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专题
   第16版:专题
民生银行举办特殊画展助力自闭症群体
《社会力量参与一线救灾行动指南》发布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专题

新闻内容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社会力量参与一线救灾行动指南》发布

    《指南》的发布将鼓励更多社会组织加入救灾行动中来

    2017年12月28日,《社会力量参与一线救灾行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北京发布,民间救灾有了行动共识。

    近年来,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热情持续高涨,逐渐发展成长为救灾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应对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组织灵活、服务多样的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活动不规范的现象,影响了救灾工作效率。

    为健全社会力量一线救灾工作机制,促进协调社会力量高效有序参与救灾工作,在民政部救灾司指导下,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16家国内相关具有救灾宗旨的基金会、救援救助类社会组织和有关高等院校共同制定了《指南》。

    社会力量加入灾害救援

    近十年间,大量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灾害救援,发挥重要作用。民间救援力量已经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工作不可或缺的一员。同时,也体现出中国社会在灾难面前的强大凝聚力,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

    2008年汶川地震,民间救援力量首次在国内崭露头角,刚刚成立不到一年,号称为中国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蓝天救援队”参与到紧急救援中,出色地完成了救援任务,赢得公众赞誉。

    民间救援力量在汶川地震中的出色表现,使得各种民间救援力量相继出现。但在历次灾害救援中也有一些不经报备、不听指挥的民间救援队,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众对民间救援的信赖。

    如今,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民间救援力量也日益成熟,有若干个具有相同属性的平台型、枢纽型组织出现——“壹基金救援联盟”“基金会救灾协调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人道救援网络”“中国慈善联合会救灾委员会”等各种救援平台相继成立。

    作用受到政府肯定

    民间力量在灾害救援中的作用也逐步受到了政府的肯定。

    2015年10月8日,民政部制定印发了《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在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提出,要制定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工作预案和操作规程。

    201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指出,要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坚持鼓励支持、引导规范、效率优先、自愿自助原则,研究制定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相关政策法规、行业标准、行为准则,搭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的协调服务平台和信息导向平台。

    2016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一系列政策法规出台及试点,均是从政府部门的视角,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与此同时,从社会组织视角,在加强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外,如何有效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与政府相关政策进行有效对接,完善社会组织自身在相关政策中的角色定位,成为当前急需推进的工作。

    5大原则 18条指南

    灾害救援是在特殊情况、特定环境、特别时期开展的特殊工作,高效有序规范是救灾工作的核心要求和基本原则。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迫切需要加强专业性建设,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提升专业能力,推动形成社会力量有序有效参与救灾的行动共识。

    为此,中国扶贫基金会牵头,联合多家社会组织、平台机构和研究机构,集中各方的智慧和经验,共同起草制定了《指南》。《指南》的发布,有利于促进社会力量面对灾害救援,既能做到积极响应,自发、自觉,又能做到规范行动,自律、自治,对于提升社会救灾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总结了近年来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炼出5条基本原则和18条具体行动指南。

    基本原则,一是定位准确,有序参与。社会力量作为政府救灾的补充力量,应在政府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下有序参与救灾工作。

    二是理性救灾,量力而行。不做超出社会力量自身能力及对灾区无实质性帮助的事。

    三是属地为主,效率优先。以属地救援力量为主,不盲目前往灾区;以抢救生命为第一目标,提升一线救灾效率。

    四是需求为本,尊重生命。遵循灾区需求,尊重受灾地区文化、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充分尊重和保护受援人的权利和尊严。

    五是严格自律,有效规范。践行人道主义精神,行动信息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质询和监督。

    18条行动指南包含了应急准备、启动响应、救灾行动、结项撤离、信息传播发布等5个阶段的关键性流程和措施,指导帮助相关社会组织完善自身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更加有效有序参与救灾工作。

    目前,该《指南》已向社会组织开放,旨在通过《指南》的发布和推广,动员和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作为《指南》联合发起单位加入进来,在《指南》(2017版)基础上,共同讨论不断完善《指南》相关内容。并以《指南》为契机,在民政部救灾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共同研究草拟社会组织参与救灾工作的各项具体操作手册,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救灾能力建设,提升社会力量参与一线救灾能力。

    ■ 本报记者 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