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2016年1月26日,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15年《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该报告主要从民间的立场观察了中国控烟十年的现状和进展,并对中国控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旨在分析中国控烟现状的不足,推进中国控烟工作的进程。 2015年是《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收官之年。2016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生效整十年。十年履约,中国的控烟进展如何,差距怎样? 吸烟者已达到3.16亿 截至目前,中国15岁以上成人吸烟率并未降至四分之一,仍近三成,吸烟者已达到3.16亿。从调查数据看,吸烟者中有39.6%的人有戒烟意愿,这一比例远低于控烟先进国家。戒烟门诊就诊率低。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其中成功戒烟的比例仅有14.4%。最近五年中,中国烟民反而增加了1330万。 按照当初的规划目标,成年人吸烟率要从2010年的28.1%下降到25%以下,成年女性吸烟率要保持较低水平并有所下降。然而三年来,中国疾控中心调查显示,中国15岁以上成人吸烟率仍超过了27%,男性吸烟率过半,未见明显下降,而女性也与2010年大体持平,总体上没有达到规划目标。 多种控烟措施效果不理想 在提高烟税方面,自2009年起,我国对烟草有过两次调税,但价税未曾联动,控烟效果并不理想。时隔六年,2015年再度调整烟草消费税,并同时对卷烟零售价进行调整。这是以税控烟的尝试。但这次价税联动调整烟草税,只能是起点,不应是终点。烟草税的调整应当小步快走,使之常态化,以收到控制烟草消费、保护公众健康之效。 在警示烟草危害方面,截止到2015年5月,世界上已有85个国家/司法管辖区采用了图形警示。其中,有60个国家图形警示面积超过50%,最大的已达烟盒正反面的90%以上。这一最有效的警示方式,由于中国烟草业以可能引起税利迅速下滑为由,竭力阻挠,至今未得采用。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大陆对公共场所禁烟进行立法(包括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城市已经达到18个。在立法城市,公共场所吸烟行为得到很大遏制。城市公共场所禁烟立法,不仅是对公共场所吸烟行为的限制,同时也使公众对二手烟危害的认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说,公共场所禁烟立法能否取得最佳效果,关键在于是否有深入的普法宣传和严格的执法措施。现在已有公共场所禁烟立法的城市所覆盖的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约10%,距离“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戒烟门诊就诊率低 此外,卫生计生部门为帮助戒烟,作出过很大努力,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版)》;建立戒烟咨询热线(12320),已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为国内覆盖地域最广、戒烟咨询专员数量最多的戒烟服务热线。 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提供戒烟建议的比例较2010年有较大的提升。但报告显示,戒烟门诊就诊率低,难以为继。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通过国家财政补助,支持31个省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戒烟门诊建设(每省3家),持续到2015年。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评估显示,这些戒烟门诊年均戒烟人数仅73例,只有6家达到了每年200例戒烟的项目要求。 如何加快控烟进程 对于加快控烟进程的方法,报告指出,控烟是一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行动,应当把控烟看作一项关系人民健康的大事。此外,也需要加快国家层面控烟立法、立即制定新的控烟五年规划、提高控烟领导机构工作效能、提高控烟领导机构工作效能、实施图形警示上烟包等。 纵观中国控烟进展的十年,烟草使用、烟草相关疾病流行、控烟政策效果评估等监测信息系统已逐渐建立并初见成效。但是监测结果尚未得到决策部门的足够重视,未能根据监测得到的结果及时调整各项控烟措施,是未能有效地推进中国控烟工作的原因之一。 在公共场所的控烟上,虽然公共场所禁烟有较大进展,但距全面推行尚远。尽快推进全国性的公共场所禁烟立法,以保护最大多数人不受烟草烟雾危害是当务之急。 报告还呼吁尽快将警示图形印上中国的香烟包装,实践证明此法是最为有效也是最为经济的吸烟危害告示方式。报告同时建议要“小步快走”提高烟草税,利用税收杠杆实现控烟目标。 吴宜群表示,目前中国平均每包烟的税负为55%,距离理想水平75%还有差距,中国烟草税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提高烟草税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同时,吴宜群认为,烟草税的合理有效使用是争取民众支持提高烟草税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建立全面医疗保健体系的背景下,如何将烟草税收有效地用于减少烟草带来的危害、改善医疗、促进健康等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将是今后控烟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健康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实现健康中国的梦想,已经成为我们追求发展的巨大动力。报告指出,推进控烟,保护健康,应当成为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