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6月21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发会)宣布,中国首批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试点已于6月落户西藏,建立了阿里暗夜保护区和那曲暗夜公园。 据统计,由于人工白昼等光污染的蔓延,现在全球已有2/3的城市上空看不到星座和银河;许多曾经的天文台已不能使用或者受到威胁;许多动物由于昼夜不分,使其活动能力、辨位能力、竞争能力、交流能力及心理皆受到影响……如何拯救逐渐“消失”的星空和生物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 绿发会星空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星空会)负责人王晓华表示:“光污染使我们失去了自然的黑夜,干扰生物周期和天文观测。如何应对光污染的威胁、保护星空资源和遗产,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据介绍,暗夜保护地试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将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划、改造和管理,比如规定禁止使用大功率强光源,在保护区内不应有向上投射的灯光,采用全遮挡的照明设施,相关色温不能超过4000k等防止和控制光污染。同时配套建设星空体验区、望远镜观测区和旅客服务区等基础设施,推动当地星空文化产业发展。 王晓华表示,西藏在暗夜保护方面拥有优势资源。“这里人口少、照明少;海拔高,降水极少;星空资源非常丰富,具备建设暗夜保护地的先天自然条件。”以阿里为例,晴天率达80%以上,大气通透度0.1以下,大气稳定,视宁度优于0.8,拥有优异的夜空质量。 王晓华透露,星空会正在参照国际标准、国家的有关规定制订《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项目标准与工作指南》,将于近期公布。 按照这份文件,设立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需具备四个条件:星空质量要达标;组织机构和管理办法要建全;景区户外照明要达标;开展相应的保护活动。 同时,将鼓励并协助相关单位结合自然生态区、科学观测区和旅游休闲区,从实际出发创建暗夜保护区、暗夜公园、暗夜主题公园和暗夜社区等不同类型的暗夜保护地。对于达到标准的,将予以正式认证和公布;对符合条件的,将协助向国际暗夜协会提交认证申请。 星空会成立于2015年9月,是绿发会领导的推进夜间环境保护和星空文化发展的专门机构。星空会坚持绿发会的公益属性,倡导通过控制和治理光污染,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符合标准的“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推进以星空保护、星空科普、星空旅游和星空创意为基本内涵的星空文化产业。 星空会与国际暗夜协会北京代表处保持密切的业务联系和工作互动。截至2016年6月,国际暗夜保护协会已创建和认证国际暗夜保护地方共66个,其中包括暗夜自然区2个、暗夜保护区11个、暗夜公园36个、暗夜社区14个、暗夜友好发展地区3个。(张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