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年6月,北京朝阳区“‘居民提案’激活社区自治细胞”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作为居民提案活动的一部分,7月26日,北京三里屯街道举办了“首届社区创享计划成果展示暨第二届社区创享计划启动仪式, 在过去的一年,通过政府资金的支持,三里屯街道引入社会组织支持社区居民不仅解决了身边的公益需求,还培育出38家社区社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的公益模式已经初步显现。 最繁华地段的公益需求 提起北京的三里屯,大家脑海中想到的往往是繁华、国际、时尚等一连串高大上的形容词。在堪称中国最繁华的地方、平均房价在每平方米五六万元的地界,会有公益需求吗? 东三里社区,已经92岁的王大梅老人住在5楼,对上下楼不方便的她来说,理发成了大问题。街道专门动员了辖区的理发美发企业定期为居民提供免费的理发美发服务,但专门的上门服务,对企业来说没有这个义务也不可能满足——三里屯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了22%。 幸福二村东外30号楼,楼前的2个存车处,堆满了废旧单车、剩余建筑材料、杂物垃圾,导致存车处无法正常存放单车。涉及不同的居民财产,政府处理很容易引起矛盾,不处理其他居民利益受损,也不利于环保工作。 东三里社区,50多位残疾人,50多位空巢老人;白西社区,高龄老人多,没有门禁系统和门卫,各种人员可以随意出入…… 在三里屯这样的地区,其实钱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如果把公益等同于慈善,局限于扶贫济困,那么确实没有什么需求;如果把公益解读为公共利益,是政府和市场难以或不愿解决的事情,那么这里就不仅有着大量的需求,而且是从基层、从居民生发出公益力量最好的地方。 源自于居民的公益力量 居民的多元化诉求如何满足,社区里的公益需求如何应对?在创新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三里屯所在的朝阳区提出了让居民自己解决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事情的方案——居民提案计划。 社区居民针对社区存在的问题,提出“金点子”、形成提案,通过评选并适合自治的,支持居民自我解决。区委区政府每年拿出不少于1600万元经费支持。 据朝阳区社会办社会组织科科长刘栋介绍,目前已经征集了12000多个“金点子”、2555个可参与提案、451个资金支持的提案。 自2015年6月起,三里屯街道在全部7个社区启动了这样的社区创享计划。 截至今年6月,通过“金点子”征集、提案优化,提案评选共产生108个关注社区发展的“金点子”、59个促进社区建设的提案申请书、42个优秀提案项目及团队、151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居民带头人,发展了约800位社区居民志愿者,服务受益约15000人次。提案项目包含社区文化、社区环保、社区服务、社区融合、社区安全、社区管理六大类。 针对老年人理发问题,东三里社区的张桂英组织起了一支15个志愿者组成的东三里阳光理发队,邀请理发技师王彩芹义务教授理发技术后,每周定期在社区开展义务理发。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则约定时间定期上门理发。 针对“僵尸”自行车等堆积物,幸福二村社区的孟昭亮组织志愿者开展了专门的清理活动,不仅清理了“僵尸”自行车100多辆,还解决了院门口五年多都没有解决的机动车乱停放问题。 “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做全能政府,必须让渡居民自治空间。社区创享计划从实施之初就特别注意以居民为主体的理念,从问题的提出到项目书的编写直至项目的实施,我们都特别强调要以居民为主体,让居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活动的参与者。”三里屯街道社会办副科长王春虎强调。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王春虎说:“有些社区主任、书记一开始并不理解,也不支持,我们需要一对一地做工作。后来项目实施以后,项目的效果得到了社区的认可,他们才转为支持。” 社会组织孵化社区组织 这些居民的努力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方面来自于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则离不开部分社会组织的参与。 三里屯街道第一届社区创享计划,政府共提供了10万元的支持资金,企业赞助了20万元。这些资金并没有都给到居民,而是按照6:3:1的比例进行了分配。 “60%给了居民用于执行提案项目,30%给了支持的社会组织,10%给了社区协调员。”王春虎表示。 王春虎提到的社会组织是恩派和民和社工事务所,在第一届社区创享计划实施中,被引进提供项目支持。 据王春虎介绍,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目的在于为居民提供技术支持,如社区调研,方案撰写指导、实施指导等。通过这两家组织,协调实施了社区提案大赛和增能计划,不仅完成了项目,还提升了居民的组织能力和公益能力。 从组织小组活动在社区征集金点子、发现社区带头人,指导提案居民开展社区调研、撰写项目书,组织提案大赛,到帮助团队进行内部建设,指导实施项目,恩派和民和的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了整个计划。 对于某些提案人未能实施下去的项目,社工则主动承接实施了下来。 从自益到公益 随着第一届社区创享计划的结束,第二届社区创享计划也开始实施,恩派的项目负责人介绍了具体实施计划。 在恩派的项目设计中,第一届创享计划被看作种子期。对社区居民来说,是一种参与的初体验,居民的自主能动性、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第二阶段是萌芽期,居民参与将实现常态化。计划将实现便捷参与、多方支持、全程陪伴、居民共享等目标。居民既可以发起提案,实施项目,或者参与项目活动,又可以报名成为项目志愿者、居民协调员、居民监督员。 恩派、民和等社会组织不仅会支持新提案的实施开展,比如一对一优化、跟进辅导、全程陪伴等,还会支持已有项目的升级改造,包括优化升级项目、持续资助支持、发展品牌服务与团队。 与此同时,参与支持的社会组织已经增加为恩派、民和、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梧桐学苑公益发展中心、斯福社区安全服务中心等五家,分别负责统筹、部分社区、健康互助类、教育融合类、环保安全类项目。 第三阶段则是成长期,居民参与自主化。 这一发展定位和政府的想法是一致的。王春虎就表示:“下一步我们也准备推动这些草根组织向社区备案社会组织甚至是注册社会组织发展。” “今年的活动希望能够更加规范,增强规则意识,实现公益转型。从没有组织到有组织,从小组织到大组织,从自益到公益,实现从服务自己及团队成员到同时使社区其他群体能够受益的转变。”刘栋强调。 实际上,三里屯街道的社区创享计划只是朝阳区“居民提案”工作的一个范例。今年6月,朝阳区“‘居民提案’激活社区自治细胞”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从社区公益到居民自治,普通居民发起成立组织,解决政府和市场无法解决的涉及自身、社区利益问题的模式,已经在北京显现,虽然这一模式不一定适用于中国所有的地方,但其精神值得肯定。中国公益的未来也许就在这里。 ■ 本报记者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