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截至11月21日10时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乡村教育正在发生着极大的改变。互联网与乡村教育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不少教育机构和公益机构都以这种形式探索改变农村教育的面貌。 “互+计划”教育公益项目,就是以中小学网络课程共建共享的形式,使偏远贫困地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通过此项目,不仅大山内的学生可以即时聆听来自各地优秀教师为他们精心准备的课程,各地教师也可方便地进行跨地域交流和联合教研。 与此类似,阿里巴巴乡村教育公益行,以淘宝教育的优质在线直播课程为基础,以遍布全国农村的村淘合伙人站点为出口,建设“淘宝小课堂”。预计这种模式在年内会推广到600个村落。 对于互联网在乡村教育领域掀起的热潮,国务院参事汤敏认为“互联网课程最终可以打破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他说:“如果这个工具(互联网教育)率先、全面用到乡村学校的话,那么可以减少教育不公平,否则,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城乡教育水平。” 此外,汤敏还表示“农村老师没有被边缘化,反而得到的收获比学生的更大,不但将网上的优秀方法吸收,而且还结合农村的情况,摸索出适合农村孩子的优质教学方法”。 然而,也有不少人对此持谨慎态度,认为“互联网教育开展得再好,也不足以取代学校”,不少人表示,互联网参与乡村教育的形式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少自觉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高度集中,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无法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就此话题,《公益时报》联合新浪公益、问卷网和凤凰公益推出本期“益调查”——你认为,互联网能带来乡村教育的改变吗?调查自2016年11月18日至11月21日,共1006名网友参与。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6%的网友认为互联网课程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弥补了线下教育资源的不足;有42%的网友认为虽然互联网课程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所需内容,但部分内容还需要老师当面进一步讲解;仅有12%的网友更倾向于面对面的教学。可以看出,与传统的面对面教育相比公众更倾向于互联网课程。 对于互联网参与乡村教育是否能带来现状的改变,48%的网友认为有很大作用,互联网能把乡村与城市的优秀教育资源相对接,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45%的网友认为作用有限,互联网参与乡村教育的形式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仅有7%的网友认为没有作用,学生缺少自觉性,光靠互联网无法达到教育目的的。 对于应该如何完善互联网参与乡村教育的形式,39%的网友表示,互联网参与乡村教育的形式应该更多地面向乡村教师,因为教师水平的提高更能为当地学生带来直接的变化;49%的网友表示,应提高互联网教育的互动性,使远程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调整课程内容,也使学生的困惑得到及时的解答;12%的网友表示,要让项目在资金、技术、师资和课程内容上可持续化,努力将其变为常态。 网友留言: 思惟丰富思:互联网教育必须得重度投入,因为这是一个有前景的领域。 暗之圣域:个人觉得再好的互联网教育都不能替代线下教育,人与人交流效果是任何工具无法替代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像欧美,日韩等强国,踏实做好教育设施和质量才是正道。 勒夫的鼻屎:在教育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对于信息辨别能力不能达到城里孩子的水平,互联网教育上的大量信息是否能发挥积极作用? C的现在:互联网教育对于没有自觉性的孩子来说起不到多大作用,最主要还是靠父母与老师。 ■ 见习记者 王心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