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过半百的杨东恩是浙江省宁波市的一名环卫工人,最近因为4万多元的捐款成为人们热议的慈善人物。对于富翁来说,4万多元只是九牛一毛,算不上什么大钱;对于一个生活并不富裕的普通人来说,这算得上是一笔巨款。 人们为杨东恩的善行点赞,也探究他行善的原因。据报道,他省吃俭用捐出这笔钱,是因为上小学时的一件事。45年前,杨东恩上小学一年级,小学老师帮他垫付了2.5元学费。事过多年,他一直想报答这份恩情,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帮助有困难的人。2015年8月,他捐给宁波市江东去慈善总会2万多元,成立了杨东恩慈善基金。今年2月,他又到宁波市鄞州区慈善总会,捐款2万多元,用于助孤助老。 杨东恩的善行让我们感受到慈善的力量。慈善来源于人的善心,知恩图报是人们乐于行善的重要原因。儿时的记忆,2.5元的恩情,使他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使他内心充满了温暖,播下了慈善的种子。这颗种子在他的生活中孕育、发芽、扎根,在40多年以后,成为回馈社会的义举。 现代慈善已经成为专业化、制度化的行业,成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是,慈善发端于人们的善心,发展于人们改良社会、造福人类的责任心,成就于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的巨大积累。作为温暖人心、扶危济贫的重要手段,贫困关乎人心,离不开整体的社会氛围,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因此,善行耕耘的是人心,是“种心田”的活动。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应该是慈善文化的基本要求。慈善并不高远,也无需悲情,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慈善不仅仅是有钱人的事情,同时,也不仅仅只有所谓的弱者才是慈善救助的对象。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救助的对象,同时,也都可以成为慈善事业的一分子。即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普通人的参与,一直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仅就慈善捐款而言,在美国每年逾三千亿美元的捐款中,来自个人的捐赠超过80%(含遗赠),有60%以上的美国家庭每年都捐款。 慈善是件“种心田”的事业。它耕耘的是人心,播下去的是善种,是正人心、净风气的助推者。得到过慈善救助的人,更容易成为慈善的参与者,更愿意帮助他人。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充满慈爱之心,就更容易融入社会,用正向的力量参与社会,为他人造福。 慈善的种子不仅来源于受助。在帮助他人的善举中,也会种下善种。在很多家族中,慈善就像接力棒,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犹如接力赛,薪火相传,接力不止,成就“善二代”。据报道,浙江诸暨的一些义工组织,许多义工在做慈善的时候,带上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从小就愿意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这些年龄不大的小义工,把自己称为“义二代”。慈善不仅可以代代相传,也可以互相感染,在一个社区中,参与慈善的人多了,也会带动他人,形成邻里相望相助的氛围。 在一个物质越来越丰富的时代,心田更需要呵护,更需要细心耕耘。种好了心田,社会就不会杂草丛生。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教学中心副总监 刘丽波/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