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能看见吗?” “看见了,我看见你了!” 11月28日,“国际残疾人日”前夕,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刘玉文和青铜峡市小坝镇林皋五村的胡凤莲之间发生了上述对话。 一个是在北京工作的中年人,一个是宁夏农村的老奶奶,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却走到了同一个病房。让他们产生交集的是一个叫“集善扶贫健康行”的公益项目。 看似简单的见面,背后却是一整套严谨、精准的项目设计和众多不同身份的人的不懈努力。 大数据+筛查找到“胡凤莲”们 今年74岁的胡凤莲奶奶是一位白内障患者,“眼睛不好已经很长时间了,去年就看不见了。”对于老伴去世后独自一人居住的她来说,生活变得无比艰难。而靠低保生活的她又没法拿出钱去做手术。 像胡奶奶这样的白内障患者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白内障眼病患者每年新增40多万人,而贫困地区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很多贫困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影响正常生活甚至最终致盲。 鉴于此,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设立了“集善扶贫健康行”白内障项目,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帮助和支持贫困白内障患者。 项目设立后,如何找到需要救助的患者成为摆在项目组面前的难题。一方面,与贫困相伴的往往是信息闭塞;另一方面,与40多万的患者相比,项目组的工作人员数量无疑是太少太少。 据刘玉文介绍,基金会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一方面,我们通过各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了解和掌握了残疾人生活和身体状况的具体数据;另一方面,我们取得了国家卫计委、扶贫办等的支持,比如扶贫办就对我们开放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数据。”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项目组又进一步组织了定点筛查工作。11月28日,项目组工作人员和青铜峡市人民医院眼科的医护人员就在青铜峡市尚桥村开展了筛查工作。前一天得到村、组通知的村民们早早地就挤满了检查室。 如果筛查出白内障患者,又属于贫困人口,经过审核就可以获得1000元的手术资助。“我们这里白内障手术的费用在5000元左右,医保可以报销70%到80%,有了这1000元的资助,患者基本上就不用再自己付费了。”青铜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振华表示。 借助大数据与定点筛查,这样的资助已经在辽宁、湖南、青海等27个省市铺开。2015-2017年,项目筹集善款近1.5亿元,已经为近20万例贫困白内障手术提供资助。 建立带不走的项目组 尽管已经救助了众多的患者,但对基金会来说,医疗救助工作是没有尽头的——总会有新的患者产生。而这就需要在当地建设带不走的项目组。在项目设计中,基金会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把当地力量的培育放在了重中之重。 项目将当地定点医院放在了核心位置。患者在到定点手术医院进行术前检查确定为手术适应症后,在医院领取申请表;医院对患者的《申请表》、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贫困证明进行审核后,上报项目工作办公室;审核通过后,项目组按申请人数将资助基金拨付至定点医院,由定点医院实施手术。 资金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定点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北京来的专家经验丰富,手把手的教我们,现场对我们进行支持,我们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前不能做的手术,现在也能做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把大病看了。”青铜峡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卢万宝表示。 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据卢万宝介绍,2015年以前,医院的眼科手术只有100多台,2016年则做了500多台,2017年到现在也有340多台了。 “以前我们科室只有2个大夫,现在已经发展到7个,技术设备也先进了,我们也能做小切口的手术了。”卢万宝强调。 由此,医院也更加投入到项目中。“在项目的要求下,我们每个月都会到村里进行一次筛查,现在基本上已经把青铜峡市所有村都筛查了一遍。”张振华表示。 救助更多病种的患者 白内障救助只是“集善扶贫健康行”中的一部分,骨关节手术、孤独症儿童康复、互联网就业等都包含在项目中。一个病种救助的经验可以为更多病种提供支持,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基金会的优势,为解决因病致贫问题作出了贡献。 自2016年项目开展以来,基金会筹集资金,在西部七省实施骨关节康复手术治疗项目。目前,项目在西藏、新疆、宁夏、广西共实施65例膝髋关节置换手术。 青铜峡市大坝镇营门滩村的朱月红就是受益者之一。2008年开始,朱月红发现自己走路越来越困难,后来被确诊为骨关节病。发展到最后,已经无法下床走路。换关节的话,数十万元的费用,对于靠低保生活的她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基金会骨关节项目的实施,为朱月红带来了转机。基金会与项目承办医疗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关节诊疗中心的专家共同协调有关医院的专家组成医疗队,到西部省份为贫困骨关节病人实施手术治疗。 全国知名骨关节专家曲铁兵教授来到朱月红家中为她进行了义诊,发现因为条件不足,无法在当地进行有效救治,项目组将她接到北京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接受手术治疗。 2017年9月,曲铁兵教授及其团队为她实施了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又进行了康复治疗。朱月红已无需借助任何辅助器具就可以行走,目前已经回到家中进行恢复。 与白内障项目一样,对西部综合医院的骨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也成为骨关节项目的重要内容。项目先后在甘肃、贵州、青海组织召开三次“集善扶贫健康行·一带一路”骨关节医学培训,由全国知名骨关节专家曲铁兵、王岩、王坤正等亲自担纲主讲。 讲课内容涉及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骨关节临床发展与技术,针对基层骨关节临床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讲授和讨论。到目前为止,为西部各省培训骨科医生1400多人,为西部地区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专家团队。 尽管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残疾人的需求、我们希望的目标还未达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张雁华强调:“我们将动员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 本报记者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