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截至12月4日10时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作为当前最为火爆的风口产业之一,网络直播方兴未艾却乱象频出,直播飙车、吃灯泡、猎杀野生动物、裸露肢体、爆粗口情绪宣泄…… 日前,有网友热议,网络直播平台“快手”的一些主播为了涨“粉丝”,在四川凉山州贫困区某农村做“伪慈善”,直播时发钱、结束后收回。“伪慈善”事件经媒体曝光后,立即引发热议。业内人士呼吁,要严格执行网络主播实名制登记和“黑名单”制度,严管网络直播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在“伪慈善”事件中,网络主播的账号被冻结后,很快又发布了新账号,继续吸引“粉丝”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主播实名制登记和“黑名单”制度能够严格执行,那些劣迹主播将不再有生存土壤。 11月4日,国家网信办出台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简称《规定》)正式为网络直播界定底线,“实名登记”“即时阻断”“新闻信息先审后发”等举措均剑指行业乱象。这项被称之为网络直播“最严规定”已于12月1日正式实施。业界人士认为,这段时间,违规平台和“问题主播”应抓紧自查、整改,否则面临的将是“最严惩处”。 另外,主播“黑名单”制度也随着《规定》出台建立起来。《规定》要求,对直播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互联网直播发布者信用等分级管理体系,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对纳入黑名单的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禁止重新注册账号。 “‘黑名单’在网络直播行业意义重大,很多网络平台为了商业利益,不惜违背法律底线留住能够获利的主播,即便明知其是‘问题主播’,平台担心主播‘跳槽’,也不敢轻易得罪。” 有专家表示,“黑名单”制度建立后,对纳入“黑名单”的主播将“禁止重新注册账号”,并向省级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报告,这样一来,“黑名单”主播将不能肆意“用脚投票”来要挟平台,也就让法治与诚信重回直播市场。 就此话题,《公益时报》联合问卷网、新浪公益和凤凰公益联合推出本期“益调查”:“你认为如何净化互联网直播空间?” 本期益调查从11月28日开始,截至12月4日10时,共有2781名网友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有89.47%的网友表示看好《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认为新规定有效惩戒劣迹主播,净化网络直播空间。 在被问及你认为当前互联网直播空间的乱象由哪些因素造成?47.37%的网友认为原因在于直播平台缺乏政策有效监管。36.84%的网友认为是虚拟空间让私欲膨胀、横行。15.79%的网友认为,直播平台门槛较低,导致内容质量良莠不齐。 最后问及“伪慈善”直播会对公益造成哪些伤害?68.42%的网友认为,这是将一种严肃行为变成一场拙劣表演,会导致公众对公益的不信任感增强。15.79%的网友认为,会导致公益品牌受损,信赖度降低。15.79%的网友认为,会使公益组织前往当地工作开展不畅,受助者不信任感增加。 网友留言: 人鱼之神: 只要网络直播平台没节操、无底线的生态没有彻底改变,不惜假以慈善的名义来获利,就不足为怪。 Boys: 每一起虚假的慈善行为,都会在人们心中埋下不信任的种子。 客观看世界: 监管手段太欠缺,对这些行为采取了默许、纵容的态度,才有这样结果。 飞鱼: 制造“伪慈善”“假慈善”来吸引粉丝送礼物,已经涉嫌诈骗。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