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封面报道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专题
   第16版:
如果医务社工大发展,罗尔事件将不会发生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封面报道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新闻内容
2016年12月0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如果医务社工大发展,罗尔事件将不会发生

    医务社工在组织开展团体活动

    11月30日,罗尔这个名字在朋友圈被刷屏。从在公众号写文为患白血病的女儿筹集医疗费用感动众人,到被质疑是营销、有医保、有房,仅仅半天时间,剧情的翻转引发了无数的讨论。

    随着各方的调查,事情的真相会逐步显露,网上的热议也将告一段落。但事情可以就此打住吗?或许我们该思考一下去做些什么。

    比如说,如果有人可以核实病人及家庭情况,评估是否需要帮助,在此基础上帮助病人寻求各方资源、对接公益组织等平台展开募捐,是不是就可以避免“罗尔事件”的发生了。

    让每一个公众自己去核实、去做这些事情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会有人专门去做这样的事吗? 

    小琛的故事

    2016年2月23日中午11时,河北省肃宁县的6岁男孩小琛(化名)在家门口玩耍时被摩托车撞倒,造成脑干大出血、肺部严重挫伤。

    当地医院无力救治,北京999急救中心派出直升机接到小琛后,立刻转送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交通事故创伤救助中心转入ICU治疗。

    孩子病情危重,肇事者的问题还有待处理,家属的情绪几乎崩溃。

    医院社工部的社工介入后,一方面帮助家属与医生建立及时的沟通了解ICU中治疗情况;一方面为家属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家属积极面对。

    更重要的是,对小琛的家庭情况进行核实。经过核实,确认小琛的家庭是低保家庭,经济贫困后,经过多方努力解决了医疗费用问题。

    一方面帮助家属调动身边及社会资源,建立帮扶微信群(医生、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家属、记者、基金会及社会爱心人士);另一方面,则通过天使妈妈基金会筹集善款,首批共筹得捐款200104.04元。

    与医护人员的职责是治病不同,医务社工是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医务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医务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用专业的方法评估并帮助家长解决医疗费用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医务社工不仅可以帮助家长进行专业、合规的募款,由于长期对接各种救助资源,有时候不需要向公众募款也可以解决问题。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社工部部长郝徐杰介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社工部自2013年介入医院医疗救助工作以来,就对接了神华公益基金会神华爱心行动、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共铸中国心项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兴源急重症患者救护基金、浙江千训爱心慈善基金会向日葵专项基金等项目,可以从这些项目中为病人申请救助资金。

    不只是募集医疗费用

    评估并帮助病人募集医疗费用只是医务社工工作的一部分,医务社工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第一,链接资源。作为资源连接的纽带,以患者为中心,链接救助机构、志愿者资源等,为患者及家属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医务协调。在救治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救助机构、临床科室、相关行政处室协调,确保救助的顺利实施。

    第三,提供服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1、心理慰藉:从心理等方面为病人提供服务,协助和促进患者的心理、家庭、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调适,帮助患者解决困境恢复健康。

    2、家属支持:帮助家属正确认识病情及影响,调节家庭关系,缓解家庭压力等。(尤其是重症病人的家属,往往会六神无主,判断力下降。)

    3、团体建设:建立病友互助团体,为病人营造“第二个”家;搭建社区支持网络,为病人奠定社区康复的基础。

    4、转介服务:在病人同意的情况下,将病人转介给社区社工为病人提供社区服务,促进病人与社区居民的交流,降低各种疾病的复发率。

    5、社区服务:通过组织活动、讲座、咨询、建立小组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卫生健康服务。

    6、关怀医护:通过项目实施,缓解医护人员身心压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品质。

    新生的老职业

    医务社工可以发挥的作用很多,但为什么在公众的视野里却很少看见呢?原因在于,这是一个新生的老职业,而医务社工的数量还很少很少。

    医务社工在中国的起源要追溯到1921年,那一年美国人蒲爱德在协和医院创建了社会服务部,开始提供医务社工服务。

    建国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医务社工在医院中消失了。直到2000年前后,医务社工才再次出现。

    1998年,广州市残联与香港利民会合作,建立家属资源中心,开始提供医务社工服务;

    2000年5月,上海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社工部成立,是大陆医疗机构中成立的第一家社工部;

    2006年,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引进专业社工,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瘾戒断、心境障碍、社区预防、志愿服务领域开展工作。

    2007年深圳也开始开展医务社工服务……

    与此同时,相应的行业组织也开始出现。2011年,上海市医学会医务社会工作学分会成立;2015年,广东省社工师联合会医务专委会成、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成立先后成立;2016年2月17日,天津市医院协会成立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专业委员会。2016年11月19日,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

    尽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但医务社工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

    广东医务社工专委会调研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7月,广州开展的医务社工项目只有17个,医务社工73人,深圳则为114人,而全广东的医务社工加起来300多人。一个可以对比的数据是,广东全省的持证社工已经近60000人。

    截止到2015年底,上海有152家医疗机构试点开展医务社工,覆盖17个区县,35家三级医院,77家二级医院,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其中有独立社工机构的医院仅43家,专职医务社工仅111名(不含兼职)。

    与此同时,根据《香港医管局统计年报2012-2013》、《香港社会福利署统计年报2012-2013》,截止到2013年3月31日,香港共有42家医疗机构开设医务社会工作部,共有790名注册医务社会工作者,社会福利署有医务社工431名,医管局有医务社工包括学科主任(医务)359名。2012年-2013年,全港医务社会工作者共服务351186人次,处理约173000宗个案。

    台湾2013年起医务社工正式成为医院设立时的必要人力,一般急性病床每100床设一名社工人员(需社工专业出身);精神急性病床、慢性病床、日间留院床每100床设一名社工人员。拥有床位300以上医院社工人员三分之一需具备社工师资格。

    作为对比,“广东单个医疗机构的岗位职数配置一直都较低,2015年,深圳2.26人,东莞4.25人,中山2.3人,广州5人(红会医院)。职数的配置依据目前都没有与床位或其他要素挂钩。”广东省社工师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主任委员、北达博雅社会工作资源中心理事长关冬生表示。

    由此可见,内地的医务社工发展还远远不够。

    医院缺乏广泛的认同

    为什么医务社工的发展这样缓慢呢?原因有多种,包括理念上的、制度上的、资源上的。

    目前医务社工的主要推动力量是社工的主管部门——民政部门,医疗机构仍然延续以治疗为主的思路,并没有更多的介入。

    “当前,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步履较为艰难,关键因素是还没有获得医疗领域,主要是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的广泛了解与认同。”关冬生强调。

    由此导致了社工服务内容摇摆不定、医院等被动接受服务、服务进入医疗机构需花大力气和许多时间进行宣传、服务成效评估标准不一致及变化不定等问题。

    这一状况随着政策的推进,有望得到改善。

    2009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开展医务社会工作,以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201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也提出,对学校、医院、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等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单位,要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 

    2012年,上海推出了《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2013年则将是否开展社工服务纳入到了医院评价体系中(不设立者扣分)。

    需要更多资源的支持

    进入医院只是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第一步,关键是还需要为开展工作提供支持,这其中最基本的是社工的人员和活动费用。

    目前,医务社会工作大多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展开。服务的购买方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

    政府是推动医务社工发展的主要力量。据关冬生介绍,在广东,基本以民政部门为主要推动者,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作为参与者及购买者。

    “我们‘医路同行‘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就是由桂城街道关爱基金、南海区人民医院共同出资,南海启创社工执行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社工工作中心的林海全表示。

    除了政府主动推进以外,近两年,又出现了“资助式购买”的新形式,由社工机构根据分析社会需求,找准服务方向和服务对象,以项目的方式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经费,政府相关部门则用竞争的方式,公开评选中标项目和机构。

    虽然政府部门在推动,但将医务社会工作的资金正式纳入财政预算的还是非常有限。医务社会工作经费的固化、恒常化仍然困扰着各相关方。

    “由于医院管理体制的不同,医务社会工作经费来源就非常多样,并常常需要相关部门协商出资比例,如南海区的出资方就涉及医院、医院的行政上级部门(街道办、镇政府)、医院的行业主管部门(区卫计局)。”关冬生强调。

    除了向社工机构购买医务社工服务之外,有些医院也开始设立自己的社工部,但同样存在问题。

    “我们每年培养70多名社工专业毕业生,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仍在医院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同学只有近20人,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中华女子学院的矫杨老师表示,“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考公务员、村官和考研是最优选择,在医院做社工无法解决户口和编制。”

    发展医务社会工作,需要政府之外的力量投入。目前,部分从事医疗救助的社会组织已经开始介入这项工作。

    2014年,致力于先心病、白血病救助的神华爱心行动就成功申请、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医务社会工作试点项目”,在全国19家神华爱心行动项目合作医院率先尝试购买专业医务社工服务,直接受益4735人。

    但是,这样的项目还很少,公众、企业等也几乎没有对医务社工项目的支持,要真正促使医务社会工作实现大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行业改革、进步,满足公众多元化、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

    ■ 本报记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