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截至10月23日11时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设有临终关怀科的医疗机构共有2103家,提供临终关怀等服务的老年(关怀)医院7791家、护理院289家。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乐观的数字。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有70%—80%的老人享受到了临终关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癌症死亡人数增长,临终关怀需求还在不断增加。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截至2016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6.7%。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称,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0.59/10万,死亡率为163.83/10万。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将达400万。 有鉴于此,发展临终关怀在中国有特殊意义,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养老对社会、家庭的压力日益凸显,而与这一问题密切相关的临终照护也愈发受到关注。 目前,以民间运营、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公益服务为主要特征的临终老人心灵呵护服务模式,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支持和探索临终关怀服务及相关机构建设。 2006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出,今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6项重点工作之一是支持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 2016年7月,民政部网站公布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也强调,加强临终关怀机构建设。 不久前,临终关怀的标准和治疗体系也有了“硬指标”。2017年春天,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从床位、科室、人员设置方面提出相关要求,推动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按照标准,安护医疗中心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每10张床位至少配备1名执业医师、4名护士,并按照与护士1:3的比例配备护理员。 然而,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目前,全世界已有25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相关医学专业或学科,仅英国就有1800多个医疗组织或机构专门从事该行业。相较而言,中国临终关怀服务供给还远远跟不上人口老龄化速度。目前,国内的临终关怀学科体系尚未建立,从事临终关怀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 对此,多名业内人士建议,可以建立相应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将临终关怀纳入医保范围,争取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此外,也可以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和慈善捐助等形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经费问题。 一个人奔波劳苦一生,在人生临近终点的时候,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候,在身心最需要慰藉的时候,能否及时得到应有的关怀?让每个生命有尊严地谢幕,中国临终关怀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就此话题,《公益时报》联合凤凰公益、问卷网推出“益调查”:“临终关怀,离我们有多远。”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7%的网友表示对“临终关怀”有关问题“了解一点”;强调临终关怀应是“以临终患者为中心的全面服务”的网友占近四成;觉得临终关怀最本质的意义是“维护一个生命个体最后的尊严”的网友超过五成以上;有将近七成的网友表达了“只要有机会,愿意成为‘临终关怀志愿者’”的想法。 网友留言: 风信子的灵魂:既然不能选择生,就有权利选择死,尊重每一个生命。让他们完整地离开,而不是千疮百孔,体无完肤,带着痛苦离开。 杨二二童鞋:曾经有个奶奶90高龄了,她走的时候是睡着的状态,就像永远的睡着了一样,没有病痛折磨。人总是要死去,平静地死去是最好的结局。 网球奔奔:中国人的特点是,往往准备好了如何迎接生命的降临,却不懂得如何与生命告别。 程清纯:临终关怀的本质是帮助病患有尊严又尽可能平静地离世。 间歇大学生:对死越坦诚,活着就越无畏。 ■ 本报记者 文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