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专题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新闻
   第13版:
   第14版:专题
   第15版:专题
   第16版:广告
鲁迅文化论坛在京召开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专题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广告

新闻内容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鲁迅文化论坛在京召开
鲁迅文化公益贡献奖颁发

    12月8日,鲁迅文化论坛在京举行。

    钱理群获颁鲁迅文化公益贡献奖

    灯火计划启动

    12月8日,2017鲁迅文化论坛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论坛由中国文联指导,鲁迅文化基金会和《公益时报》社联合主办,主题为“以公益力量,助文化发展”。来自文化公益领域的200多位嘉宾围绕主题进行了分享和研讨。《公益时报》社颁发了鲁迅文化公益贡献(推动)奖,鲁迅文化基金会启动了大型文化公益项目“灯火计划”。

    致辞:以社会倡导唤醒国民公益之心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在发言中指出,我国的公益事业自2008年以来迅速发展,每年的捐赠额已经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去年社会组织接受捐赠总量接近800亿元;社会组织总量已经超过76万,其中专业从事公益慈善的基金会超过7000家。公益行业不再简单追求一次性的帮扶,而是更看重受助者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倡导与公益理念的传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公益慈善水平,必须从社会倡导入手,唤醒国民的公益之心,让更多人接受公益文化。因此,《公益时报》社和鲁迅文化基金会联合举办了本次论坛。

    “今后我们双方还将继续一起推动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公益倡导中去,投入到继承、发扬中国文化的事业中去,唤醒社会上更多‘善’的意识。让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闰土、祥林嫂、阿Q’们都成为有尊严、有个体价值的人。”刘京强调。

    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在致辞中表示,文化是整个国家民族精神的精华,是前进的动力,是一种公共资源。文化不应当是少数人和特权阶层的专利,它可以而且应当是公益资源,应当让全民共享。但目前我国文化资源的社会分布和消费机制,是很不平衡的。

    周令飞提出:“要让文化成为一种公益,让文化资源传播到老少边穷,传播到大山深处,传播到社会底层,传播到社会的所有角落,让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照亮国民的前进方向。”

    分享: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公益的实践

    究竟该如何推进文化公益事业,提升全民公益、文化素养呢?论坛邀请4位嘉宾进行了分享。

    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以基金会为例展示了如何“以公益力量促进文化保护与传承”。

    据励小捷介绍,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已经出现了广大的志愿者、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积极投身中国文化建设的势头。现在全国有五六百个从事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不可回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思考问题,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文化公益事业中来。”励小捷强调。

    蓬蒿剧场创办人王翔用丰富的视频和图片阐述了“为什么说艺术是最大的公益”。据王翔介绍,蓬蒿剧场已经独立出品100余部、上演500余部、3千余场戏剧,发起和连续承办了中国最大的国际戏剧节北京南锣鼓巷艺术节。

    他认为,一个人最高的生命表达是艺术表达,最后的收获是付出。艺术、丰富、超越的人将温暖传递、奉献给所有的人,也收获了所有人的温暖,这是公益最大的核心。

    六小龄童讲述了自己眼中的“鲁迅,《社戏》,绍剧”。他表示,公益路上大家都是行者,都要取得真经修得真果。“下一步我会成立美猴王的基金会。” 六小龄童强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发展联盟秘书长华庆分享了非遗扶贫的中国实践。

    第一,要进行非遗的挖掘和整理,中国是一个非遗的资源大国,但大部分非遗资源还埋在土里,没有很好的传播渠道来进行传播,大众的认知度非常非常少。

    第二,是授人以渔的问题。我们前几年做了一个尝试,让一些贫困的山区人跟紫砂壶大师去学艺。帮助贫困的山区跟我们的大师进行对接,通过两年实践,效果非常好,因为这一些贫困山区孩子能吃苦、坐得住、熬得住。

    第三,是加快非遗小镇的建设,它能够做的是什么?就是特色旅游,非遗产内容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能够吸引人来进行消费,进行精准扶贫。

    第四,是加快非遗扶贫的政策建设。目前来说,我们非遗的政策建设还远远落后于2020年脱贫的目标。

    颁奖:钱理群荣获鲁迅文化公益贡献奖

    为了表彰那些身体力行传承鲁迅基因,在文化公益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和单位,《公益时报》社特别推出了“鲁迅文化公益贡献奖”(含鲁迅文化公益推动奖),并在论坛上予以颁发。

    鲁迅文化公益贡献奖表彰的对象及标准包括:

    1、在文化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为中国文化传承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

    2、组织实施文化公益项目,长期参与文化公益活动,在文化公益领域有正面影响的个人或集体;

    3、持续投入资源推动中国文化发展,在文化公益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

    4、研究、推广鲁迅思想,立足鲁迅基因传承,关注底层民众生存与发展,鼓励文化艺术创新,作出一定贡献的个人或集体。

    5、积极弘扬鲁迅精神,支持、参与鲁迅文化基金会公益项目,为鲁迅文化基金会做出一定贡献的个人或集体。

    从事鲁迅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近40年,致力于鲁迅思想与精神传播,始终关注弱势人群的鲁迅研究专家、北大教授钱理群荣获鲁迅文化公益贡献奖。

    钱理群在致辞中表示:“第一我坚信鲁迅是一位具有原创性与民族精神源泉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集中了20世纪的中国经验,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传统的主要代表之一。第二我坚信鲁迅是活在当下中国的,鲁迅不仅是历史的存在,更是现在进行式的存在。第三我坚信鲁迅是属于中国青年们的。第四我坚信鲁迅是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大师,他把汉语的表意抒情的功能发挥到极至又极富个人性和创造性。我始终认为我们对鲁迅、对当代中国和世界中国的现在和未来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为了促进民族、国家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我们应该宣扬鲁迅精神。”

    北京银行、绍兴市委宣传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等单位荣获鲁迅文化公益推动奖。

    荣获鲁迅文化公益推动奖的个人包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发展联盟秘书长华庆,原北大资源美术学院院长柯良,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顾问刘国胜,蓬蒿剧场创始人王翔。

    启动:“灯火计划”为文化普及点亮心灯

    为了推动文化公益的发展,论坛还启动了大型文化公益项目“灯火计划”。

    该项目由鲁迅文化基金会联合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通过向社会募资,招募文艺志愿者,到偏远乡村、文化洼地、工矿军营,去开展短期文化培训,把文化艺术送到基层,满足基层民众各方面文化渴求,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丰富文化生活,改善文化艺术落后地区的面貌,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均衡发展。

    公众可以在“灯火计划”官方网站上发起文化艺术方面的需求,社会爱心人士可对项目进行捐款,每个项目捐赠满1万元后,将联系合适的文艺工作者(即“点灯人”)派驻到基层,进行为期一周的免费文化艺术普及教育工作。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姜昆表示:“中华民族需要文化精神的盛宴去滋养,所以我们大家要一起共同承担这一个责任。”

    论坛最后,鲁迅文化基金会还对为基金会各项工作做出贡献志愿者进行了表彰。

    出席论坛的还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著名舞蹈艺术家、中国文联副主席白淑湘,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爱芬,北京银行宣传中心主任孟元辉等。

    ■ 本报记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