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0年,我们碰到一个困惑——我们去很多贫困地区做项目,但是几年过后那些村庄并没有变化。我们在反思以村庄为单位做扶贫的时候,可能是资源投入的太少,是否能够一次在有限的区域以村庄为单位投入比较多的资源,这样村庄便可以自我发展起来?我们决定一试。 我们第一次在大凉山做了社区综合发展项目。2004年投入了约800万元在5个村庄,1个村庄100多万元。100多万可以做很多项目,但是3年过去了这些项目并没有达到预期。我们反思失败原因可能是村民没有成为主体,村民没有参与进来。 2008年,我们在民乐村一次性投入500万元,每个村民平均有约1万元的投入。这次我们选择了合作社的方式,让村民团结起来,并借鉴政府当时普遍的做法——招商引资,但这个项目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的试验是2010年在玉树甘达村,我们筹到一笔资金做产业发展项目。村民希望买运输车跑运输,拉建材参与灾后重建,我们觉得有市场就做了,项目运作半年投资就全部收回了。 村民分红、分青稞、分油,持续运转,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自己管理和合作,建材的生意做了两年后,合作社变卖了几辆大货车换成客运车,开始跑客运。 试验显示以合作社为基础,把村民整合起来,以此为平台注入项目,村庄和他们的能力都有可能发展起来。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两个品牌项目:美丽乡村和民宿项目。 在雪山村和邓池沟,灾后重建的时候我们考虑给他们盖的房子不仅可以住,还可以带来收入。我们请最好的设计师来规划,同样建立合作社,让全村的村民都作为股东参与进来,打造一批精品的房子做民宿,利润分给全体村民。 在南峪村,我们用农民闲置的房屋做民宿,外观基本不动,内部做一些改造。 现在发展最好的,一晚要两三千块钱,需要提前一个月预定。 民宿的模式并不是在任何村庄都适合,于是我们成立了一个社会企业叫善品公社,解决农民通过互联网卖农产品的三大瓶颈——质量、规模、品牌。基金会做一个统一品牌,组织他们生产、定统一的标准。目前,善品公社在五个省开展项目。 如今,我们找到了农村发展的金钥匙,它有三个要点:第一,方向,最重要的,以市场为导向;第二,做出合格或者品质很好的产品或服务,这样消费者才愿意跟你等价交换;第三,将农民团结、组织起来,组织形式可以是合作社、协会、股份公司等。 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社会组织解决社会问题一般有四个步骤。第一步,发现问题,瞄准问题;第二步,研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第三步,试点;第四步,传播与推广。 (以上嘉宾演讲内容均整理自论坛录音,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