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年百强社工机构中总收入额最多的机构达3.1785亿元,总收入额最少的机构仅有15.49万元。总收入在一亿元以上的有7家机构,其中广东省有3家机构,上海市有4家机构。”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徐健在6月16日举办的“2016中国社工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的这组数据,一方面显示了最近几年社工机构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让人看到社工机构之间的巨大差距。 令人震惊的不仅是社工机构的收入总额,还有经费来源、地区分布、人员构成、政策参与等多个方面。 22省近200家社工机构 参评百强 为了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规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与《公益时报》社联合举办“2015年度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推荐活动。 本次评选活动共有近200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加,参选机构遍及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山东、陕西、宁夏等全国22个省市和地区。 组委会从机构使命与实践、内部治理、管理与能力建设、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对外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等五个维度,对推荐机构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和审核。 2016年2月15日至2月22日,组委会在活动专题网站对入围的150家机构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并受理复核申请。 活动综合了机构自评分、社会影响力综合评价分、专家评审分,并参考地区因素、各地社协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推荐评价和公示复核申请等,最终确定了“2015年度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名单,并在3月14日举办的第七届(2016)中国社工年会上,进行了榜单发布。 广东44家 区域差异明显 分析百强社工机构的注册地,可以看到社工机构的地域差异十分明显。 百强社工机构中,有21家注册于省级民政部门,50家注册于市级,29家注册于区/县级。 其中东部发达省份的社会工作机构分布梯度较为完整,包括省级注册、市级注册、县区级注册,甚至乡镇服务站等。中西部地区的机构主要集中在省会和省内大型城市。 从数量上来看,百强机构中东部地区的社工作构有75家,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入选的机构合计为25家。其中广东44家,几乎占据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是北京11家、上海9家。 据徐健介绍,东部地区的百强社工机构在经营时间、在册人员数量、经费总收入等指标上的表现均远远优于国内其他地区,区域差异明显。 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工作机构力量薄弱,专业人才造血能力较差,相对缺乏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导致我国社会工作领域的人力资源主要向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倾斜。 7家机构总收入过亿 政府购买服务为主 从百强机构的收入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从收入来源来看,则比较单一。 大部分百强社工机构成立以来的收入总额在两千万元以下。总收入额最多的机构达3.1785亿元,总收入额最少的机构仅有15.49万元。 总收入在一亿元以上的有7家机构,其中广东省有3家机构,上海市有4家机构。分别是: 2003年成立的上海自强,13年总收入3.1785亿元;2004年成立的上海阳光,12年总收入2.07676亿元;2004年成立的上海新航,12年总收入1.9027亿元;2007年成立的深圳社联,9年收入1.2亿元;2010年成立的东莞普惠,6年总收入1.0965亿元;2007年成立的上海中致,9年总收入1.0418亿元;2007年成立的深圳鹏星,9年总收入1.0189亿元。 共有55家上榜机构成立以来总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 这些收入都来自哪儿呢?统计显示,政府购买服务是百强社工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比例为92.13%。百强社工机构市场化项目的平均比例仅为4.25%,百强社工机构中仅有63家机构开展过市场化项目。百强社工机构捐赠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比例为3.82%。 探索收入多元化成为摆在社工机构面前的课题。 平均在册过百人 服务2000多万人次 与收入额相匹配,百强社工机构的在册人员高于普通社工机构,但也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 百强社工机构在册人数共计11207人,34家上榜机构在册人数在100人以上。上海平均在册人数最多,达到251.89,其次为广东的162.98,其余均在百人以下。最少的是江苏,平均在册人数只有7.5。百强社工机构的人员在年龄结构、学历水平、专业化程度、职业资格等方面特色鲜明。 年龄呈现年轻化:担任机构重要职位的以30~40年龄段为最多,有年轻化的特点,为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历水平较高:机构创办者和管理者的学历水平较高,对领导者的决策和机构的管理有重要的影响。 专业化程度较高:社会工作专业占比最高,同时其他各专业领域都有覆盖,呈现出社会工作专业化明显和专业背景多元化双重特点。 职业资格:持有社会工作专业证书的人数占比为38%,未持社会工作专业证书的人员数量占比为62%。 在资金和工作人员的支持下,百强社工机构在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服务提供分布非常广泛,基本涵盖了社会工作的全部服务领域。但主要的着眼点还是在于老人、青少年、儿童、社区发展、家庭和残疾人领域,而在禁毒、心理健康、就业、灾害与军队领域提供服务的机构则相对较少。 这些机构自成立以来的直接受益总人次为26425462人次, 其中广东省深圳市某机构直接受益人次最多,达1885226人次。排名靠前的机构,其受益人数较多,这与政策支持、机构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参与政策制定 重视社工宣传 除了直接服务受益人群之外,为推动行业发展,大多数社工机构都参与了政策倡导,并采用电视台、期刊杂志、报纸、广播以及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 21个省份的百强社工机构中开展政策倡导的机构覆盖了15个省份。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不仅在社会工作机构数量上位居前列,机构也积极参与到法规及政策制定的工作中去。广东的44家机构中有36家机构开展了政策倡导,北京的11家机构中有7家,上海的9家机构中有5家。 倡导工作内容主要涉及社会工作者待遇、社工人才建设、社工机构发展、服务对象及群体权益维护、本地区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社会组织功能发挥、各领域服务规范制度及服务标准的制定等。 在政策倡导之外,百强机构还通过电视台、期刊杂志、报纸、广播以及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 其中接受过报纸宣传的机构有93家,接受过网络媒体宣传的机构也有93家,接受过电视台宣传的有57家,接受过期刊杂志宣传的有37家,接受过广播宣传的有8家。 ■ 本报记者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