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封面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创新
   第08版:主题报告
   第09版:现场
   第10版:2015优秀案例选登
   第11版:2015优秀案例选登
   第12版:2015优秀案例选登
   第13版:2015优秀案例选登
   第14版:2015优秀案例选登
   第15版:专题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
三个阶段

版面目录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创新

第08版
主题报告

第09版
现场

第10版
2015优秀案例选登

第11版
2015优秀案例选登

第12版
2015优秀案例选登

第13版
2015优秀案例选登

第14版
2015优秀案例选登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
三个阶段
企业有参与社会治理的
权利和能力民营企业的大额捐赠之路从使命高度看企业行为

    新经济 新动力 新责任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连续六年降低了全球增长预期。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殊为不易。中国企业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大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将成为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未来经济全球化将更为深入,全世界都面临能源、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挑战,单一的经济体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在中国,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原有“自上而下”的形态被打破,政府的简政放权扩展了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

    新经济时代,企业必须要寻找新动力、承担新责任。

    20世纪初,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开始在西方企业中萌芽,西学东渐,逐步引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跨国公司大批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渐成体系,同时与国际并轨。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形式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0年以前,中国的公募基金会、慈善会等有官方背景的公益组织依托政府自上而下的渠道优势,汇聚了大量资源,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的首选合作伙伴。企业主要采取现金捐赠的方式,善款流向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老牌公益项目。

    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打开了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不满足于资金捐赠的简单诉求,进而希望将多年的经商理念带到公益领域,在将财富转化为公共利益的同时,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思考如何让资本保值增值,如何更专业、更持续地将公益项目运作下去。由企业出资注册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不断涌现,活跃在教育、科学研究、医疗救助、扶贫、环保等多个领域。

    如今,中国本土企业在外资企业的影响下,除捐赠外,承担的社会责任已扩展到股东、环境、社区、供应链等各个方面,并开始对公益信托等最新的履责途径进行探索,更重要的是,随着对公益行业的认识加深,众多企业逐渐拥有了自身发起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

    企业有参与社会治理的

    权利和能力

    在过去,社会形态靠政府主导,政府管理社会。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二十多年的历程证明,应对社会形态,起主导作用的不光是政府,还有社会组织和企业。

    2016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国领导人的决心和主张不容置疑。舆论普遍认为,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同时,将有更多创新举措用于全面深化改革。从加强社会管理到创新社会治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被鼓励参与到社会领域各项工作中。

    今年九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中国政府将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减免小微企业税费,建立创投引导基金,推动“互联网+”行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

    企业家在中国,真正开始拥有了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

    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让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可能。将来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要在企业里生存,他们的生活状态、价值取向和工作方式都跟企业息息相关。而这一切,都与社会形态紧密相连。

    事实上,我们的企业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据全国工商联开展的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显示,76.76%的企业认为“企业应该参与社会管理,这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广州、珠海等地推广的企业认购社区公益项目的模式,让社区、社会组织和企业实现了多方共赢,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民营企业的大额捐赠之路

    捐赠,无疑是民间力量参与民生改善尤其是社会救助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直观又重要的体现。由公益时报社发布的“中国慈善榜”已连续多年对上一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进行总结,发现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近五年表现愈发突出。

    2010年,民营企业在捐赠上的表现开始与国有企业比肩。在2010年全年捐赠过亿的36笔捐赠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到了一半,首次出现了国企与民企旗鼓相当的局面。而此前,国有企业的捐赠总额一直占据领先地位。

    2011年,房地产企业与垄断行业的捐赠最为突出,在本年度超亿元的企业捐赠中,房地产及关联行业个人及企业捐赠,约为48亿元,位居所有行业第一。据中国慈善榜办公室统计,无论是上榜数量还是捐赠总量,民营企业都遥遥领先,在605家上榜企业中,民营企业达392家。以曹德旺、黄如论、王健林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带领中国慈善进入了2.0时代。曹德旺因在2011年捐赠价值35.49亿元的等值股票而蝉联中国“首善”称号。

    2012年,亿元及以上的大额捐赠成为亮点。年度捐赠亿元及以上的慈善家和慈善企业总共40个,合计捐赠总额近65亿元。互联网企业开始崭露头角,腾讯公司2011年度捐赠近亿元,并持续表现良好。

    2013年,中国的捐赠格局发生变化,捐赠模式不断创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慈善捐助的主力。这一年,企业法人的捐赠占我国年度捐赠总额的近七成,其中民营和外资企业的捐赠总额又占企业捐赠的90%以上。海航集团宣布将20%的股份逐步捐给慈善事业,价值85亿元。这意味着接受捐赠的慈航基金成为了海航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股权捐赠,保证了捐赠人所在企业的稳定性。

    2014年,单笔大额捐赠愈发突出。据中国慈善榜办公室的统计,超过20位捐赠者贡献了1亿元及以上额度的善款,且多数都是单笔捐赠。从行业上看,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个人或家族捐赠仍居所有行业前列,但数量已明显低于往年。这一年,“中国首善”的得主为捐赠124亿人民币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

    从使命高度看企业行为

    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早就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我国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存在覆盖面偏窄、保障水平偏低的问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会保障的不足,同时,利用商业手段有效解决了社会问题,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期间,产生了众多优秀的、有借鉴意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案例。2010年,《公益时报》开始着手对这些案例进行整理,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库,并于2011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发布会。

    近五年,我们对国有50强企业、民营50强企业和外资50强企业主导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进行了考察,重点跟进了房地产、IT与互联网、金融等13个领域,收集并整理数据如下。

    按行业分布来看,有16%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是由IT与互联网企业发起,是发起数量最多的行业。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及,到2025年,“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其次,依次为汽车(14%)、金融(12%)、设备制造(12%)和食品饮料(10%)行业;电子(7%)、零售(6%)、日用品(6%)、房地产(5%)和石油石化行业(5%)排名靠后,主导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还不够多;而医疗(3%)、物流(2%)和咨询(2%)行业仍处于观望态势。

    按关注的公益领域来看,31%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集中在教育领域,在数量上遥遥领先其他项目;此外,扶贫(13%)、儿童(12%)和环保(11%)也是企业热衷开展项目的领域;医疗(7%)、社工与社区建设(6%)类项目处于起步阶段;养老(4%)、救灾(4%)、创新与创业扶持(4%)、倡导(3%)和志愿者服务(3%)项目都还有待开展;零星可见助残(1%)、文化保护(1%)领域的项目。

    不难发现,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公益行为的态势与政府倡导的态势高度吻合。

    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发布,要求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其中第一点要求就是“大力倡导民营企业扶贫”。鼓励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扶贫开发。伴随着“2020年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目标的提出,也将有更多企业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

    (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