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封面报道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专题
   第16版:
一周慈善捐赠
“伪慈善直播”盛行,近九成网友支持“最严直播规定”
益数字
图片新闻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封面报道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新闻内容
2016年12月0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伪慈善直播”盛行,近九成网友支持“最严直播规定”

    1.你怎样看待网络直播“最严规定”?

    A.赞成。新规定有效惩戒劣迹主播,净化网络直播空间。89.47%

    B.反对。网络直播空间应该尊重自由表达的权利。10.53%

    2.你认为当前互联网直播空间的乱象由哪些因素造成?

    A.直播平台缺乏政策有效监管。47.37%

    B.直播平台门槛较低,能联接互联网就成直播,内容质量良莠不齐。15.79%

    C.虚拟空间让私欲膨胀、横行。36.84%

    3.你认为“伪慈善”直播会对公益造成哪些伤害?

    A.一种严肃行为变成一场拙劣表演,公众对公益的不信任感增强。68.42%

    B.公益品牌受损,信赖度降低。15.79%

    C.公益组织前往当地工作开展不畅,受助者不信任感增加。15.79%

    截至12月4日10时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作为当前最为火爆的风口产业之一,网络直播方兴未艾却乱象频出,直播飙车、吃灯泡、猎杀野生动物、裸露肢体、爆粗口情绪宣泄……

    日前,有网友热议,网络直播平台“快手”的一些主播为了涨“粉丝”,在四川凉山州贫困区某农村做“伪慈善”,直播时发钱、结束后收回。“伪慈善”事件经媒体曝光后,立即引发热议。业内人士呼吁,要严格执行网络主播实名制登记和“黑名单”制度,严管网络直播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在“伪慈善”事件中,网络主播的账号被冻结后,很快又发布了新账号,继续吸引“粉丝”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主播实名制登记和“黑名单”制度能够严格执行,那些劣迹主播将不再有生存土壤。

    11月4日,国家网信办出台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简称《规定》)正式为网络直播界定底线,“实名登记”“即时阻断”“新闻信息先审后发”等举措均剑指行业乱象。这项被称之为网络直播“最严规定”已于12月1日正式实施。业界人士认为,这段时间,违规平台和“问题主播”应抓紧自查、整改,否则面临的将是“最严惩处”。

    另外,主播“黑名单”制度也随着《规定》出台建立起来。《规定》要求,对直播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互联网直播发布者信用等分级管理体系,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对纳入黑名单的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禁止重新注册账号。

    “‘黑名单’在网络直播行业意义重大,很多网络平台为了商业利益,不惜违背法律底线留住能够获利的主播,即便明知其是‘问题主播’,平台担心主播‘跳槽’,也不敢轻易得罪。”

    有专家表示,“黑名单”制度建立后,对纳入“黑名单”的主播将“禁止重新注册账号”,并向省级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报告,这样一来,“黑名单”主播将不能肆意“用脚投票”来要挟平台,也就让法治与诚信重回直播市场。

    就此话题,《公益时报》联合问卷网、新浪公益和凤凰公益联合推出本期“益调查”:“你认为如何净化互联网直播空间?”

    本期益调查从11月28日开始,截至12月4日10时,共有2781名网友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有89.47%的网友表示看好《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认为新规定有效惩戒劣迹主播,净化网络直播空间。

    在被问及你认为当前互联网直播空间的乱象由哪些因素造成?47.37%的网友认为原因在于直播平台缺乏政策有效监管。36.84%的网友认为是虚拟空间让私欲膨胀、横行。15.79%的网友认为,直播平台门槛较低,导致内容质量良莠不齐。

    最后问及“伪慈善”直播会对公益造成哪些伤害?68.42%的网友认为,这是将一种严肃行为变成一场拙劣表演,会导致公众对公益的不信任感增强。15.79%的网友认为,会导致公益品牌受损,信赖度降低。15.79%的网友认为,会使公益组织前往当地工作开展不畅,受助者不信任感增加。

    网友留言:

    人鱼之神:

    只要网络直播平台没节操、无底线的生态没有彻底改变,不惜假以慈善的名义来获利,就不足为怪。

    Boys:

    每一起虚假的慈善行为,都会在人们心中埋下不信任的种子。

    客观看世界:

    监管手段太欠缺,对这些行为采取了默许、纵容的态度,才有这样结果。

    飞鱼:

    制造“伪慈善”“假慈善”来吸引粉丝送礼物,已经涉嫌诈骗。

    ■ 本报记者 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