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王会贤 谈到“逼婚”,不少二、三十岁的单身青年都有一肚子苦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近期发布了《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近八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其中,25至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逼婚窘状还助推了男女友租借市场的繁荣。 今年春节前夕,一群不愿再忍的年轻人成立了“反逼婚联萌”,还在网上发起众筹,希望在北京地铁刊登一则反逼婚广告。 2月4日,这幅反逼婚广告登上了东直门地铁站的C出口通道,引发了不少行人驻足围观。但反响不如预期强烈。记者没有在朋友圈看到任何转发,而是在收到工作邮件后才知道。 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广告经费有限,出街范围太小,加之年底北京“人去地铁空”,关注人数相对少。第二,广告图实在太过普通。 反逼婚联萌 我的人生我做主 负责发布广告的“反逼婚联萌”全由志愿者组成,来自不同地区,但同样有着被逼婚经历。他们中有女性也有男性,有学生、公司白领、公益组织工作人员等,大多数人是八零后。27岁的吕莹(化名)介绍,她们是通过网络相识,有一次在互相吐槽被逼婚的悲惨经历时,萌生了在春节前刊登一则众筹登反逼婚广告的想法。她说,“被逼婚是很多年轻人的烦恼,过年回家时尤其是。而且大家都对前两年的百合网‘外婆逼婚’广告印象深刻,还引发了万人签名抵制。我们就想,既然逼婚可以登广告,那反逼婚为什么不行?!” 今年1月,她们在网上正式发起了“反逼婚”众筹。众筹开始后,“联萌”成员们自己设计海报、联系广告公司,努力近一个月后,“反逼婚”广告终于在东直门地铁站亮相。 “无论结婚与否,那都是我的私事、我的生活、我的自由;我的人生,没有义务受控于其他任何人,更没有义务“听大人话”、被人安排、任人摆布——道理就这么简单。”这是“反逼婚联萌”成员们的心声。 针对于此,也有一些专家建议广大父母和家长,既然是爱孩子,首先就要承认孩子的自主选择;此外,在催逼压力下结婚,往往更可能导致婚后生活产生种种矛盾,甚至由此造成两个家庭之间诸多问题。此外,对于已近成年的孩子,更应主动倾听年轻一代与时俱进的声音,保持开放的心态,“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安心养老不干涉儿女私事,也许才是对儿女最有价值的爱。 广告艰辛过审 众筹仍继续 虽然是一则“反逼婚”广告,但画面中并未出现“反逼婚”三个字。“反逼婚联萌”成员王磊(化名)介绍说:“当初,我们很想把‘反逼婚’直接写在广告中,因为这是我们的共同心声。但广告从设计出来到公开投放,需要经过工商局和地铁方面的审查。我们被告知‘逼’是禁忌词,‘反逼婚’的内容导向也太负面,都不能出现在广告中。” “所以我们只好把看上去似乎比较‘犀利’的内容删掉,换成尽可能温馨、和谐的措辞,变成了‘单身正能量’,才最终能够登出来。我们也希望这样的表述,能得到长辈家人以及更多社会公众的倾听。”王磊说。 经过一番修改和协商,广告终于在春节前发布。她们将发布地点选择在了繁忙的东直门地铁站,这是13号线与2号线的换乘站,每天人的流量有180万人次。地铁站刊登广告的费用相对也很高,单幅灯箱广告的价格是3万8千元。 “目前我们筹集到了1万2千多元,资金还有一万多的缺口。”吕莹说。为了能在春节前登出广告,“反逼婚联萌”的成员们决定先行垫付广告费上刊,同时继续筹款。“很多人看到这个众筹都说很有共鸣,我们也受到了不少支持。但我们的筹款链接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时会在微博和微信被屏蔽。”“反逼婚”广告将在东直门地铁站刊登一个月,到三月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