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何莉君/文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和他的华裔妻子普里西拉·陈在他们的爱女出生之日宣布将捐出其持有的99%的Facebook公司的股票,致力于人类潜力的释放和社会公平。这高达450亿美金的捐赠让美国一年一度的“捐赠星期二”(Giving Tuesday)变得热闹空前。世界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点赞,有人质疑,有人和国内富豪比较。关于质疑的声音,有人说他此举是“炫富”,我想说,他们夫妇从来以简朴自然著称,对于炫富这个想法完全是大家想多了。关于他是否是在避税和国内富豪是否应该向他学习,我想剖析一下这个450亿是如何捐的来回应这类质疑。 扎克伯格作为新生一代的创业成功代表,他的慈善方式也和比尔·盖茨、巴菲特有所不同,更有别于卡耐基、洛克菲勒的慈善捐赠方式。首先,他的捐赠超越了传统的慈善方式,比如成立慈善基金或者慈善基金会,让专业的人员对社会事务调研,并使资金永续;恰恰相反,扎克伯格的450亿慈善捐赠并非是通过慈善机构来捐赠,因此不会享受税收减免待遇。他们夫妇俩上星期在美国的特拉维州成立了陈-扎克伯格计划(Chan-Zuckerberg Initiative),这个计划是以有限责任公司(LLC)注册。这450亿注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用来促进个性化学习、疾病的治疗、人和社区的连接等。他们将通过向非营利赠款、社会影响力投资以及公共政策倡导来实现他们所憧憬的公益慈善目标。该公司只有在向非营利机构赠款时才拥有减税待遇。这种公司制的组织架构不同于慈善组织,它不受美国国家税务局对一般慈善组织的章程约束,比如必须捐赠给特定的属于公益慈善性质的领域、盈利不分配以及不得有很大比例的政治游说、公开透明等要求。有限责任公司将允许夫妇俩对其资金拥有更大控制权,比如把钱花在更多元的领域、投资或者捐赠或者游说,也不必完全透明,免遭公众太多非议。他们明确指出将投资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此外,他们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改变,对社会投资不是像传统慈善基金会一样杯水车薪,而是大刀阔斧、立竿见影的方式来促进社会的进步。这种公司形式做慈善,还可以允许他们融资、扩大资金池、承担高风险、高回报的影响力投资。 其次,他们代表了美国西海岸的科技创业家引领的“新慈善”(new philanthropy)运动。互联网科技催生了无数年轻、勇于挑战的科技创业家,他们的致富渠道不再是如卡耐基、洛克菲勒时代的垄断方式,因而不需要通过慈善来建立财富的合法性,更不是因为对在“巨富中死去”的惧怕而慷慨乐施。新生一代巨富承载了新兴企业家的慈善思维和逻辑,即用创新的、可持续的方式在市场中寻找有效的社会问题解决方式、推动社会创新,达到资金的优化配置。把在商业成功的方式带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从商业领袖转向社会公益领袖。 中国的富豪是否需要向扎克伯格学习?答案是:不。 公益慈善是基于慈善家自身的一种道德想象行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对这个世界如何变得更好有不同的道德想象。从这种程度上来说,公益慈善的动因是很个人的,是对捐赠人自身的价值探索和追求,是关乎自身的一种价值表达。扎克伯格和妻子所关注的公益慈善领域是和夫妇二人的个人经历和理性分不开的。普里西拉·陈大学毕业后曾经在加州当过小学老师,而后考进哈佛医学院,成为一名儿科医生。正如扎克伯格的信中写到,陈作为教育者和医生,对教育和医疗事业有直接的了解,他们深知当一个小孩不健康、生活在凋败的社区中是很难实现他的潜能的。而且,夫妇俩早在2010年就开始向新泽西的公立教育系统、旧金山的医疗系统、旧金山社区基金会等大笔捐赠。如今宣布的450亿捐款是对过往慈善的一个延续和深化。最重要的是,这笔巨额捐赠是在女儿出生当天宣布的,其初为人父和人母的身份和角色决定了这个捐赠的高度和角度,即对下一代、对未来的憧憬和厚爱。 如果真的需要寻找扎克伯格对中国的启示,我想,我们需要的是寻找自己,探索自身的意义、价值和使命,并勇于通过公益慈善的方式表达出来。 (据善与志微信号) |