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第13版:
   第14版:
   第15版:
   第16版:
志愿服务
更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志愿服务

版面目录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第13版

第14版

第15版

第16版

新闻内容
2018年01月0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更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志愿服务

    ■ 本报记者 高文兴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现代性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

    2017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规范管理和扶持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它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提升志愿服务整体效能。

    志愿服务组织的联合联动

    据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12月28日,全国在该系统登记的志愿服务团体数量为423204个。而据《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显示,目前,由机关、单位、企业主管的团队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3.51%;其次为挂靠在社区的团队和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志愿组织,分别占总数的17.69%和16.18%;社会自发的志愿服务团队也为数不少,占8.58%。

    在志愿服务组织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组织联合也成为新趋势。从全国和各地的整体状况来看,全国已有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华志愿者协会等全国性志愿服务行业组织和重点领域志愿服务行业组织,23个省份成立了省级跨领域的枢纽型志愿服务组织,多数较大的市也成立了地区性志愿服务组织,初步形成了志愿服务行业组织体系。

    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者的服务保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据《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调查数据显示,90.92%的志愿服务组织帮助志愿者进行注册,77.87%的志愿服务组织定期根据志愿者表现进行表彰,88.11%的志愿服务组织为志愿者提供了基本服务。

    志愿服务将是最大规模的

    共享经济

    按照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国到2020年时志愿服务的目标参与率可以达到13%,即届时志愿者规模可达1.8亿。和众泽益志愿服务中心创始人王忠平博士更指出,“未来志愿服务将是中国最大的共享经济”。

    在中国,大量的企业都在做基础志愿服务,而现在已逐渐演化到技能志愿服务和专业志愿服务。技能志愿服务指的是用一门熟练的技术为他人或组织解决技能性服务,而专业志愿服务则是以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其他组织开展独特的发展项目。

    截至2017年12月28日,全国民政注册的社会组织共773,758个,比2016年增长10.2%。但从整体上看,大部分机构规模较小,人力资源缺乏仍是整个公益行业的基本现状。而通过专业志愿服务,可以有效地缓解公益机构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企业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搭建志愿服务者队伍,为公益组织和其他类型机构服务。

    而《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的相继出台,除了为企业志愿服务明确了法制化的发展路径,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让企业志愿服务呈现出新的趋势。

    志愿服务成为部分人群的

    生活方式

    据《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显示,大部分志愿者保持平均每1~3个月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志愿服务正在成为部分人群的生活方式。

    在这其中,60%以上的志愿者都参加过社区服务。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类似“邻里守望”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之所以能吸引大批志愿者参与,是因为此类活动非常有利于构建和谐社区,不仅能够减少治安问题,增加社区安全感,还能促进邻里关系融洽,更有效地整合社区资源。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人们共享时间财富,共享经验智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尽一己之力。

    在我国现今阶段,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展望未来,志愿服务更应该主动地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构成和有生力量。

    案例

    邻里守望让夕阳再晨

    在“互联网+”信息化科技飞速发展时代,一家三代间的信息鸿沟逐渐显露。老年人“未富先老”、空巢老人孤独寂寞都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夕阳再晨”项目积极发挥科技助老的经验与服务优势,以“信息科技服务”为特色,深入社区并通过一系列管理制度与联动机制,实现“三社联动”,有效地促进社区自治和邻里守望,总结出一套以志愿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模式。

    社区附近的大学生缺少对老年群体的了解与关爱,老年人如今所面临的“数字鸿沟”也是有目共睹,让青年人与老年人相互碰撞,相互帮助,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弥补双方因社会问题带来的部分缺失,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此外,通过社区服务搭建起邻里守望的交流平台,社区居民相互交流熟悉,并由此产生互助养老、社区服务队,可有效地促进社区融合自治,提升公共文明程度。

    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现已在全国9个省、10个城市、34所高校中成立了36支志愿服务队,共有1650名志愿者,每周共服务34个社区,直接服务社区老年人8000余人,间接受益人数达80余万人。项目联动政府、社区、高校等多方资源,在政府指导下了解老人需求及社区相关安排,同时与高校服务队谈,部署具体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规模,是社区与高校志愿服务队之间的纽带。

    其中主要的助老新模式为通过街道、社区和夕阳再晨志愿服务基地共建合作协议,分别提供资源对接、活动场地、课程内容讲授,更好地完善三方共建合作机制,构建了亲如一家的和谐家园;通过建立夕阳再晨社区志愿服务基地与夕阳再晨服务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定期教授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方式,构建互联互通的关系;通过举办兴趣联谊会,联系周边资源实现区域化资源共享建设并为共建资源单位挂牌,帮助老人更迅速地融入社区;通过老少互助,专业社工带领老人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参与才艺大比拼和公益沙龙活动分享人生经验,实现老有所为。

    在“三社联动”的背景下,该项目以社区为志愿服务平台,发挥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社会组织的作用,以社会工作者为骨干,深入社区,通过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科技助老服务,满足社区老人对电脑知识的基本需求,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开展小组活动,进行个案服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新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