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何国科:公益组织在法律层面需警醒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7年08月0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何国科:公益组织在法律层面需警醒

    虽然还不到三十岁,他给人的感觉却是老练成熟,特别是在处理本职业务的时候。但他又说其实自己性格很内向,一大帮人聚会热闹之时,他可以呆坐着一天不说话,被视作“隐形人”。

    有人戏称他的人生像“开了外挂”——毕业五年时间,悄默声地就“混”成了公益圈里的“法律小王子”,走到哪儿都引人注目,受人欢迎。

    他叫何国科,目前担任北京致诚社会组织矛盾调处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在他的带领下,致诚2016年一年就免费为北京市的社会组织提供了500多次法律咨询,起草法律文书50多份,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件,开展法律培训20多场。

    老天注定,与公益结缘

    在大学读书时,何国科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先后担任过全班、全年级的学习委员。大学二年级时,他发起组织了校内司法考试公益培训班,把备考的同学集中到一起,提前进行司法考试的演练与学习。每次12个人的培训班,参加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可以达到50%,相对于平均8%的全国通过率而言,这样的成绩算是很不错了。

    2011年9月,大学还没毕业,何国科就跟随北京大学博士后、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陈少文发起了“日知社”公益社团,通过网络平台与网友进行读书、职业、情感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分享。在陈少文的指点帮助下,他担任了当时“日知社”北京分社的负责人,组织线上线下的工作。

    有一次,“日知社”要做一期 “公益”主题的网络交流,有人建议何国科去找一个叫佟丽华的人,因为他是目前中国公益律师行业里的“大咖”。

    何国科找到佟丽华,说明了来意。佟丽华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就这样,何国科和佟丽华的接触越来越多。有一天佟丽华突然问何国科,有没有想过加入“致诚”,一起做公益。何国科说自己要想想。

    佟丽华给了何国科一个星期的时间考虑。一个星期之后,何国科正式入职“致诚”。

    佟丽华让他考虑的那个星期,何国科去了河北的柏林禅寺,在寺院里面住了一个星期。“就是想静静心,沉淀自己。回来以后,我就正式上班了。”

    进入“致诚”之前,何国科还曾在北京一家商业律师事务所工作了一年多。但他觉得自己在那儿发展并不是特别合适,总是有些心浮气躁。

    直到认识了佟丽华主任,进了“致诚”之后,他觉得自己的心才算安定下来。

    上访老夫妇点醒“公益心”

    当《公益时报》记者问何国科“商业律师”与“公益律师”有什么不同时,他回答:“公益律师的收入相对会低一些。但这要根据每个人的价值判断,因为每个人的职业追求不同。”

    何国科经常会给朋友讲一段亲身经历,正是这段经历,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认识公益的价值。

    2013年春天,何国科进入“致诚”工作不久,有一天他在大厅值班,遇到了一对从东北赶到北京的老夫妇。

    这对老夫妇唯一的儿子,20多年前因“流氓罪”被判刑,不久即被宣布死亡。在残酷的事实面前,老人几近崩溃。在他们眼里,孝顺懂事的儿子,怎么会变成作奸犯科的“坏人”?于是,在儿子离世后的20多年间里,这对老夫妇四处上访申诉,决意为儿子讨回公道。

    但因为这个案子距今已超过案件追诉期,且当年与此案相关的诸多线索皆已严重缺失,从法律途径找回事实真相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从老人坐在何国科面前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声泪俱下地讲述儿子的事,从小讲到大,从生讲到死,从早晨讲到下午。何国科不好意思打断,也无法抚平老人的痛苦与悲伤,只能默默地做个听众。听完了整个故事,何国科尽量用专业的法律解释,帮老人分析这件事,并给予相关的法律建议——除此之外,他不知道还能为老人做些什么。

    整整大半天的时间,老人讲完了,哭够了,听明白了,擦擦眼泪,起身要走。

    得知两位老人从早晨饿着肚子到现在还一直没吃饭,何国科带着老人去附近的餐馆简单吃了点东西。饭后,那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握着何国科的手连声道谢。

    她说:“小伙子,今天耽误了你这么长时间,真抱歉。二十多年了,没有人愿意耐着性子安安静静听我讲儿子的事,今天你不一样,你是真心愿意听我唠叨,真的谢谢你。”

    何国科既心酸又震撼。心酸的是老两口二十多年的岁月全部投入到了已经离世的儿子身上,今时今日两鬓已经斑白,依然失望而归;震撼的是,自己“用心倾听”这样很平常的举动,却让老人家多年的痛苦和愤懑有了一个舒缓和发泄的通道,重新燃起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何国科说:“如果是按照商业律所的规则接待这对老夫妇的咨询,那都是要按照时间收费的,从早晨谈到下午,那钞票挣得可是哗哗的,收益会很可观。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公益律师来说,帮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帮助党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这就是我们工作和付出的全部价值和意义所在。”

    国内公益组织在法律层面需警醒和自律

    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社会组织总数为699878个,比2015年底净增长42653个,增长率为6.49%。迅猛增长的数字背后,意味着这些公益机构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法律支持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且类型千差万别。如果没有法律层面的保障,公益机构的正常工作将难以开展。

    何国科向《公益时报》记者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几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北京某家基金会,因为在志愿者管理方面的不规范,造成志愿者在活动中因意外身亡。本来是公益活动做好事,突然遭遇这样的事故,该基金会的理事长和秘书长顿时慌了神,完全不知所措。

    根据当时的情况,按照法律规定,这家基金会势必要对因意外去世的志愿者给予高额赔偿,但这笔巨额资金对这家成立还没多久、工作刚刚起步的草根基金会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情急之下,他们找“致诚”求助。何国科和他的同事受委托给予法律帮助。

    经过何国科多次的努力接洽,这起志愿者意外去世的事故以谈判的方式解决,在保证各方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最终有了较为妥善完满的结果。

    案例二:某企业承诺向某基金会捐赠60万元,捐出40万元之后,该企业改变了主意,不想再兑现未捐赠的20万元。

    何国科和他的同事们在梳理了此事的来龙去脉后,拟定了正式的法律文书和律师公函,传给了该企业在英国的总部和上海的管理机构。在多方关注和监督下,该企业迫于压力,终于将剩下的20万元如数捐给了这家基金会,履行了捐赠合约。

    何国科说:“这就再一次凸显了我们专业律师的力量。我们提供的专业法律服务保证了基金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确保他们不会在一些临时突变的风险中垮掉。”

    谈及当下国内公益组织在法律层面的缺失和亟待自律警醒的问题时,何国科把它分成“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来剖析。

    内部方面,目前很多公益机构的内部治理不健全,包括理事会、投资、志愿者管理、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工作都非常不规范。比如一些公益机构在人事制度上缺失严重,不与员工签订劳工合同;还有不少公益组织“理事会”不“理事”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理事长“一言堂”,动辄一拍桌子自己说了算,理事会应有的职能作用完全无从发挥。

    再比如说,社会团体,其内部的矛盾多涉及到会员矛盾,这样的矛盾远非第三方机构所能调处和解决,因为你既不是执法部门,亦无管理权限,你跟他们讲何谓“合规”,何谓“违规”,压根没用,人家不搭理你。面对这样的情况,何国科也很无奈。

    外部方面,主要涉及募捐和外部合作的问题。

    第一种情况是没有募捐资格去募捐了。有些公益组织觉得自己只要是做公益,就可以到处去募捐,其实法律不允许,因为不具备募捐资格。有些就属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属于典型的违规操作。

    令人忧心的是,现在很多公益机构对相关法律不熟悉,自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差,非得出了事才抓瞎。特别是对《慈善法》的学习掌握,需要引起行业内普遍重视。

    第二种情况是公益组织在与商业机构的合作过程中,被欺骗被利用。

    结合过往的诸多案例,何国科说,商业机构可能采取的欺诈手段如下:

    利益交换。比如说我要给你捐一笔钱,但你要给我一定的回报,这回报可能是为我今后的商业活动背书。例如你以后做任何公益活动,都要注明说“XX企业为我机构战略合作伙伴”。对方会利用这个名义,打着公益的旗号,在外围为自己的商业目的贴金,从而赚取长期的商业利润。

    这就属于在签订合作协议的时候,没有详细注明双方的责权利,让对方钻了空子。如果该企业一旦涉及销售欺诈,那对公益组织声誉的负面效应和社会形象的破坏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因为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导致劳动成果被拷贝抄袭,产生侵权行为但又无法约束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如果说上述几种情况属于因公益组织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被动局面,何国科说,有些问题则涉及一些公益机构主动僭越“雷池”,违规甚至违法操作。

    某基金会要投资一部电视剧,投资额为2400万元。为了达成商业投资目的,该基金会以本机构的名义,与某风投公司签订了一个第三方协议,由基金会为这个项目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后来该项目出现问题,无法偿还所欠资金,基金会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最终这家基金会被最高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上了黑名单。

    还有一种就是涉及“关联投资”的违法行为。

    具体说就是涉嫌利用投资的方式抽逃出资。比如说,某基金会的注册资本是1000万元,他们会拿出其中的几百万来,再买回本机构发起人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属于典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但他们自己却会辩称说:“这是基金会的投资,属于保值增值。”

    何国科说,类似这些违规操作近年来层出不穷,且花招不少、形态多变。

    几年的公益律师做下来,何国科觉得工作难度远远比想象的要大,内容也要繁琐得多。“这份工作不是越做越容易,而是越做越难了。”

    何国科一直庆幸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遇到一个“好师父”——“致诚”的带头人佟丽华。“勤奋、务实和严谨”这三点是佟丽华主任对何国科触动最深的。他说,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他也会以此标准来要求自己。

    ■ 本报记者 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