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是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 从1996年开始,经过长达13年的漫长筹备,终于,我在2010年1月12日正式成立。 成立伊始,我就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那年,在中国的13.2亿人口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就有3.2亿。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均衡,这一庞大群体呈现出许多问题。 全国有90多万孤儿,10余万艾滋病致孤儿童。 全国农村有数千万留守儿童,城市有不少社会闲散儿童。 除此之外,还有越来越多因为缺少关注而走向极端的问题少年。 我的使命,就是帮助这些孩子改变现状,对困难少年儿童实施生存、医疗、心理、技能和成长救助。 为了改变农村困境儿童的生存状态,保障受疾病、意外伤害、灾害等影响的贫困儿童的生存权,我开展“9958儿童大病紧急救助项目”。如今,它已经成为全国知晓度最高的大病儿童紧急救助项目之一。 为了让被拐卖孩子回到原有的家庭,并对被拐卖孩子身心健康进行及时干预,资助家庭重回幸福,我开展“回家的希望”项目。 为了帮助因贫、因病、因灾、因祸造成的孤儿群体,让他们的生活与教育、心灵与健康都能够得到改善,我开设“益童成长中心”。 6年的时间对于基金会发展并不长,但是,我未敢怠慢。 截至2016年12月7日,我已累计筹集资金和物资共计877,474,696.02元人民币,累计直接受益者150余万人。 成长中,我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就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公益,同时需要扶持更多的民间NGO及项目。因此,我开展“童缘”少年儿童公益慈善资助项目,支持儿童领域的民间公益创新项目。 成长是快乐的,2016年我募集资金270,105,715.95元,支出176,008,381.99元。 成长是苦涩的,2012年的“小数点风波”,一度让我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公众质疑、政府审计,最终我经受住了考验,筹款额不降反增。 成长需要勇气。我剥去冗杂的人员编制,实行定岗定编,我制定一系列执行手册、运营手册,全面整顿内部团队。 成长需要机遇。科技手段的快速发展让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互联网,我与越来越多的公众建立联系,他们因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而参与公益,我们筹款的80%来自个人捐赠。 成长需要挑战。《慈善法》及配套法规的实施,让中国公益事业进入全新时代,而技术的变革与社会的发展,对我们公益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知道,只有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继续前进。 因此,我必须与公益伙伴一起,将公益的心声向外呐喊。 (插画/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