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视觉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年检
   第11版:年检
   第12版:专题
   第13版:年检
   第14版:年检
   第15版:年检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非视觉太极”:给盲童的礼物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视觉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年检

第11版
年检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年检

第14版
年检

第15版
年检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6年08月1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非视觉太极”:给盲童的礼物

    盲童小明(化名)来自大连盲聋学校。从出生那一刻起,他的头发、虹膜和皮肤就是白色。两年前,小明开始接触太极。他学得快,而且没事的时候总是暗自揣摩,打起太极拳,专注和痴迷溢于言表。

    视障、听障、留守孩子们一起为所有观众表演了刻苦排练的节目

    付志杰是山东武城鲁人希望小学三年级的老师。他的100多个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付老师看到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病,希望通过太极拳的练习,让孩子们多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磨练心智。这两年,他已经收了学校里和村子里160名“弟子”。

    走访有时也会遇到困难,万周迎有一次去学生家进行家访,大雨封路,只能滞留在山里。

    杜秋是山东武城鲁人希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自诩为“嗜书如命的女侠”。她希望以后能像女侠客那样去行侠仗义。杜秋现在是家里唯一的女性。母亲常年受着病痛的折磨。杜秋努力练习太极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她认为太极和中医结合才能治母亲的病。遗憾的是,她母亲精神失常出走,已失去音信一年。

    泰安特殊教育中心的房雪清老师性格开朗,号召力强,自己经过两年的太极拳锻炼,觉得自己的身体素质、耐心和毅力都有提高,现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她的太极拳学生。

    “非视觉太极”的教学方法起源于万周迎教特殊学校孩子太极的一些心得体会。他发现盲生在学太极的时候更加专注,往往比普通学生都要学得好。图为万周迎在泰安特殊中心的教学楼里和老师交流。

    ■ 本报记者 王会贤

    提到盲人,总会想起阿尔·帕西诺的那段探戈。

    8月9日下午,在一个视障儿童的脸上,我们看到了同样的自信。

    当天,3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障、留守儿童参加了侠友新社主办的“非视觉太极”系列公益活动开幕式。活动包括“非视觉太极”摄影展、夏令营、VR视频体验、国学主题沙龙等。

    所谓“非视觉太极”,顾名思义,是指颠覆传统的以视觉为主要接受和参照途径的学习方式,通过聆听、触摸和用心对比、感受等其他感官及体会方式学习太极拳。这个概念最先来自侠友的太极助盲教学实践,但并不仅限于盲人群体。

    展览位于新燕莎购物广场七层,数百幅摄影作品,来自多位专业摄影人及艺术家,还有部分作品出自项目学校的老师们之手。透过画面,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社会弱势儿童内心的忧郁和焦虑,他们原本封闭的自我与高速发展的社会显得格格不入,然而,孩子们在经历痛苦的过程中也不断努力地突破自我,在心灵得到成长的同时,寻求到自信、健康和快乐。

    侠友新社从2010年开始,进行“盲人太极”的公益项目,教特殊儿童、留守儿童和贫困地区的儿童太极文化,至今经历了七个寒暑,在全国各地近30所项目学校开展实践。

    刚柔并济,以柔克刚,这个道理很多人需要经历坎坷才能悟到,而这些玄妙的道理就蕴含在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中,孩子们在太极的张弛之中领会到人生道理。对于他们来说,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援助,更需要予以心灵上的关怀。建立起坚韧正直的人格,才是他们未来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