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卢磊/文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 根据国际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实践,要实现企业社会工作的全面推动和持续发展,需要采取适合本土特点的多元化发展策略,抓住发展机遇,同步化解挑战,这就需要整合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教育界的优势与力量。 完善企业社会工作制度、劳动法律法规,加强企业福利监管。制度建设是企业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保障,因此应积极落实我国第一个企业社会工作相关的顶层制度设计,即《关于加强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在制度构建方面,还可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健全劳动者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及时修订、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提升企业员工的福利水平,允许和鼓励企业员工建立互助性组织,注重企业员工的民主参与;二是将监管环节与制定环节紧扣在一起,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拓展员工权益维护的渠道和途径,缩短其各类成本,保障企业员工基本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是持续开展企业社会工作试点工作,初步探索出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创制相对完善的企业社会工作制度。 企业应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一方面企业应扭转过去只顾企业发展而忽略员工发展的现状,主动聘用社会工作者或委托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向员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群体提供符合其实际需求的多元化服务,包括救助救济层面、心理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等;二是统合企业价值和社会工作价值的交集,积极倡导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和人性化的服务管理,追求并实现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的双重目标。 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其敢于创新和服务专业的双重优势。从社会工作先发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专业社会组织在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第三种核心力量,能够对于政府治理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到一定的自下而上的补充作用和监督作用。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企业彼此间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这有助于企业社会工作的持续发展。社会组织的草根性和本土性对于探索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也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社会工作教育界应以培养专业人才为本,并逐步丰富相关研究成果。企业社会工作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同样需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其专业人才来源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在既有的工会系统内对工会工作者开展社会工作系列培训,通过专业训练、实践及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等手段,逐步推动现岗人员转换为企业社会工作者;二是鼓励和引导社会工作毕业生投身企业社会工作领域。 在教育教学方面,还需要注重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企业社会工作教材,探索以实践为本的参与式教学模式。社会工作教育界还应始终保持与一线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紧密联系和调查研究,发挥自身优势,持续组织召开企业社会工作相关研讨会,及时有效地总结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教训,形成有较高质量和实用价值的系列论文或著作,并做好研究成果的行动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