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11日,在“2016年困境儿童关注日高峰论坛”上,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公益传播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家庭与儿童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16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十大进步事件”。 2016年我国初步建立了具有完整基本要素的儿童保护制度,政府提供的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服务,第一次覆盖了全体儿童。 多项儿童福利制度建设从初创、布局阶段进入了细化和实施阶段。政策目标的顶层设计在战略性、科学性上有了明显提升,工作任务坚持需求导向,政策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加。 1、设计顶层制度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父母监护缺失的留守儿童群体首次获得精确锁定。 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颁布。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发布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系统性顶层制度设计。 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等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精确锁定“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共计902万人。 2、民政部新建并整合儿童事务管理的职能部门,为建立我国独立的儿童福利与儿童保护高级别行政主管部门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6年,民政部在社会事务司正式成立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保护处,专职负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此后,又进一步对儿童事务工作做了部内的职能调整,把原来隶属于社会福利司的儿童福利处调整到社会事务司,将儿童福利与儿童保护职能集中到一起,由副司级干部进行专职领导与管理。 它意味着中国向建立更高级别的儿童福利与儿童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前进一了大步,也意味着中国在儿童事务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将会有更直接的代言机构及主管机构。 3、国务院关注困境儿童状况,决定在社区设立儿童福利督导专员。 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在改善困境儿童状况的工作中占主导作用,建立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困境儿童保障制度。并要求在全国的村(居)民委员会设立69万名儿童福利督导专员,使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的递送体系建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4、国家两度“亮剑”,惩治校园欺凌。 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在全国所有中小学校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全方位提升校园安全。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向社会表达了国家对校园安全与青少年行为规范的高度重视与关切和采取的措施。 5、国家加大对残疾学生就学支持力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提速。 2016年8月17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在教育、医疗、社会成长环境与社会融入方面,对保障残疾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设定约束性指标和实施措施。这意味着国家将为残疾儿童提供比非残疾儿童更多的公共服务。 6、以国家行动力推母婴设施建设,公共场所配置标准化母婴设施排出时间表。 2016年11月25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十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提出为全国公共场所配置母婴设施排出时间表并制定了设施标准。 7、家长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政策,催促加快家庭教育立法进程。 今年11月,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等9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8、失踪儿童信息实现权威发布、精准推送、超强传播;儿童保护领域持续技术创新。 2016年公安部上线启动名为“团圆”的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并随后推出了2.0版,这是我国最权威的官方“打拐”平台。充分利用了新媒体和移动应用,采用众包的方式协助公安机关快速侦破拐卖案件,尽快找回失踪儿童。 9、儿科医生人才短缺问题获国家高度关切,高校恢复儿科本科招生 2016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切实缓解儿童医疗服务资源短缺问题。这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22次会议中,首次提出涉及儿童关爱的改革措施。国家卫计委提出了《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并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安排,全国8所高校恢复了停止了17年的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 10、对中西部教育国家投入持续加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设定更高推进任务。 2016年,国家投入持续加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指标、工作任务和实施措施。 (据公众号家庭与儿童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