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年检
   第12版:年检
   第13版:年检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为什么“好人”容易上当受骗?
如何对准精准扶贫发力
“富二代”应该接什么班?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年检

第12版
年检

第13版
年检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7年03月2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富二代”应该接什么班?

    上周,美国一位慈善家的辞世惊动世界。纽约时报发表长篇讣文,称其为“著名的银行家、慈善家”——他就是美国最显赫家族的传人、亿万富豪及慈善家大卫·洛克菲勒,享年101岁。他的爷爷老约翰·洛克菲勒创立标准石油公司,成为美国第一位十亿富豪和世界首富。他的父亲小约翰·洛克菲勒因倾力慈善事业而闻名。大卫·洛克菲勒本人则领导过摩根大通的前身大通曼哈顿银行。2015年,为庆祝百岁生日,大卫·洛克菲勒捐出1000英亩土地。至此,洛克菲勒家族不只“富过三代”,且繁荣至六代。洛克菲勒家族在传承巨富的同时,也传承着改变社会的家族精神。

    大卫的爷爷老洛克菲勒于1913年创办洛克菲勒基金会,以现代基金会模式影响美国乃至世界。此后,洛克菲勒家族先后建立了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等十多个基金会。其父亲小洛克菲勒继承了老洛克菲勒的慈善精神,创办中国北京协和医院等。洛克菲勒家族至今已传至第六代,二百多名成员。他们大多虽然不再是超级富豪,但却在科学、环保、艺术、慈善等社会领域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

    家族传承或言接班的话题古今相似、中外有之。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第一代创富人群正步入交接班阶段,“二代接班”由此成为近十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有的二代甚至因此成为“网红”。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大多是二代能否接班以及能否接好班的问题,很多人担心二代不如一代,缺乏吃苦创业精神,怕他们接不好这个班,应了古语那句“富不过三代”。赌博、酒驾等时而爆出的丑闻,似乎又佐证了这一观点。

    对于富二代,虽然他们自己未必喜欢这样的称呼,也未必喜欢接班,但早晚都要接,这是自然规律。不管社会、老一辈有没有做好准备,也不管他们自己做没做好准备,接班是必然的。关键是,他们应该接什么班?如何接好这个班?

    接班,首先是把企业继续做下去,成为合格的企业管理者,继续为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也就是要接好财富创造、财富传承的班,这是毫无疑问的。人们议论较多的,也正在此。人们担心这些富家子弟因为生活优越而缺乏创业精神,弄垮长辈的基业。实际上,作为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孕育出来的新一代,大多数富二代受过良好的教育,且有丰富的社会历练,未见得不成。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明白并接受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真正付诸努力。

    接班最重要的,不只是接好聚财之班,还要接好社会责任的班,或言善财之道。很难想象,一个不明白财富真正价值的人,可以珍视财富、善用财富。而恰恰是在这方面,舆论关注的较少。洛克菲勒家族能够繁盛六代,至今未出现争产风波,除了合理的家族信托等财富传承机制,慈善精神的传承功不可没。小约翰·洛克菲勒继承了老洛克菲勒授人以渔的慈善理念并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一生捐出5亿美元,超过他一半身家,为家族赢得美誉。大卫·洛克菲勒承袭家族精神,也承诺将过半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如今,洛克菲勒基金会、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现代艺术博物馆,包括中国北京协和医院,洛克菲勒家族的影响已经远超商业,遍及世界。

    无疑,洛克菲勒家族是家族传承的榜样。老洛克菲勒深知财富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的道理,其家族传承的秘诀并非商业的传承,而是精神的传承,即善财之道。慈善不但塑造家族声誉,更是家族凝聚的重要纽带。多年来,其家族约两百位成员会定期举办慈善聚会,商讨如何善用财富,帮助世界。时过百年,如今,美国第一代财富巨擘中,已少有洛克菲勒家族的繁盛和影响力。

    一手财富、一手慈善,在传承经济财富的同时传承精神财富。实际上,在这方面,我们的青年一代具有很大潜质。他们是全球公民,知识更加丰富,信息更加全面,思维更加多维,具有平等、独立、创新精神。只要多加历练和引导,真正认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和财富的真正价值,必有一番作为。这方面,反而是老一辈的思维和舆论的导向没有跟上脚步:接班的观念重在“守富”而不是“善财”,强调“经济责任”而不是“社会责任”——这恰恰是我们应该集体补上的一课。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教学中心副总监

    刘丽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