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京津冀公益慈善一体化发展成果初现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京津冀公益慈善一体化发展成果初现

    9月5日上午,民政部党组成员、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参观了京津冀慈善展示会

    公众在慈善组织的展区体验盲文

    9月4日至6日,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联合举办的京津冀慈善展示会召开。来自京津冀三地的150家慈善组织纷纷前来赶“慈善大集”,其办公场所和项目均面向公众开放,公众可零距离接触和体验慈善项目,与现场的慈善组织、慈善服务对象交流。

    这次展示会不仅通过项目展示、研讨交流、项目体验等使公众得以体验公益项目,让普通人走近公益,同时也集中展现了京津冀三地公益慈善事业的差异与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可能。

    社会组织:

    北京远超天津、河北

    由于自身的特殊地位,北京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一直很快,无论是在社会组织数量还是在从业人员数量以及公益支出等方面,其发展都优于天津与河北。

    截至目前,北京市注册和备案的社会组织超过3.2万家。注册社会组织中,公益组织有3722家,包括基金会409家、民办非企业(慈善法施行后统一更名为社会服务机构)3087家、社会团体226个。

    北京市公益慈善行业从业人员约有6.26万名;全市公益组织总资产约186.7亿元,年度总收入约95.7亿元,年度总支出约86.2亿元。据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相关人员表示,截止到9月7日,“志愿北京”平台内实名注册的志愿者超过357万名,志愿服务团体达55672家。

    再看天津,据统计,到今年8月份,天津市注册社会组织总数为5461家,其中基金会69家。“除注册的社会组织,天津市目前还有约2.6万家备案制社区社会组织。”天津市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刘宝东介绍说,“这一数字较‘十二五’期间翻了一番,社区社会组织广泛活跃于社区助老助困助孤等慈善活动。此外,这些社区公益组织还在242个街道乡镇成立了街道一级的社会组织联合会。”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天津市社会组织公益支出达15.64亿元。2015年,天津市注册登记志愿者人数为170万,已登记(备案)的志愿服务组织约有4000多个。

    与北京和天津相比,河北省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略显缓慢。目前,河北省共有各类社会组织21178家,公益慈善类协会有122家,基金会有67家,慈善超市有233家。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河北省各类公益组织筹资近10亿元,公益支出近9亿。目前,河北省共有志愿者503.8万人,其中在“燕赵志愿云”注册的志愿者达70.1万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有2.4万个,社区志愿服务示范站110个。

    促进措施:

    政策+真金白银

    为了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三地都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同时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从力度上说,北京最给力,其次是天津,最后是河北。

    北京市民政局早在2011年就设立了慈善工作处,全市16个区县民政局相应设立了负责慈善工作的科室,为更好地履行慈善工作职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014年1月1日,北京市第一部关于慈善事业的法规性文件《北京市促进慈善事业若干规定》开始实行。2015年,北京市还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慈善北京”建设,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2016年8月,北京市正式发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将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混合型登记体制,并出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

    围绕慈善组织登记管理、培育扶持、慈善诚信建设、志愿服务、社工队伍、慈善文化、社会参与、政府购买慈善组织服务、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等方面,北京市先后出台了40多个法规政策文件,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制度保障。而随着各类培育扶持政策的落实,北京市公益慈善组织也在快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率先实行了慈善组织直接登记,政府每年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达10亿元。数据显示,北京市接受捐赠额由2011年的12.73亿元提高到了2015年的32.21亿元,“十二五”时期捐赠总额达151.39亿元。

    为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天津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也为其他省市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比如,1989年3月18日,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2008年9月3日,天津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天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

    为发挥慈善在扶贫济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天津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市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关于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实施方法》等地方性意见办法,明确慈善事业发展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此外,为了探索慈善事业创新发展途径,多领域多渠道开展慈善创新试点工作,2015及2016年天津市连续举办了市级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共有85个优秀公益项目获得政府资金支持1050万元;此外,天津市还在慈善超市建设、二手衣物回收环保再利用、慈善信托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刘宝东谈道:“下一步天津将加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扩大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规模,把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落实到位。这部分资金每年大概有4000多万元,而且已列入了政府财政预算,用于社区社会组织公益活动项目补贴、项目运行,支持公益项目。到目前为止总的资金规模已经达到1.68亿元。”

    为完善公益慈善事业政策体系,河北省先后制定了《河北省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关于加强和创新慈善超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慈善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2015年,河北省发布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大力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活动,培育发展慈善组织,推动慈善组织之间资源整合,提高社会救助效益。同时,该意见还提出要大力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活动,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捐赠和志愿服务。

    而早在2013年12月,河北省民政厅就下发了《关于开展对四类社会组织直接到民政部门登记的通知》,简化程序、降低门槛,对公益慈善等四类社会组织,直接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合作:

    不断提升广度和深度

    河北省廊坊市远山行爱心助学公益联盟也参加了今年的京津冀慈善展示会,其负责人表示,能够结识三地不同的慈善组织,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对于今后自身的发展也会非常有帮助。对于这家成立不到3个月的公益组织来说,京津冀慈善展示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慈善展示会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合作平台。事实上,就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不论是从公益组织自发的角度,还是由政府部门、民政部门推动,京津冀三地一直在探索相关领域合作的可能性,并且付诸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经验。

    首先是开展公益项目合作。2006年,河北省慈善总会推出了第一个大型公益项目“河北省慈善助困救心工程”,对省内贫困家庭0—18岁的“小儿先心病”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据河北省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介绍,2014至2015年度,河北省慈善总会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社会救助委员会,合作实施了“神华—爱心行动”,捐赠救助善款1582.55万元,为1163名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了免费手术治疗;同时还为66名贫困家庭白血病患儿捐助善款306.3万元。此外,他们还与爱佑慈善基金会合作开展了“爱佑童心”项目,捐赠善款774.12万元,为605名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了免费手术。今后河北省慈善总会还将与天津展开类似合作。

    其次,是地震灾害应急救助协同演练。今年5月11日,三地民政部门联合举办了京津冀地震灾害应急救助协同演练,共同签署了《京津冀救灾物资协同保障协议》,对京津冀三地救灾物资协同保障的目标、原则、内容、保障机制做了具体规定。北京市民政局救灾处处长肖会斌表示,京津冀地震灾害应急救助协同演练,是为了检验三地在灾情信息共享、物资调拨联动、救援队伍联动等领域的协同机制是否科学;同时,也是为了动员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减灾救灾工作,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再次,社会工作协同发展。9月2日,2016京津冀社会工作与志愿培训交流研讨会在河北邢台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社工专家、一线社工就灾后社工服务应该如何进行展开了研讨。此前,经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发起,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天津市社会工作协会、河北省社会工作促进会多次协商,三地联合制定了《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发展实施方案》,京津冀三地社会工作协会还进一步签订了《京津冀社会工作者教育培训框架协议》。

    事实上,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此前,三地也在探索把北京市过剩的养老需求向天津以及河北转移,以缓解北京在养老方面的压力,同时加强三地在养老领域、专业养老机构及社工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我们一直在探索加强与北京、河北公益慈善领域的合作,而且一些社会组织已经在做一些尝试,在社会服务领域、促进产业发展、异地商会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如加强项目交流、信息互换等。相信今后的合作会越来越深入。”刘宝东谈道。

    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获得通过;2015年11月,在民政部的支持和指导下,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共同签署了《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三地民政部门的10大重点合作领域,包括共同推动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共同建立社会组织协同管理与合作扶持机制、共同建立省际间救助工作协同联动机制、共同构筑区域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共同助推公益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工作协同发展、共同创建社会工作协同联动发展模式等。

    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到,“促进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是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规划内容,今后北京市将“落实民政事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优化配置民政资源和服务布局,加强三地在跨地域养老、区域防灾减灾、慈善、社会组织、社工人才等方面协同合作,提升三地民政服务整体水平”。

    可以预见,今后京津冀三地在公益项目、公益组织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会越来越频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 本报记者 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