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企业开展志愿服务三大误区
推动建立我国公益学科
基金会发展的治理之惑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6年06月2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企业开展志愿服务三大误区

    近几年无论是国家倡导(鼓励更多企事业单位参与志愿服务)亦或市场环境倒逼(品牌经济下企业比以往都更注重品牌形象),甚至企业员工自身(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及参与),都让越来越多企业加入了志愿服务大军,这于社会、于企业、于员工都是好事。但因国内公益及志愿服务发展总体比经济发展来得滞后,配套支持,无论法律、政策还是培训、技能都在完善中,许多企业在开展志愿服务时容易随波逐流或摸着石头过河,不自觉步入一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完全社会化或完全企业化。这是企业参与志愿服务的两个极端,也容易出现在企业参与公益或志愿服务的开端。完全社会化是指企业把参与到现有社会化的志愿服务等同于企业自身开展的志愿服务,如参加政府组织的大型赛会、重大事件,或参与到不同NGO组织的服务活动(环保、助学、儿童保护等)。这种参与是附属式的它山之石,在企业开展志愿服务起初较省时省力,但长期对于强化自身企业属性及打造自有品牌项目效果甚微。

    另一种极端是完全企业化的开展,如在项目设计上只注重企业诉求不回应社会需求,开展形式只考虑员工志愿者感受忽略服务对象感受等。完全企业化的做法也许并非企业本意,但由于企业以经济行为为主,对社会问题的把脉,服务对象的了解总是有限,如果企业开展志愿服务时不主动走出企业与社会结合,就容易陷入完全企业化的误区。

    误区二:只重服务不重评估。实施一个项目,无论公益或商业,项目评估几乎都是必备一环。但谈及志愿服务,也许出于其为“志愿”行为,无论组织者本身或志愿者本身先就有了一种“我都来做志愿者了,还这么多要求”的付出者姿态,于是不少企业开展志愿服务时的评估标准常变为“到了就是完成,做了就是做好”过程即结果的主观式评估。这也是为什么当你和某家企业聊起志愿服务,其负责人常可和你一一细数做了几个项目、有多少志愿者,但若细问其效果,如员工志愿者参与度、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却常答不上来。

    全方位多方面的项目评估不仅是对某次志愿服务效果的即时反馈,长期的横向纵向的对比评估更是志愿者激励的重要部分。毕竟没有什么比看到通过一点一滴的志愿服务给社会带来切实改变更能鼓舞一名志愿者。

    误区三:只重招募不重培训。许多企业在开展志愿服务时注重志愿者数量,毕竟志愿者为人力资源的一种,量大也算取胜的关键,因此相关负责人常把主要精力放到招募上。也由于大多数志愿服务如果不涉及专业技能或特殊领域,招募完成即算组织工作完成大半,这更让许多企业对员工志愿者培训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但由于多数企业员工不像CSR负责人那般了解公益理念,或有资深志愿者的社会服务经验,于是常出现企业志愿者到了服务现场措手不及,甚至许多员工做完服务也说不上此次服务或这个项目背后的原因及意义。

    为员工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培训,不仅是保证每次企业志愿服务质量的前提,更是培养员工志愿精神、企业公民意识的必要步骤。而当员工志愿者成长到一定阶段,为其提供诸如公益项目策划、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技巧等相对专业的培训更是增强企业员工志愿者主动性、持续性及组织归属感不可或缺的一步。

    和众泽益志愿服务中心项目总监

    钟金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