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翻过2016年最后一张日历,人类迈进了21世纪的第17个年头。刚刚过去的一年对于中国的慈善事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诞生了第一部《慈善法》,中国的慈善生态将以《慈善法》为框架不断完善和优化,开启中国慈善事业理性、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芳草绿遍来时路。蓦回首,对青山。 踏着春风播种,伴着夏雨耕耘,沐着秋光收获。2016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新增捐赠伙伴50多个,年度公益总收入4.57亿元(最终数据以年报为准),其中捐赠收入4.27亿元,比2015年增长12%,全年新增受益儿童超过500万。 当瑞雪飘临时,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同仁,虽有“蓦回首,对青山”的喜悦,却不敢临窗把酒,稍有懈怠。因为更紧要的正是回溯过往,梳理得失,筹谋新一年的事业布局,以确定出发的新基点和登攀的新高度。 主动融入精准扶贫国家战略 截至2015年底,中国还有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55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果2016年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得以实现,剩下的4500万贫困人口无疑是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的群体,这一特征将随着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表现得愈发明显。这说明,中国实施精准扶贫的目标指向将更加清晰,也说明实现“全脱贫”的难度并不会和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构成线性关系。 一直有专家呼吁,要调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中国的减贫事业。公益学者王振耀更明确提出:应该让公益慈善组织扶贫机制化,把公益扶贫纳入国家扶贫体制。 事实上,中国的慈善机构一直在履行公益扶贫的社会责任。中国儿基会的实践证明,公益扶贫在指向清晰度、行为自觉度、供给响应效率、透明度和社会感召力等方面,表现出与政府主导的行政扶贫不同的特征。 公益具有天然的扶贫属性。2016年,中国儿基会的传统慈善项目,如“春蕾计划”“儿童快乐家园”“安康计划”“恒爱行动”等,坚持以贫困家庭儿童、贫困地区儿童、留守儿童、孤残儿童为救助主体,保持了鲜明的精准扶贫公益指向。 发起于1989年的“春蕾计划”,通过完善成熟的筛选和审查机制,确保有限的慈善资金全部以一对一方式,用于对因贫失学、辍学的女童实行精准救助。2016年,“春蕾计划”新增资助15万名贫困女童继续学业。 这一年,以关爱孤残儿童为目标的“恒爱行动”共编织爱心毛衣7.8万件,其中的5.8万件捐赠给新疆少数民族儿童,持续着内地与边疆贫困地区“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的爱心传递。 “HELLO小孩”于2015年年底启动后,2016年相继走进桐乡苗寨、太行山区、陕北高原、震区雅安、吕梁山区、秦巴山区、青海玉树等贫困地区,走进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冀鄂皖苏等省灾区,全年在112个县发放“爱心套餐”“应急套餐”5万多份。 2016年,中国儿基会在留守儿童、流动儿童集中的贫困地区新建“儿童快乐家园”327个,8311名脑瘫、弱视、听障、白血病、白癜风、血友病患儿得到“安康行动”的救助,有效遏制了患儿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除了持续实施的传统项目,中国儿基会2016年启动的多项公益计划,更加自觉地对接精准扶贫国家战略,效果也更为显著。 2016年6月13日,在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等机构支持下,中国儿基会发起“一家衣善”公益项目,在单位、社区设置旧衣回收箱,市民直接捐投,回收员定期收取.回收点分拣后,将能穿用的旧衣服清洗、消毒、熨烫、封装,派送到有需求的贫困家庭中。这项公益活动构思精巧,在有效帮扶贫困儿童家庭的同时,传播了节约和环保理念,推动这一理念成为人人可参与的行动。“一家衣善”已在天津、黑龙江全面实施,效果令人鼓舞。 扶贫并非慈善的全部外延,但是在时下的中国,扶贫却是慈善的第一要义。 迄今,“春蕾计划”累计受益女童超过345万人次;“恒爱行动”接收到恒源祥集团捐赠的毛线44万多斤,编织爱心毛衣88万多件,同时收到各界人士捐赠衣物78万余件;“儿童快乐家园”实施两年多,已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设“儿童快乐家园”680个,受益儿童超过60万。 对于突发性公益需求,中国儿基会实施的公益项目始终保持着很高的供给响应效率。2015年,他们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为湖南邵阳“无妈乡”建起了8个“儿童快乐家园”。2016年,我国华北、华中、华东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当年秋季刚刚开学,灾区的4000多名贫困家庭孩子就收到了“HELLO小孩”发放的“应急套餐”包。 正是因为持之以恒的坚持,中国儿基会的公益项目发挥了精准扶贫的规模效应,成为中国扶贫攻坚战役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全面关照儿童健康成长 2016年7月25日,来自西部14个省市自治区、13个民族的百名春蕾女童欢聚北京,参加中国儿基会举办的“倾听花开的声音——春蕾女童夏令营”,春蕾计划促进女童教育特使彭丽媛出席开营仪式,并参观了春蕾女童成才事迹展览。这是一次足以让孩子们记一辈子、影响她们一生的聚会。 人道主义救援和贫困救助曾经是公益组织的初衷,并且至今仍是公益机构的主旨责任,这是“两急相权取其重”的时代性选择。但是,跟随人类进步的潮流,当物资财富匮乏不再是对人类的普遍困扰,应急救援和贫困救助成为公益个案时,我们必须思考,公益组织应该如何确定他们的责任目标。 毫无疑问,关照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是公益机构更根本、更长远的使命。 2016年,中国儿基会的公益视野不断向未来拓展,传统公益项目在发展完善中逐渐拓展外延,统筹兼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等关乎儿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新设立的公益项目更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征。 以助学为初衷的“春蕾计划”经过27年的积淀,已经演进为救助和帮扶困境女童的综合性公益平台.除助学行动外,还有资助贫困女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成才行动、对大龄女童进行技能培训的就业行动,以及保护女童安全的护蕾行动。四个子项目的救助内容虽各有侧重,但目标指向高度相关,且27年来一以贯之。其中,中国儿基会组织专家编撰的“守护童年·春蕾计划护蕾行动手册”已累计发放200万套,仅2016年就发放50万套。 “儿童安全教育工程”致力于提高保护儿童安全意识,营造关注儿童安全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防范儿童意外伤害。2016年,中国儿基会联手爱心企业新捐建64所儿童安全体验教室、安康图书馆17所,开展移动安全体验活动70场,帮助约32.8万名儿童掌握了安全自护技能。 “儿童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突破传统宣教模式,依托新兴科技手段,研发并派送食品安全教育资源包、儿童食品安全动手学习盒,建立儿童食品安全移动体验营,让孩子们在互动体验中学习掌握食品安全知识。2016年,这一项目已在成都、上海、青岛共26个学校、12个社区落地实施,受益儿童超过8万人。 “爱心书箱·书香中国”落实习近平同志“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深入开展家庭亲子教育活动。基金会与有关机构合作,发布《2016年度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聚焦家庭亲子教育中的突出现象和成因,并给出政策建议。2016年,中国儿基会与社区和学校联合推广线下阅读,在电台、网络等线上平台设立“亲子阅读故事汇”,吸引家长及学生200多万人次参与亲子阅读活动。 2016年10月10日,在第五个“国际女童日”前夕,由全国妇联主办,中国儿基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凤凰网公益频道等10家公益机构举办“女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就营造男女平等社会环境、创造亲情和谐家庭环境、铺实贫困女童就学之路、护航女童健康成长、关心女童未来职业发展等问题集思广益、建树理论、探寻路径,并向全社会发出“女童与可持续发展”倡议。 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变革期,中国公益事业也正经历着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蜕变升级。实现中国公益事业现代化,需要勇敢实践,更需要对公益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性归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拓展公益内涵,健全公益制度环境,改革公益体制机制,提高公益效能。 (下转1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