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人物
   第11版:人物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千校携手-重现蓝天”推动环境教育进课堂
春苗医务社工培训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办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第一堂课开讲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人物

第11版
人物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6年05月2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千校携手-重现蓝天”推动环境教育进课堂

    课堂实验,同学们模拟丘陵地貌研究污染物扩散。

    5月20日上午10点,科学课上课铃声响起,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五年级九班的同学们,进行了一堂从来没上过的空气环境实验课。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小风扇、碎纸屑、纸团、塑料盆等模拟多种地形中雾霾流动过程,了解雾霾会不会消失、在不同地形下会怎样流动。

    在科学课程中加入环境教育,“千校携手—重现蓝天”是由能源基金会(中国)等机构发起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及空气质量倡导型系列活动。项目为小学生开发了《蓝天小使者在行动》实践教材,从2016年4月开始,在三所重点小学进行试点教学,下半年在全国范围更多的学校进行试点使用。

    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李老师说,学校也有很多实验课,但像这样让同学们自己探索答案,而不是主题先行,同学们会更有兴趣。

    七一小学的这节科学课上,李老师给大家带来教材中《四处逃逸的霾》这一堂课,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究不同地形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老师让大家用皱纹纸、卡纸、塑料盆等实验道具,模拟丘陵、高山和盆地等地形,用碎纸片代表污染物。同学们用小风扇模拟自然的风,测试不同角度大风吹走“霾”的过程。在同学们的共同探索下,发现高山和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因为风吹不走的碎纸片会在这两种地形里来回循环,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李老师告诉大家这就是二次污染现象。对于需要动手实践的课程,孩子们总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专注力,通过有趣的课堂体验他们对这些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同学们还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了精美的课程手抄画报,展现他们理解的空气、霾、雾等知识点,充分体现孩子们对知识的用心学习。

    记者在教室里还看到了用滤纸、纸箱和小风扇制作的简易空气净化器,这是同学们上一堂课的成果。据了解,这门课程还有更有趣的“寻找厨房霾星人”、“特殊厨艺课”、“生活中被忽略的霾”等课程。

    弥补环境教育缺失

    《蓝天小使者在行动》是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设计的,第一单元介绍大气环境与雾霾,第二单元介绍人与雾霾的相互关系,第三单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后的创新与表达。

    2015年1月起施行的新环保法对开展环境教育有相关规定,但仍未形成科学完备的体系。在地方立法层面,虽有宁夏、天津等少数省区市制定了环境教育条例,但是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状况仍不容乐观。

    在这一点上,美国于1970年颁布了《环境教育法》,建立了“环境教育办公室”(OEE),开始组织开展环境教育,1990年又颁布《国家环境教育法》,对环境教育作出了详细规定。至今,美国形成了以学校为主的正式环境教育和地方环境教育中心为主的非正式环境教育相互配合的完整环境教育体系。

    又如日本,20世纪70年代日本把环境教育纳入教育体系。1991年文部科学省开始陆续出版教师用书《环境教育指导资料》,提出在学校教育中推进环境教育的具体观点和方法。2006年,日本通过修改《教育基本法》,将“培养尊重生命、爱护自然、为环保做贡献的态度”定为教育的目标之一。

    ■ 本报记者 王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