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封面报道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专题
   第16版:
徐永光:5年内获得公募权的社会服务机构数量将超公募基金会
防艾大使彭丽媛参加世界艾滋病日活动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封面报道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新闻内容
2016年12月0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徐永光:5年内获得公募权的社会服务机构数量将超公募基金会

    民政部8月公布的《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中规定,依法登记或者认定为慈善组织满二年的社会组织,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申请公开募捐资格。

    对于开放公募权后的发展趋势,徐永光在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觉得非公募基金会有相当多的数量不会申请公募权,它自己有钱做事,恰恰是那些草根NGO转为慈善组织的这些机构,它需要公募权。我估计未来获得公募权的机构里,社会服务机构会多于基金会,我这句话放在这里,若干年以后大家看,五年以内肯定是社会服务机构获得公募权会超过公募基金会。”

    非公募论坛上,有民非机构探讨怎样申请公募资格的问题。聚拢了一批环保组织的SEE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媛也表示,想做公募的社会服务机构不能忽略,SEE接触了大量的环保公益组织,也会鼓励他们走出去面向公众,他们现在可能用SEE的平台筹款,之后如果申请公募资格,也可以推动能力建设的提升。民非机构愿意申请公募资格的话,是非常好的一个尝试。

    公募权可以减少单一资源依赖

    国内成立最早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之一——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李涛明确表示,会准备申请公募资格。

    “公募权是中国的几代NGO追寻的梦想,公募一方面可以有效拓展社会组织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单一资源比如政府购买的依赖。现在更多的办法是创办社会企业,开发能够众筹的产品等。”李涛说,“但对于一个公益组织来说,它最重要的一个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应该是社会募款,这才是最根本的。公募权放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其把精力放到社会企业方面,做自己并不熟悉的商业化运作,不如用自己的公益产品,大大方方地动员社会公众和各类社会资源的支持。这是更好的一种路径,也更符合NGO的公益属性。”

    协作者一直以来扎根社区,李涛认为,公募还是非常重要的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接受公众问责,教育和启蒙公众对公益问题的关注。公募必然要加强社会宣传倡导,将公益项目,和背后关注的人群,更好地向公众推广。

    在申请之前,则要一边实践、一边整理经验、加强筹资和品牌团队建设。提升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首先自身要有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好有效、及时、全面的信息公开透明;能够有效地进行社会动员;快速有效地行动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的能力。

    “但即使获得公募资格,依然不妨碍公益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基金会资助等获得支持,只不过又多了一个渠道。”李涛说。

    未来应该是自然的竞争与淘汰

    对于《慈善法》实施后行业的发展前景,徐永光这样设想,公益行业应该越来越进入一种公平的竞争,哪个机构有底气、愿意转公募,它就转。“例如北京市民政部门是主动希望一些优秀的非公募基金会转公募,因为一些公募基金会都有政府背景,管不了。上海也有这种想法,希望在增量上培育一些优秀的、民间背景的公募机构,而且它们真正用专业性、透明度来赢得社会信赖。”

    “公益部门只有竞争这个行业才能提升,而且竞争会淘汰掉一些。就应该优胜劣汰,现在问题是差的淘汰不了,这个行业如果总有差的在那里拖着后腿,怎么进步?”徐永光说。

    对于开放公募权将带来的竞争,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代表,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王行最表示:“我们一直主张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才是春。公益机构发展的多了,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这个肯定是事实。但现在我们这个行业竞争不足,如果是100米的深井,现在我们只挖了10米。开放公募权有利促进行业的发展。我们从2005年开始专门设立项目合作部,募集资源,跟没有公募权的机构合作,通过这个项目执行的过程当中培训培植这样的机构发展。我是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希望公募权放的越来越早,越开放越好。放开了以后大家一起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竞争,不能说垄断了,要看自己的本事。”

    对于“垄断”,徐永光认为:“实际上,有政府背景的基金会和政府、企业是利益铁三角,要打破这个,必须让那些基金会真正脱离政府,真正分离。但现在不是分离的问题,现在是抱得更紧了。”

    ■ 本报记者 王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