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人物
   第11版:人物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年检
   第15版:年检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动态
香港:公益故事满街巷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人物

第11版
人物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年检

第15版
年检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香港:公益故事满街巷

    阳光天使义工团看望老人

    10元(港币,下同)可以在香港干什么?买上一瓶矿泉水,或者搭乘一趟不过海的短程地铁。在物价高昂的香港,小小的10元显得用处有限。然而,这些毫不起眼的10元钱,或许是很多香港人首次在街头“买旗”、参与慈善的金额。我手交予你手,我心映照你心,一笔一笔积水成渊,凝聚成香港这座城市的慈善精神。

    在香港,全家大小换上义工制服,在繁华闹市卖旗筹款,或走街串巷慰问老弱,是再寻常不过的活动。这座700万人口的城市里,活跃着超过127万的注册义工,每年提供超过2400万小时的公益服务。乐于慈善的香港市民汇聚自己的举手之劳,将最朴素的“助人为乐”打造成这座城市最温暖动人的社会理念。

    从“小”开始

    “其实在香港,参与公益的意识正是从小处、从小时候开始培养的。很多香港人在读书期间都会被鼓励去参与一些义工活动,诸如卖旗筹款、看望长者之类。久而久之,做公益慢慢成为了一种习惯。”阳光天使义工团的发起人陈丹丹,也是这样走上了义工服务的道路。

    “2016年初义工团成立以来,我们亲手制作传统食品看望独居老人,带领低收入的家庭进行亲子出游,为残障人士送去新春福袋。”回顾自己策划安排的近20次公益服务,陈丹丹感触良多地说,“公益活动让我和义工朋友了解到更多社会问题,学会珍惜现有的一切,也知道如何去关爱别人。”

    截至2016年底,在香港提供或参与义工服务的慈善机构共有2927间,从街头捐款到定期助学、助老、助环保,还有诸如“渣打马拉松”等充满慈善元素的体育活动,覆盖几乎所有有需要的群体。

    很多香港人一做义工就是一生。这些形式丰富的公益活动,向社会传递着“为善最乐,不甘后人”的精神,让不同年龄的港人都能够在“举手之劳”中感受关怀信任、互相扶持的快乐,在香港形成“全民慈善”的风尚。

    “名利双收”

    慈善公益风靡香港,并非一蹴而就。学校的教育,社会的重视都推动着港人做公益的热情。无论是入学面试抑或求职就业,有着义工经历的候选人总被格外看重,就连“香港小姐”的评比,都会把在公益慈善方面的贡献作为一项重要考察内容。

    与此同时,香港《税务条例》规定,民众捐钱给认可的慈善机构和信托团体可以免税,最少只需捐满100元善款,多捐则多免。市民如果将不动产、遗产赠送做慈善用途,也不需要交纳不动产转移的印花税,更能豁免部分遗产税。

    正是这样将公益慈善理念与日常生活相连,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才能在香港蔓延出一片爱的原野。

    在香港,“慈善不是富人专利”的观念深入人心。据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2016年底的数据,香港社会每5个人里就有1名注册义工,做义工已经成为一项融入生活的全民运动。

    面对如此高普及度的义工活动,如何让公益活动取得最佳效果,怎样有效地管理义工队伍?香港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以义工登记制度,让公益团体依据服务时段安排合适的义工参与活动;监督公益款项使用情况,不让爱心成为一笔“糊涂账”。

    走入内地

    如今,香港人的公益精神早已走出城市的界限,渗入祖国大地。内地数百所学校内高耸的“邵逸夫楼”,边远山区的港资希望小学,汶川灾后援建的100多亿元……让内地人民看到香港同胞集腋成裘的公益精神。

    1997年7月1日开始运行的“健康快车”就是香港公益走进内地的最好写照。利用内地广阔的铁路网,通过在火车车厢内搭建简易眼科医院,深入边远地区免费医治群众的眼科疾病。20年间,“健康快车”走进过百个服务地区,让19万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快车首批运行费用正是来自香港的慈善捐款。”活动发起人方黄吉雯回忆说。不单是“健康快车”,香港的义工们早在30年前就开始进入内地,为内地公益慈善事业提供大量支持资金与资源。

    “我们带去内地的不仅是医疗技术,更改变了内地公益慈善的理念。”方黄吉雯说,“2016年,国家出台了《慈善法》,相信内地的公益事业也能和香港一样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香港,公益精神流淌在生活里,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在各义工组织和团体的合力下,港人每一份细小的热心都被妥善保存汇聚,积小善而成大爱,温暖着维港两岸,也滋润了华夏河山。(据《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