助团队对接了致力于社会影响力投资的顺德双创基金会,为该项目提供了70万元的社会企业转型探索资助,接下来还将为他们提供更高额度的天使轮投资。 从公益集群到跨界参与 近年来,由媒体人、明星名人、专家学者及志愿者等联合发起的公益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大多是在充分了解、分析社会痛点的基础上产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问题。而基于共同的关注对象,这些项目联合起来能够系统地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 比如,中国乡村儿童联合公益(以下简称“联合公益”)实质上就是一个公益集群,目前共有乡村儿童、乡村环境、乡村经济和乡村人力四个版块。具体而言,联合公益目前共有7个乡村儿童公益项目,包括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病医保、暖流计划、儿童防侵、会飞的盒子、拾穗行动;两个乡村生态项目,即让候鸟飞和中国水安全;一个社会企业,即e农春天;一家培训机构,即青螺学堂。 这些项目一方面能够提升乡村儿童在营养、医疗、物质和安全等方面的福利,同时还能够支持孩子的父母顺利销售农产品进而提升收入。此外,通过培训县域年轻公益力量自我成长,联合公益也能够推动乡村实现有尊严地发展。 当然,在公益联合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4月,由盛世投资、松禾资本、首钢基金等20余家国内优秀创投机构发起的创投公益联盟正式宣布成立。据创投公益联盟理事长、盛世投资董事长姜明明介绍,一方面,创投公益联盟将致力于用公益的方式扶持创新创业;另一方面,联盟将用跨界的资源进行专业化的探索,支持有助于精准扶贫、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进步与发展的公益活动。 创投公益联盟是国内创投界在公益行业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也充分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相信其也能够为公益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事实上,在此之前行业内已经出现涉及范围更加广泛的跨界公益联盟。 2016年6月,由凤凰公益发起的“行动者联盟”正式启动,希望为公益界、创意界、明星艺人、企业等各方搭建互助合作的公益活动平台,打通各界壁垒,共同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凤凰网每年还将通过线上传播、线下活动等方式推出联盟成员重点合作项目。 从性质上来看,“行动者联盟”其实是一个沟通联结各方的桥梁:通过这个平台,明星艺人可以找到喜欢的公益项目;企业可以资助与其社会责任契合的公益项目;创意界人士可以参与公益项目的设计;公益组织可以得到更多传播资源和企业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凤凰网自身的媒体平台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现,这也是其能够吸引各界力量加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行业联合发展的趋势,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表示,公益在本质上就要求跨行业合作,从最核心的利益相关方来看,涉及受益对象、捐赠方、专业公益机构等直接利益相关方;而公益行业内部也需要协作分工才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如有人负责募捐,有人负责一线服务等,这都需要大家联合起来。“对于复杂的社会问题,一家组织是很难满足所有需求的,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如何才能实现真正联合 在彭艳妮看来,随着中国公益行业的快速发展,公益产品化、规模化已经逐渐成为行业的共识。在中国好公益平台一年半的实践中,他们也切实感受到了行业发生的变化。 一方面,公益行业更加重视对品牌项目的打造,尤其是地方政府和一些正在谋求改革和快速成长的组织都在转变发展策略,采取规模化方式,谋求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对于希望推动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而言,面对每年新增的5万家社会组织,好公益平台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促进本地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的“捷径”:平台将优质的公益产品带到当地,让当地社会组织“在干中学”,在保障服务质量和资金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提升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实现数量和质量双增长。 此外,好公益平台上出现了一批标杆品牌产品,如爷爷奶奶一堂课、女童保护等,这些优质公益项目借力好公益平台,迅速被行业和社会公众所了解和认识。他们提供了本土规模化的样本和快速发展的创新经验,这些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公益产品组合化的概念越来越被行业接受。比如,推动基于县域、街道、社区的一线组织引入多个公益产品的组合方案,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一线研发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还能发挥他们地域资源协调能力优势,这也是公益联合在基层的成功经验。 不过,在行业联合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人表示担忧:当加入公益联合体的机构越来越多时,如何才能有效协调各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 姜莹表示,公益联合需要设定一个非常清晰的发展目标,她说:“就E公益联盟来说,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希望能够更多地赋能草根公益组织,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定制化服务,把自己探索和积累的一些资源分享给更多的合作伙伴,为他们提供一个真正的成长平台。” 而一些草根或小型公益机构寻求加入类似的公益平台,其自身也是有着明确的诉求和目标。 武汉爱特特殊儿童教育培训中心是一家从事特殊儿童康复和教育的机构,成立已有十几年时间。该机构创始人胡弘对记者表示,在特殊儿童康复和教育领域,机构已经做得非常扎实也很专业,但社会倡导、公众动员及资源整合等并不是他们的强项。“要从一个专业的人转型成为一个真正的公益人,需要掌握更多的东西。我们希望通过加入E公益联盟这样的平台弥补自身的不足。” 可以说,行业自身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更多联合平台的出现。但在彭艳妮看来,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发展而不是流于形式,至少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参与各方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一致;二是合作中各方都要为对方提供价值。“联合的目标是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让更大范围的服务对象受益,并为其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实际操作中,联合是基于专业和优劣势的互补,各尽其能。联合一定是双方甚至多方都获益的。” ■ 本报记者 皮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