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截至12月19日10时 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意见》要求,各地要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 但是,在这样的治理环境下,校园欺凌、暴力事件依旧时有发生,近日,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再次将校园欺凌推向公众视线中。 文章作者自称是北京中关村二小四年级一名10岁男孩的妈妈,她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后,出现失眠、厌食、恐惧上学等症状,后被医院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文章作者还表示,她向学校及海淀区教委反映此事后,涉事孩子供认不讳,但是家长对此事态度依旧是“孩提淘气,不懂事”,并且拒绝道歉,而学校老师则表示事件性质为“就是孩子淘气”,并让作者放弃“处理、惩戒施暴的孩子”“让施暴者家长道歉”等四点诉求。 文章发布后,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与讨论,此事发生时间也正值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第二阶段,作为涉事学校,北京中关村二小在公开声明中表示:校方将本着保护好每一位未成年孩子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事件中提到的受伤害的未成年人原则,并且力争达到多方认可。此外,校方还呼吁,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北京市教委及海淀区教委也先后作出公开回应,北京市教委表示,从一切为了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并呼吁相关负责人关注事件中每一个孩子的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的疏导,教育孩子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海淀区教委则表示会认真落实工作,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涉事多方均对事件进行了公开回应,但是我们依旧无法从各方答复中看到此事将会如何妥善处理。 据统计,2014年至2015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共43起,其中,2015年3月以来就发生26起,而2016年5月~8月,教育部共收到68起校园欺凌事件,面对此类事件屡禁不止,公众意见不一。 对于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公益时报》联合新浪公益、问卷网和凤凰公益共同推出本期“益调查”——面对屡禁不止的校园欺凌,该怎么办?结果显示,超七成网友认为校园欺凌案件中的施暴学生应该受到相应惩罚,以示惩戒。 对于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47.15%的网友认为是学生家长日常生活中教育不够;23.52%的网友认为是因为涉事学校管理不当造成的;另有29.33%的网友认为主要原因是施暴学生自身素质低下,不知道校园欺凌的严重后果及对受害学生造成的影响。 面对校园欺凌案件中施暴学生是否应该受到处罚的问题,70.47%的网友人认为应该受到处罚,以示惩戒,一味的袒护,无法起到警示自己、告诫他人的效果,以后很可能还会发生;有20.32%的网友研究认为,对于施暴学生,不应该处罚,依旧应该以教育和督导为主;此外,有9.21%的网友表示不清楚,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何才能避免校园欺凌, 32.83%的网友认为,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而不能单纯地以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约束,只有用相关法律进行约束,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有29.83%的网友有认为,要想避免此类事件,学校应该制定相关规定,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对涉事学生进行记过、甚至劝退等严重处分;另外,有37.34%的网友认为,应该对此类事件明确责任主体。 网友留言: 玉心:每一个恶都要及时制止,不然会成长为更大的恶。 荆棘鸟:校园欺凌,应该归入法律的范围,不能轻描淡写。 三叶草:校园里的恶孩子确实存在,家长应该正确地认识,并且尽早进行干预。 琳琳:除了苍白无力的语言还有什么是学校和老师能采取的措施?我们现在的教育缺失了惩戒,《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了弱小的孩子,同时也在保护着一群作恶的人。 ■ 本报记者 菅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