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现场
   第05版:现场
   第06版:格局
   第07版:格局
   第08版:
   第09版:洞见
   第10版:洞见
   第11版:分享
   第12版:分享
   第13版:论坛
   第14版:专题
   第15版:专题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时代告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义不容辞
借供给侧改革之机,补公益GDP短板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现场

第05版
现场

第06版
格局

第07版
格局

第08版

第09版
洞见

第10版
洞见

第11版
分享

第12版
分享

第13版
论坛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7年01月0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徐永光:
借供给侧改革之机,补公益GDP短板

    中国社会组织的经济贡献几许?创造了多少GDP?今年民政部公布的数据: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6.2万个,全年累计收入为2929亿元。由增加值改为收入,实际是一回事,但测算下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了4.3‰。但这个经济份额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依然很小。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赛拉蒙教授在上世纪90年代对41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的比较,非营利组织创造的GDP占4.6%。中国社会组织的经济贡献率,需要提高10倍才能赶上20年前世界平均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核心部分是“三去一补”——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补短板。社会组织提供的基本服务,就是补短板、惠民生。

    实际上,关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酝酿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李克强总理当年提出,“政府办事不建机构、不养人,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建立‘惠而不费’的公共服务发展新机制”。2014年4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形成“着力增加有效供给,不断满足新增需求”的共识。我发现,国内以贾康为代表的“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与中央精神契合,我也受到启发,在2014年6月于《慈善家》杂志发了《公益市场有效供给十八招》。

    回顾两年来的情况,这十八招有何进展和变化,今天做一个简要回顾:

    第一招,“直接登记,突破瓶颈”。有进有退,寄希望于《慈善法》之后的进一步完善。

    第二招,“税收开闸,财源滚滚”。慈善组织面对25%的企业所得税,实在是生不如死。必须解决公益税收优惠的问题。

    第三招,“政府采购,惠而不费”。政府正不断加大采购公共服务的力度。

    第四招,“彩票公益,用之于民”。彩票公益金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第五招,“民非破局,吸万亿金”。过去,民办教育、医疗机构只能登记为“民非”,难以吸引社会投资;养老机构如果登记为“民非”,也面临同样困境。现在,这三个方面都开放了,可以在2020年之前,吸引数万亿投资。

    第六招,“事业改革,民间新军”。这是未来发展趋势。

    第七招,“社会企业,大有可为”。探索一条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第八招,“公益信托,厚积善银”。如果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未来10年聚万亿慈善信托财产是完全可能的。

    第九招,“公募改革,合作共赢”。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民间慈善组织获得公募资格。

    第十招,“私募转型,力拨千斤”。期待未来有更多定向募集基金会转型或定位为资助型基金会,成为公益创新的投资中心。

    第十一招,“社区富矿,正待挖掘”。全国现有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农村乡镇社会综合服务设施近10万个。

    第十二招,“微善互联,无网不胜”。很多慈善组织还没有利用互联网,需要改变,跟上时代。

    第十三招,“行业自律,门庭自清”。慈善组织通过自律联盟,建立行规、自清门庭,对于提振社会对公益慈善界的信心有百利无一害。

    第十四招,“市场细分,提升效能”。通过市场细分,中介服务来提升公益市场效能。

    第十五招,“人力投资,一本万利”。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公益部门,还需要全社会更新观念,建立公益人力资源市场化机制。

    第十六招,“管好善财,止损为盈”。全国基金会和慈善总会总资产预计已达2000亿,其投资管理需要各方一起努力来突破。

    第十七招,“慈善立法,公私分野”。希望通过《慈善法》的实施,在慈善行业率先实现“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政社分离、依法监管,让慈善组织平等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第十八招,“文化重建,大道无形”。要把慈善文化重建放在优先位置,找回一度迷失的慈善文明,正本清源、引领方向、凝聚爱心、重拾信心,给社会提供正能量。

    以上十八招,虽然是旧瓶装新酒,但基本涵盖了供给侧改革的公益GDP。公益不谈供给侧,不关注GDP,不在乎为国家经济增长担责任,就是自取边缘化。

    但是,我还是要更加强调,中国最缺少的还不是GDP,而是信任。信任,是中国最稀缺的资源,更是我们公益界做一切事情的追求和底线,增加社会信任是公益组织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中国,应该死去的不是那些规模大、收入高的慈善组织,而是那些给社会信任雪上加霜的慈善混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