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前,陈小春发布的一条微博已引发21万网友点赞,在微博中,他提醒开车的朋友,注意礼让背橙色书包的小朋友,因为他们患有听力障碍。随后,多位明星、大V转发该微博,刷屏带火“橙色书包”,引发网友力挺的同时也存在不少争议。 支持者认为,该方式保护了听障儿童的交通安全;质疑者则表示,橙色书包会让听障儿童“被标签化”,受到区别对待,甚至更容易遭到不法分子侵害。 “橙色书包”项目由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发起,旨在为听障儿童提供一个交通安全“护身符”。醒目的橙色书包加上反光条,用以吸引到大家的注意力,为听障孩子们提供优先路权,保护他们的出行安全。同时,“橙色书包”里配备了水彩笔、油画棒、调色盘、速写本、手工纸等美术用品,打造一个既能增强听障儿童交通出行安全,又提供美术、基础学习用具的功能性书包,目前已经发放了10110个。 北京语聆听障儿童家长服务中心主任洪浩猛实名在微博上斥责“橙色书包”为“2017年最不贴人气、最愚蠢的创意”。他表示,改变社会对听障孩子“弱”的观念,让孩子脱离特殊,是听障儿童家长一直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给孩子公平公正的社会地位。但这样“愚蠢的公益活动”能摧毁他们多年的努力,使孩子们在被照顾、被可怜中成长。 中江县爱加一公益社团理事长吕歆妍认为,“橙色书包”的活动在一些大城市或许比较管用,但在农村,这样扩大听障儿童的身份辨识,反而暴露了他们的缺陷,让违法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将加大这部分儿童受到侵犯、拐卖等伤害的可能。 同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继同表示,是否给儿童“标签化”,以及是否带来耻辱感要在实际的背景下分析,如果现有的社会服务条件和技术能够让听障儿童既隐藏身份,又能获得出行安全,那当然选择保护他们的缺陷问题。反之,“橙色书包”不失为一个扩大社会关注的方式。 就此话题,《公益时报》联合新浪公益、问卷网和凤凰公益推出“益调查”——“橙色书包”是否会让听障儿童“被标签化”? 调查自2017年9月28日至10月9日,共1534名网友参与。调查结果显示,38%的网友表示自己身边存在背着“橙色书包”的小朋友;62%的网友表示从未见过背着“橙色书包”的小朋友。 对于是否了解“橙色书包”项目,26%的网友表示非常了解,自项目发起就一直关注此项目;47%的网友表示不太了解“橙色书包”项目,只是通过明星刷屏才知道了此项目;27%的网友从没听说过“橙色书包”项目。 关于“橙色书包”是否会让听障儿童“被标签化”,68%的网友认为不会被标签化,“橙色书包”是想让大家意识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进而了解如何去帮助他们,就像城市里的盲道、残疾人扶梯、拐杖等都具有标志性,歧视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源于人心。 32%的网友觉得会被标签化,学校和家长会教孩子们基本的交通规则,他们懂“走斑马线、红灯行、绿灯停”,并不需要司机的特意让行,他们最需要的是社会大众的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过度关怀。 截至10月9日11时 网友留言: Koubo3:个人觉得“橙色书包”项目是为听障儿童提供的一种方便,也是提醒别人要注意,可能会有标签的副作用,但那不是初衷,看个人理解。 玉米把芝麻烧糊:作为听障学生中的一员,我十分庆幸我已经长大,上了大学而不需要再给自己加个“标签”。如果强制给我个橙色书包,我想我会崩溃…… 企航社工姜家社区服务站:“橙色书包”项目不是只提倡见到橙色书包的小朋友才减速,因为生活中大部分司机做不到见到行人就减速,常用按喇叭的方式提示,所以才会有橙色书包的存在。 Blank-Spacesx:个人觉得“橙色书包”项目是个不对的决策,听障儿童就是为了同其他小朋友一样才特意学康复,做人工耳蜗,让他们背有标签性质的橙色书包真的是为他们好吗? ■ 本报记者 王心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