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封面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封面报道
   第11版:新闻
   第12版:国际·案例
   第13版:寻找慈善传统
   第14版:益言堂
   第15版:年检
   第16版:封底
宜家基金会:赚钱慈善两不误

版面目录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封面报道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国际·案例

第13版
寻找慈善传统

第14版
益言堂

第15版
年检

第16版
封底

新闻内容
2016年03月0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宜家基金会:赚钱慈善两不误

    宜家这一家居帝国的掌控者实际上是一家基金会

    宜家创始人

    ■ 实习记者 张璇

    说起宜家(IKEA),给众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它蓝底上四个“鎏金”大写字母的logo,以及规模庞大、种类繁多、设计精巧的家居商场。但你是否知道,把家居产品卖向全世界,每年营业额近300亿欧元的宜家,实际却只是一个“致力于提升建筑与室内设计水平的非营利机构”?掌管这一家居帝国的幕后组织,是一家表面上“淡泊名利”的名为斯帝廷·英格卡(Stichting INGKA)的基金会。

    一家基金会,是如何将宜家这条盆满钵满的大船驶向星辰大海的?它又如何在商业动力的驱使下,摇起公益慈善的大旗,借助麾下的宜家基金会成功实现名利双收的?

    另类“节流”之道

    宜家是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于1943年在瑞典南部的埃尔姆胡尔特市创办的一家家装公司。自创始之时,宜家公司的愿景就是通过提供各种设计精美、实用可靠和价格低廉的家居产品,为顾客创造更好的居家生活。

    从创始人骑着自行车给邻居们挨家挨户送家居用品到发展成为全球业内翘楚,宜家已在47个国家成立和特许经营了373家门店。据宜家2015年年报显示,宜家去年的总销售额达319亿欧元,净利润为35亿欧元。

    半个多世纪以来,宜家通过踏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以及大力推销其倡导的生活方式,迅速将成本低廉化,而且网罗了一大批拥趸。不过,宜家的成功之道却不限于此。

    发轫于瑞典的宜家,其创始人坎普拉德却于1982年在荷兰成立了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该基金会宣称的运作目标是“促进和支持建筑和室内设计创新”。该基金会完全掌控了一家名为英格卡控股(INGKA Holding)的公司,而这家公司正是宜家的母公司。换句话说,宜家实际上是由非营利性的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控制。

    由于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的非营利性,它的适用税率不是家具行业通用的18%,而只是3.5%——这就变相免除了宜家每年数十亿美元的纳税。

    在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的五人董事会中,坎普拉德家族占两席,分别是坎普拉德本人和他的长子彼得(Peter Kamprad)。宜家基金会有一份运作章程,明文记载着只要有两位董事会成员联合授权,就可以制定及修改章程内容。如此一来,坎普拉德控制了基金会,也顺理成章地掌握了基金会内的资金流向。

    英格卡控股公司(INGKA Holding)是整个宜家“有形业务”(一切看得见的商店、商品等)的母公司,其目标在于妥善支持和管理宜家,同时,也隶属于非营利性的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然而,英格卡控股公司的最高决策层是监督委员会,共有6名成员,其中包括坎普拉德的二儿子约纳斯·坎普拉德(Jonas Kamprad)。

    根据宜家提供的资料显示,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的资金仅用作以下两种用途:对宜家集团进行再投资,或通过宜家基金会(Stichting IKEA Foundation)进行慈善捐款。

    据英国《经济学人》的估计,标榜致力于慈善公益的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的规模可能要比盖茨基金会还要大,是隐藏在暗地里的世界第一大慈善基金会。

    但实际上,宜家的资金是不会被限制在慈善领域的。宜家的“无形业务”(经营理念和管理流程)为另一家私人公司——英特宜家系统公司(Inter IKEA Systems)所有。每年所有宜家商场需要向宜家内部系统公司支付其总营业额的3%来“租借”所谓的“宜家概念”。根据2015年宜家的销售总额来计算,其品牌使用费高达近10亿欧元。

    英特宜家系统公司的母公司为英特宜家控股公司(Inter IKEA Holding)。在这家控股公司的董事会中,创始人坎普拉德的小儿子马修斯(Mathias Kamprad)担任董事长,掌控着整个英特宜家公司及其资金流向。

    2011年根据瑞典一家电视台的披露,坎普拉德及其家族通过英特罗格基金会(Interogo Foundation)控制英特宜家系统公司。坎普拉德也承认了这一事实。

    英特罗格基金会由坎普拉德于1989年在欧洲避税天堂列支敦士登设立。这样看来,从集团日常运营管理,到品牌授权费用回流,坎普拉德家族实时掌控着宜家的命脉,并形成了一个隐蔽但完美的资金流闭环。

    坎普拉德家族实际上运用这种独特的所有权结构,在背地里对宜家的资金不停地“左手换右手”。这样既保住盈利不外流,也最大限度地避开税收,实现“节流”。当然,这一涉嫌逃税的行为遭到了坎普拉德本人的矢口否认。

    面相和蔼的坎普拉德老头儿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和家人“不拥有宜家的一分钱”。但一番深究,坎普拉德家族恐怕并非在宜家帝国中一直维持着超脱的地位。不过在商言商,借着公益慈善之名,宜家长袖善舞,施展了高超“财计”。话说回来,致力于公益慈善的宜家基金会真的只是一个为商人趋利本性服务的烟雾弹吗?

    以慈善之名,行慈善之实

    宜家基金会是宜家实际控制者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的慈善部门,其资金也来源于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在英格卡基金会“无冕之王”的光环下,宜家基金会的关注点十分具体——儿童。

    根据宜家基金会的官方资料显示,宜家基金会目前与31个国际性非营利组织都有合作,并且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拯救儿童组织(Save the Children)、克林顿健康倡议和众筹组织KickStart等国际机构的最大企业捐赠者。

    2009年,宜家基金会扩大了自身的业务范围,致力于为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从而使得他们最终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如今,宜家基金会和诸多强大的战略伙伴一起,致力于运用更有创新力的方法在儿童成长的四个方面入手,努力扭转贫困的恶性循坏为富足的良性循环:

    *一个称为“家”的地方——美好生活开始的地方。住房、安全、爱心和营养,这些因素共同抚育孩子,保证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良好的教育——当孩子走进学堂、接受教育时,他们的人生就迈出了一大步,不再那么脆弱,免于沦为童工,受人剥削。

    *健康的生活——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质,消除疾病困扰,增强抗病能力,茁壮成长。拥有干净的水源、有洗澡的地方、学着洗手,所有这些都能帮我们拯救生命。

    *持续的家庭收入——如果父母拥有固定的收入,那么孩子就可以上学接受教育,而不用打工。帮助母亲掌握一项技能或经营自己的事业能帮助她们及其子孙后代免受贫穷的困扰。

    到2015年,宜家基金会的资助计划已帮助超过1亿名儿童改善生活,特别是那些生活在非洲等地的世界贫困国家及地区的儿童。2014年,其捐款总额达1.04亿欧元。今年,基金会将斥资4亿欧元为那些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社区提供支持。

    从2003年起,每年11月和12月期间,宜家商场每售出一只毛绒玩具,宜家基金会就会向救助儿童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赠1欧元,用于支援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教育计划。自首次举办以来,一年一度的宜家毛绒玩具义卖活动已为教育活动捐出6700万欧元,帮助46个国家的超过1100万儿童获得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继义卖活动后,宜家还推出了“照亮难民的生活”计划。2014年2月至3月期间,每售出一只 LEDARE里代尔灯泡,宜家基金会就会向联合国难民署捐赠1欧元,为非洲、亚洲和中东地区难民营提供可持续照明、可再生能源以及基础教育。灯泡义卖活动第一年即为联合国难民署筹得善款770万欧元,同时鼓励了更多人使用LED节能灯泡。

    通过宜家基金会的“亲眼见证”(IWitness)全球公民计划,员工小组每年会访问多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以亲眼见证这些捐款所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将所见所闻与其他员工分享,提高大家的认识。“参加这样的旅行会让你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苏格兰意大利区员工马克·华莱士(Mark Lanza Wallace)说道,他曾于2012年夏天在柬埔寨参观多个学校内举办的拯救儿童组织项目。“拯救儿童组织表现出的博爱精神令人钦佩,我被他们的工作方式深深感动了。我从中看到了坚定的承诺、高效的组织,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崇高的职业道德。”华莱士在旅途中的博客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