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社会创新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专题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互联网+社工 助力公益事业善门大开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社会创新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2016年第五届“寻找首都最美社工”活动正式启动
互联网+社工 助力公益事业善门大开

    日前,由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主办、《公益时报》社承办的。该活动以“最美社工,筑梦同行”为主题,旨在突出体现广大社会工作者“植根社会,助人自助”的价值追求,进一步明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方向。

    近日,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陈建领,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秘书长、《公益时报》总编辑赵冠军做客新华访谈,对“寻找首都最美社工”进行了解读,并阐述了互联网对包括社会工作在内的公益事业产生的影响与改变。

    首都最美社工不断涌现

    主持人:“最美社工”活动已开展了四届,对北京社工机构发展和社工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否具体介绍下这些变化?

    陈建领:自2012年起,结合开展“国际社工日”纪念活动,北京市委社工委、市社会办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公益时报》社共同举办“寻找首都最美社工”评选活动。每年选出10名左右的“首都最美社工”和40名左右的“首都优秀社工”,并围绕社工的优秀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截至去年,该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四届。

    四年来,每一届“寻找首都最美社工”活动都有着鲜明的主题。从2012年的“践行北京精神,寻找最美社工”到2013年的“热爱公益,真诚助人”,2014年的“敬业专业,助人自助”到2015年的“最美社工,精彩人生”。

    为充分发挥评选活动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在评选“首都最美社工”的基础上,我们从2014年起,从评选表彰的最美社工和优秀社工中遴选组建了“首都最美社工宣讲团”。宣讲团以介绍个人事迹、交流工作经验、传授实务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宣讲内容,深入学校、机关、社区开展巡回宣讲,用真情实感和真实案例与一线社工产生共鸣,宣讲累计达200余次,受众近3万人。

    在“最美社工”先进典型的带动和鼓舞下,共有185名社会工作者当选人大代表、13人被选为政协委员、62人被评为“三八红旗手”、13人获得“五一劳动奖章”、206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2人被评为“中国优秀社工”、9人被评为“中国最美社工”,11人被评为中国年度“百名社工人物”。

    主持人:可以看出,在“寻找首都最美社工”开展的前四年里,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今年是第五届,能否给我们介绍下今年活动的特色及亮点?

    陈建领:今年主要突出体现广大首都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首都社会改革和服务创新,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价值追求。与前四届活动相比,本次评选主要有以下三个特色:

    第一,评选群体和推荐单位更加广泛;第二,评选的项目和往年相比有所增加;第三,宣传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在宣传表彰期间,我们将结合2017年国际社工日纪念活动,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开展《首都社工在行动》系列活动。另外,举办“与社工同行”健步走活动,与北京电视台举办最美社工颁奖活动。

    主持人:在您看来,北京的最美社工有什么特征?从全国范围来讲,该活动具体有怎样的引领作用?

    赵冠军:“寻找最美社工活动”是开创性的。很多北京的“最美社工”获得了“全国社工”的奖项,而“全国社工”这个奖项来源于“首都最美社工”,我们设计的就是这样一个工作模式。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是行业性的枢纽型组织,北京市社工委有很强大的北京市落地基础,我们可以把活动延伸到社区的各个层面;专业媒体参与,实现传播渠道不同。我们既能通过传统媒介传播,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客户端等方式进行传播,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塑造了社工品牌化、项目化。

    社会工作除了能够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外,还要倡导正能量的社会价值观,通过个案的传播,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氛围。所以,这项活动重在参与,重在社会动员,重在活动的主办和传播效果的落地。

    中国社工事业发展

    进入快车道

    主持人: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到哪一步?尤其是社会工作人才方面?

    赵冠军:今年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决策部署的第十年。近日,民政部召开全国社会工作推进会,全面总结了十年社会工作发展成就。

    据统计,专业社工岗位的人员已有76万人,持证社工接近30万人,基层社工机构有6600家。第二,中社联是社工行业组织,各省市约有400个这样的枢纽型社工行业组织。更重要的是,社会工作领域拓展越来越宽泛。过去更偏重于老年社工,现在整个社会领域社工工作体系已初现形态,这是近十年社工快速发展的基本状况。第三,政策性推陈出新,比如十二部委近期发布对社工人才的激励政策。第四,近十年来,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规模在不断突飞猛进地发展。可以看到,中国社工当下事业的发展要进入快车道了。

    新华网:从全国范围内来讲,北京市的社会建设和社工人才建设都走在前列。那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如何带动周边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社工队伍建设?

    陈建领:自2007年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建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一手抓顶层设计,一手抓夯实基础。在顶层设计方面,纵向到社区、横向到“两新组织”的工作体系,大到“规划纲要”、中到“指导意见”、小到“管理办法”的三级政策体系都已基本形成;在夯实基础方面,通过社区规划建设,社会组织的培养与扶持,枢纽型体系构建等,近十年里发生了质的飞跃,可以量化的指标都完成了80%以上。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市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一方面要巩固北京社会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坚持社工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方向不动摇;另一方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积极传播社工理念。同时,通过搭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交流平台,促进三地在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孵化、社会领域党建、社会工作队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

    前不久,我们在河北举办的“专业社工如何进入社区的养老服务”的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包括前不久我们在西山举办的北京、广东、上海和京津冀三地协同的社工发展论坛。可以说,这些都对传播理念、形成共识、推动共同措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华网:请问赵秘书长,您觉得推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除了寻找最美社工活动之外,还有哪些方式?这需要哪些方面力量的投入?

    赵冠军: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几项工作:一是推动激励表彰机制,如寻找榜样的力量,把“首都寻找最美社工”和“全国寻找最美社工”,甚至寻找机构和项目等活动提高到更高的层面上;二是推动在政府购买服务以外的公益服务和开展社会化服务,包括一些便民服务,让社工机构更好地良性运转,进行方向性的推动;三是提供更多、更专业的为社工机构和社工人才服务的专业平台,推动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的整个社会服务工作局面;四是整合更多资源,包括在市场领域里的一些工作方式、社会创投、社会支撑的一些资金量,推动社工机构的品牌化、区域化、连锁化、行业化的建设。

    “互联网+”将带来

    “善门大开”

    主持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作为领引社工行业的社会团体,您认为“互联网+”对社会工作以及公益事业的改变都有哪些?

    赵冠军:社会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解决社会问题,但是它的功能不是单纯地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公益事业也是一样,除了实现社会救助功能之外,它还有另外几项功能,就是社会倡导。互联网带来的好处:一是善门大开。互联网带来的技术革新,可以让大人们更方便地实现个人捐赠。二是全民参与。现在在互联网上筹款的大部分是年轻人,而且这些人是持续捐赠,是一种持续行为,不是某种意义上的随机行为。从这点来说,“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是善门大开。

    主持人:从首都社会建设方面来说,“互联网+”对我们的社会工作带来哪些变化?

    陈建领:互联网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而深刻的,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和变化已经或者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此外,社会工作方面新变化也有很多,概括起来有这几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强烈冲击。原来大家都是靠传统媒体来获取信息,表达诉求也很单一。现在人人都是发言人,个个都有麦克风,接受信息的即时性和便捷性,使人们对于社会事物的判断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是传播方式的变化。原来我们通过传统媒体由上到下传达贯彻学习领会,现在我们通过互联网、微信、QQ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三是需求内容的变化。四是满足需求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来都是群众有困难找居委会,找各级政府去解决,现在人们用百度搜索等就能找到答案。可以说,这四个深刻变化,对社会建设的冲击和带来的机遇都是并存的。(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